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医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心”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1:21: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医源 于 2017-8-8 03:22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7-8-8 02:56
1、《内经》中,“ 运气七篇中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都是论述五运六气的基本理 ...



     你是用眼睛去读书的,不是用心去读的!你喜欢看文字表面的东西,并喜欢别人咀嚼过的东西。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在春三月,人的生命体内部是如何适应的,你考虑过没有?此时的人体的气处于何种状态、那个脏器处于兴奋状态?此时细胞处于何种机能、生命体内部的那些激素的分泌将处于兴奋或抑制状态?体内微量元素的比值处于那种状态?你进行内读过没有?如果你还在继续这与神有何关系?那么你的思考能力已经不足以学习中医了。请思考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如果你能发现神与春三月的关系,我还可以在继续,如果发现不了,和你没什么可以交流的了!!
      
52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1:27: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医源 于 2017-8-8 03:31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7-8-8 03:06
2、想研究“神”,请先搞明白“气形”二者之间的关系。否则,属于空谈,就像小学生去研究高数,差了很多 ...

     这个问题不仅是你个人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了中医核心的理论问题,也是华夏知识体系的核心。华夏也有自己的知识体系,高于科学的一种体系。但去用心观察天地自然就可以发现!!
      这个问题就此打住!
53
发表于 2017-8-8 14:45:11 | 只看该作者
  在春三月,人的生命体内部是如何适应的,你考虑过没有?此时的人体的气处于何种状态、那个脏器处于兴奋状态?此时细胞处于何种机能、生命体内部的那些激素的分泌将处于兴奋或抑制状态?体内微量元素的比值处于那种状态?你进行内读过没有?如果你还在继续这与神有何关系?那么你的思考能力已经不足以学习中医了。请思考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如果你能发现神与春三月的关系,我还可以在继续,如果发现不了,和你没什么可以交流的了!!
------------------------------------------
《内经》没有细胞、兴奋、抑制、激素、微量元素这些内容,我怎么能从《内经》里发现神与三月的关系呢?您从《经》里发现了细胞、激素,您又不肯给我讲,这我就没办法了。
54
发表于 2017-8-8 14:58:10 | 只看该作者
医源 发表于 2017-8-8 11:27
这个问题不仅是你个人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了中医核心的理论问题,也是华夏知识体系的核心。华夏也有 ...

这个问题不仅是你个人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了中医核心的理论问题,也是华夏知识体系的核心。华夏也有自己的知识体系,高于科学的一种体系。但去用心观察天地自然就可以发现!!
这个问题就此打住!
---------------------------------------------------------

这个问题,确实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问题。
前面您问中医的核心是什么,我说是脏腑学说,看来,咱们在中医理论核心问题的认识上是一致的。
我的问题是想探讨,中医古人是怎么发现的脏腑或者说如何建立起藏象知识,在本帖请教您多次,您一直没有讲具体内容,只是说中医知识高,要用心观察。
学习当然要用心,不用心怎么能学到知识呢,这您说的一点也不错,可是您不愿意讲如何用心,要打住这个问题,我也只好打住了。

中医是中国古人多少年积累起来的医学知识,不是神仙所赐,也不是某人心中虚构,是千千万万病人身上试出来宝贵经验。希望大家实实在在学习、研究中医,正确宣传中医。

好了,听您的,打住吧。谢谢您前面的回复!
55
发表于 2017-8-8 15:53:3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6
发表于 2017-8-8 16:13:2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57
发表于 2017-8-10 11:07:50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8-4 22:44
没脑什么事,也没心脏什么事,顶多知道心神不安,可以引起心慌心跳。
中医只管神,心脏、大小脑、肝脏、 ...

糊了。
58
发表于 2017-8-10 15:08:08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8-4 08:48
再有,《难经》有“心之积,名曰伏梁”之说,此与解剖之“心”何干?

《难经·五十六难》云:“心之积,名曰伏梁。”那么,“伏梁”到底是什么?与心脏病有什么关系呢?

伏梁是筋,但不是筋肉之筋,而是经筋之筋。《灵枢·经筋篇》载:“手少阴之筋……下系于脐……其成伏梁”。如何摸到伏梁呢?

1.位置。我们顺着心口窝摸,在胸正中的胸骨下有个尖骨头,即剑突,剑突向下至脐即是伏梁的位置。

2.指法。四指并拢,不用拇指。

3.手法。指尖向上,即向着头部的方向,按在剑突下,手与皮肤之间不要滑动。

4.摸法。左右按寻1~3厘米,深浅度在皮肤与肌肉之间,一般胖人须按下1~2厘米,瘦人按下0.5~1厘米。

慢慢摸索,心脏病人此处可摸到细如筷子,粗如杯口的“筋”,病轻则细,病重则粗。一般急性心脏病人一周后即会出现,足以证明脏腑之病传至经络的说法并非虚谈,祖国医学强调的经络是可以摸出来的。

那么,找到伏梁这根经筋,就能够治好心脏病吗?

首先,摸“伏梁”,可以在心脏病初起时发现其端倪,有助于我们做出准确诊断。

5.其次,因为心的经筋在肋骨间分布最多,筋结大部位在左胸肋骨间,同时,还须兼顾心经的正经,即从手到胸的手少阴心经。因此,治疗心脏病,绝对不是仅仅依靠“摸”横梁就能解决。

再次,实践证明,从疏通手少阴心经及经筋来入手治疗,很多心脏病人可以治愈,有不少人至今未再复发,足以证明经络对人体的重要性。

所以说,“摸”横梁可做为判断心脏病的重要依据,而治疗心脏病,则需多方入手。


59
发表于 2017-8-10 22:40:07 | 只看该作者

讲讲您的“心”。
60
发表于 2017-8-14 09:17:4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5 23:23 , Processed in 0.06100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