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千秋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中医和中医现代化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04:40:23 | 只看该作者
杨金峰 发表于 2013-10-31 13:18
说的对。我坚信,我们这代可以看到。

谢谢支持和鼓励,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达到。
62
发表于 2013-11-1 10:29:35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3-10-31 20:38
i明代,那是古代,不是现代。

這是比喻
把時間拉到明代
那時唐漢是古代,明是現代
當時李時珍就在作中醫現代化
63
发表于 2013-11-1 10:31:25 | 只看该作者
現在科學可以去驗證
明代本草綱目的藥物歸經
也是一種中醫現代化
64
发表于 2013-11-1 10:32:40 | 只看该作者
以中醫理論開發出得脈診儀
減少了人為的誤差
建立了脈診資料庫
也是中醫現代化
6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12:59:24 | 只看该作者
逸湘 发表于 2013-11-1 02:31
現在科學可以去驗證
明代本草綱目的藥物歸經
也是一種中醫現代化

谢谢回复,赞同你的这个意见。对于中医现代化,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意。我们的祖先发现中药的药性和作用与人体不同脏器具有不同的亲和力,以及不同的敏感度。并且总结出了一定的规律。中医是用阴阳五行学说阐述和总结的。那么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又应该怎样认识、验证和阐述呢?这是一个新方向,也应该是一个新课题。
6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13:18:37 | 只看该作者
逸湘 发表于 2013-11-1 02:32
以中醫理論開發出得脈診儀
減少了人為的誤差
建立了脈診資料庫

这个意见也非常好。脉诊是中医的特点和特长,但同时也是中医被人诟病的一个把柄。中医的脉诊,根据脉搏的位、数、形、势把脉像区分出几十种,又根据各部位脉搏的微、甚、独、兼去区别是何脏腑生病。由于这些脉象的识别,全靠医生个人的主观判断和认识,缺乏客观的、形象的、具体的指标和标准,难于被许多人共识和评判。也难免会出现人言人殊的现象。如果能开发出您所说之脉诊仪,能形象的,客观的,数字化的展示出不同的脉象,并且建立脉诊资料库。使中医脉诊能为更多的人认同和接受,真是中医一大幸事!也是科学一大幸事!
6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14:37:09 | 只看该作者
逸湘 发表于 2013-11-1 02:29
這是比喻
把時間拉到明代
那時唐漢是古代,明是現代

啊,先生这样说,我赞同。李时珍整理和发展了中药学,此为举世公认。在当时,李时珍确实是现代化了中药学。
68
发表于 2013-11-1 15:01: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3-11-1 15:02 编辑


言之有理!
这是中医得以发展的唯一道路。相反,如果抱着“纯中医”和“中国文化救中医”的幻想,借用有位智者的一句话,“中医死的更快”。  
69
发表于 2013-11-1 17:45:22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3-11-1 05:18
这个意见也非常好。脉诊是中医的特点和特长,但同时也是中医被人诟病的一个把柄。中医的脉诊,根据脉搏的 ...

王維工博士在開發脈診儀時建立了數萬人的資料庫
我在網上看到大陸也開發出類似儀器同時內建王博士的資料庫
兩岸合作
可以作不少事
70
发表于 2013-11-1 17:45:57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3-11-1 07:26
寒热温凉是物质的运动形式,味就是物质本身有什么力,归经就是物质的共振频率,就是现代物理学。

不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0 02:12 , Processed in 0.24205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