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千秋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化指标结合辨证施治 检验医学有助中医发展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6-4-3 20:48:39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4-3 15:17
李老师,我把白细胞降低转换为四诊的延续,你还没有提出批评意见呢!欢迎批评!!!

搞了大半辈子中西医融合,竟然弄不明白理化检查对中医学能起到什么作用。

点评

你那三脚猫功夫,给人家提鞋都不配!  发表于 2016-4-3 21:42
62
发表于 2016-4-3 21:40:5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4-3 19:14
奇怪了!中医辨证论治,四诊看病,违法了?!不用西医看病违法了?!西医把病人治死了,就不违法?? ...

张仲景不存在误诊问题。因为没有诊断标准的时代,也就没有误诊。比如,现在醉驾要判刑,但张仲景的时代,就不存在醉驾。中医的诊断要求,好像您以前发过相关内容,那里面就有理化检查内容,(也许不是您发的,不过我们讨论过),您现在说中医凭四诊看病不存在违法,您是故意抬杠吧?我不相信你不知道中医病历要求,更不相信您看病的时候不用理化检查。


这个问题您不要抬杠了,您不要缠着这个,给我时间,我要学习您的白细胞问题呢。





63
发表于 2016-4-3 21:42:33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4-3 12:48
搞了大半辈子中西医融合,竟然弄不明白理化检查对中医学能起到什么作用。

     请先生赐教:理化检查对于热实结胸证,太阳蓄血证,膀胱蓄水证起什么作用?

点评

别搞什么中西医融合了。  发表于 2016-4-5 11:46
64
发表于 2016-4-3 21:54:22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4-3 18:24
张仲景、叶天士的时代,没有现代诊疗手段,也没有对现代诊疗手段的要求,也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只能用他们 ...

我们民间中医靠自己的本事,凭四诊合参为病人服务,招惹谁了?无端被骂是在混日子,换谁会舒服?这已经不是学术讨论了!

点评

不管您是民间医生也罢,“官方”医生也罢,我在论坛里是不管网友的身份的,只要在这里发言,是什么人和我没关系,我只关心发言内容。“混日子”是我打个比方,没有骂人的想法。您要误会我骂人,我现在说明一下,这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3 22:03
65
发表于 2016-4-3 21:56:0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3-31 22:24
如何把【白细胞降低】转换为四诊的延续?不是中西医概念直接对接,白细胞是西医血液的成分,但是 ...

我记得有一处您也是讲这个问题的,后面有一句,意思是“没有人能说我是错的也没有人能肯定我我是对的”(大意),我找那个帖子找不到了,现在先学习这一段:


怎么样转换呢?首先,要把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理状态统一起来,看看西医的那些病理状态中含有白细胞降低!这些病理状态与中医的哪些证是一致的,对应的,这样,就能够把白细胞降低作为相应证的一个诊断指标。
        白细胞降低,可以出现在西医的哪些病理状态中?一般是病毒感染,其中最常见的是普通感冒。白细胞降低是诊断普通感冒的必要指标,白细胞升高是细菌性感染的重要指标。白细胞升高就不用使用麻黄汤,桂枝汤等等辛温解表剂。
        《中西医融合观》中已经论证了太阳表证与普通感冒是一个证态,“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是中医四诊辨证的结论,白细胞降低,就是太阳表证的西医参考指标。
          余类推,白细胞也可以成为气分白虎汤证的诊断指标之一。当然白虎汤证的烦渴,大热、大汗、脉宏大,四诊是不可缺的。

-----------------------------------------------
首先,要把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理状态统一起来,看看西医的那些病理状态中含有白细胞降低!这些病理状态与中医的哪些证是一致的,
--------------------
我想到的正是和老先生的想法一样。七八十年代,中医研究有一个重点,是中医病理研究,后来出来几本书,收集这些研究结果,有匡调元的《中医病理研究》,还有一些其他书也包含病理研究的内容,比如姜春华的《活血化瘀研究》等等。
西医理化检查是帮助认识病理的,中医的证和西医的病理,如果能对应,能发现唯一对应点,理化检查结果就能为辨证所用。
我看的那几本研究中医病理的书,都是八十年代初期的,这几十年没有学习这些内容,不知道现在进展如何,但在中医制定相关诊断标准时,采用的理化检查是为西医辨病服务的,好像没有直接用于中医辨证的,三十多年了,哪些病理研究发展到什么程度了也不知道。


老先生这个想法我赞同,应用理化检查的条件是中医的证能和西医的病理统一起来。
66
发表于 2016-4-3 22:03:32 | 只看该作者
杏园春 发表于 2016-4-3 21:54
我们民间中医靠自己的本事,凭四诊合参为病人服务,招惹谁了?无端被骂是在混日子,换谁会舒服?这已经不 ...

