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罗鸿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4-4-16 11:16:26 | 只看该作者
    【 泻心汤是张仲景方,方证主要症状是心下痞】
    回复:
    这不是大笑话吗!
    《金匮要略》中的泻心汤与《伤寒论》中的“心下痞”,风马牛不相及!半夏泻心汤等不属于泻心汤!不信,先生们可以请教你们的祖师爷。如果张仲景在世,一定会吊销你们的中医医生资格。
    请问三位中医“大家”,还需要继续解释吗?
62
发表于 2014-4-16 11:37:1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4-16 11:16
【 泻心汤是张仲景方,方证主要症状是心下痞】
    回复:
    这不是大笑话吗!

《金匮要略》中的泻心汤与《伤寒论》中的“心下痞”,风马牛不相及!
-----------------------------------


泻心汤,在金匮要略里不是讲治心下痞的,这您说的不错。可是要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对。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味苦寒) 黄连一两(味苦寒)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
大黄黄连泻心汤里,就是治心下痞。金匮里泻心汤方(亦治霍乱)多了个黄芩。多个黄芩,应该有点区别,但总不至于风马牛不相及吧?您说呢?


这些不要紧。关键是看张仲景有没有个“泻心火”的说法,有了泻心火,才有实则泻其子。
63
发表于 2014-4-16 11:37:22 | 只看该作者
        《伤寒论》中痞证有五,以汤名命之:半夏泻心汤证,干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大黄黄连泻心汤证,附子泻心汤证。赵金铎主编《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分为:热痞证(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热痞兼表阳虚证(附子泻心汤证)、水停食滞痞证(干姜泻心汤证)、胃虚气逆痞证(甘草泻心汤证);邓铁涛主编《中医证候规范》分为:热痞证(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寒热夹杂痞证(半夏泻心汤证,干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

149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它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洗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擘,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须大陷胸汤者,方用前第二法。
    157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切四两、甘草炙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一两、黄芩三两、半夏洗半升、黄连一两、大枣擘,十二枚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术,加黄连,并泻肝法。
158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炙四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黄连一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54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155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炮,去皮,破,别煮取汁,一枚、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还需要解释吗?
64
发表于 2014-4-16 11:47:07 | 只看该作者
      【 大黄黄连泻心汤里,就是治心下痞。金匮里泻心汤方(亦治霍乱)多了个黄芩。多个黄芩,应该有点区别,但总不至于风马牛不相及吧?您说呢?
     这些不要紧。关键是看张仲景有没有个“泻心火”的说法,有了泻心火,才有实则泻其子。】
     回复;
       先生是一个思维比较严谨的,不是不知道中药方剂的奥秘,不要说增加了一味药,同样的药物组成,药量不一样,就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个方剂,其主治就有明显的差别。
     泻心汤有没有泻心火的作用?请先生说说泻心汤不泻心火吗?
65
发表于 2014-4-16 15:58:0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4-16 11:03
【泻心汤是张仲景方,方证主要症状是心下痞,《伤寒杂病论》也没有个泻心火只说,后人解泻心为泻心火 ...

《金匮要略》中的泻心汤与《伤寒论》中的半夏泻心汤等,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先生们搞清楚了没有!
................

嘿嘿,肯定不是一回事啊。没人说它们是一回事。
66
发表于 2014-4-16 16:11:40 | 只看该作者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4-16 07:58
《金匮要略》中的泻心汤与《伤寒论》中的半夏泻心汤等,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先生们搞清楚了没有!
...... ...

       请问:
     【泻心汤是张仲景方,方证主要症状是心下痞】是怎么回事?泻心汤是治疗心下痞的吗!
      先生可不要拉偏架,双重标准哦!
67
发表于 2014-4-16 16:40:0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4-16 16:11
请问:
     【泻心汤是张仲景方,方证主要症状是心下痞】是怎么回事?泻心汤是治疗心下痞的吗! ...

嘿嘿,先生误会了。
我看到先生说伤寒论没有泻心汤,当时纳闷,心想应该有啊,金匮那也是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啊,于是就发了那帖子,没想到你们交流的是母子补泻的问题。
后来看到先生把伤寒论和金匮完全割裂开来看待,才明白先生之所指。嘿嘿,唐突了,见谅
68
发表于 2014-4-16 16:52:0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到此,应该有个结论了。
  六味地黄丸可以只用了肝虚,泻心汤可以治疗肝火。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是有道理的,不要放弃他。他告诉我们治疗肝病的时候,在治疗肝的同时,不要只治疗肝,而且还可以从心、肾方面想办法。加上以前讨论的见肝之病当先实脾,肝胆相表里等,是不是治疗思路开阔的多了。
69
发表于 2014-4-16 17:46:1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0
发表于 2014-4-16 17:56:28 | 只看该作者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4-16 09:46
如肝有虚火证,失眠烦躁,嘈杂容易饥饿,头面烘热,脉弦细而数,重按无力,治疗宜滋补肾水以消肝的虚火 ...

肝有病而去治肾这本身就不符合常理,哪个临床中医敢这样闭着眼胡说

-----你是搞针灸的,头病治脚;肝病治肾;左病治右;内病治外。应该并不鲜见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0 23:11 , Processed in 0.06012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