不管您是民间医生也罢,“官方”医生也罢,我在论坛里是不管网友的身份的,只要在这里发言,是什么人和我没关系,我只关心发言内容。“混日子”是我打个比方,没有骂人的想法。您要误会我骂人,我现在说明一下,这是您的误会。
67
 楼主| 发表于 2016-4-4 05:13:07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4-3 13:56
我记得有一处您也是讲这个问题的,后面有一句,意思是“没有人能说我是错的也没有人能肯定我我是对的”( ...

大家的讨论很好,很有意义。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讨论问题,比那些空对空的斗嘴有价值多了。看了前面几位的发言,受益良多。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对疾病的诊治都是有标准的,因而也都会有对错之分。现代的西医虽然检查手段复杂而高级,也一样会存在误诊和误治。理化检查西医采用的多,这是事实,但是也不能说“理化检查是为西医辨病服务的”,对中医就毫不相关。因为理化检查的内容和结果是客观的,是统一的,中西医都有参考的必要和意义。



至于白细胞的高低与病毒、病菌感染的关系,以及和中医卫气营血,阴阳寒热的关系,可以进一步探讨。这里面一定存在着客观规律,只要我们加以研究和分析,一定会找到其中的奥秘,并且可以应用于临床。


点评

此认识是客观的。  发表于 2016-4-4 07:19
68
发表于 2016-4-4 07:55:4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理论,基本精神是什么?先用现代汉语把他说清楚,第二步,再与现代科学,西医进行比较。发掘其中正确的,有益于现代社会的那部分内容!而不是抱着以西方科学为标准,找毛病、寻糟粕的态度,挑三拣四。两种态度,两个结果!
        中医理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许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歪曲使用他,诸如封建迷信,这不是中医理论本身的错误,而是运用他的人别有用心。中医理论的基本精神,一代一代的传承,发展,这个过程直至今日,也没有停止。要继承发展,第一要务就是要把中医经典的基本概念搞清楚,认识清楚,出发点一定要正确,第一步错了,方向错了,结果可想而知。
         西医的各种实验检查,是为西医服务的!不是为中医设计、服务的!这是客观事实!
         中医理论的发展历程证明,中医始终是开放的,包容的,他不断地吸收外来的各种理论,经验,药物……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中医能不能充分吸收,包容,消化西方科学包括西医??!!而不是被西化!!是两种态度,两种结果!或许有第三种态度,第三种结果!!

点评

回家看孙子去吧  发表于 2016-4-6 00:0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9
发表于 2016-4-4 08:32: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6-4-4 00:34 编辑

         中医辨证论治,能不能把西医的各种实验室检查消化吸收,包容到四诊中?或者说作为四诊的延续?上世纪末,40多年证本质研究,其目的就是为了寻求证的“西医客观指标”,试图以西医“客观指标”取代四诊!结果以失败告终,由四诊而得出的“证”,只能用四诊的方法得到,而不能用西医的理化指标得到!中医的辨证论治,四诊,不能拿西医的理化指标来衡量,西医的理化指标只能作为参考,作为四诊的延续。
          西医理化指标能够诊断西医的疾病吗??回答是肯定的,不能!!
          西医疾病或者病理状态的诊断标准是:病史,视触叩听,症状体征,流行病学资料,各种实验室检查等等。理化检查是诊断(病理状态)一个重要的手段与参考,而不是诊断的唯一指标!而这一点恰恰是许多中医不理解的。
        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可以包容西医的各种理化检查,作为一个重要参考。
70
发表于 2016-4-4 15:28:23 | 只看该作者
(看看金元四大家、叶桂的《温热论》就知道,这些是依靠理化检查取得的发展吗?)
时代已经过了金元明清,思维还停留在金元明清?你去北京是骑着毛驴去的吗?
杨金峰许多观点我未必赞成,但是这句话说得不错:中医未必就必须依赖理化指标,但是,有了理化指标 ,不会更坏。
我给天津的一位晚期结肠癌、肝转移治疗,十余天后化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7 19:34 , Processed in 0.07977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