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溪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络上几则病案,请大家讨论。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6-8-15 06:13: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6-8-14 22:15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6-8-14 14:37
当归四逆汤是一吐先生提出来的。他是从诊断、到辨证、方药全面谈的。我只和他谈了诊断部分。他提出病机上 ...

拜读了llyyjj先生的这个回复,深感欣慰。如果大家讨论问题都像llyyjj先生这样,结合实际,结合临床,并且心平气和地阐述理由和意见,我们的论坛讨论会更有成效,会更具活力。一味地斗嘴和斗气,那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影响团结,增生戾气。llyyjj做得好,为llyyjj先生点赞!

点评

谢谢千总鼓励。  发表于 2016-8-15 11:24
72
发表于 2016-8-16 05:55:30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8-13 00:02
4,病例:兰**,女,33岁,平凉崆峒乡农民,住院号5731。家属代诉,于1965年4月下旬先有发热,全身酸 ...

同一个病例分析,我和溪流先生用大柴胡汤和清里之郁热,你则用四逆类药,如果诊断错误,那么结果就是要么病人凉死,要么被你烫死。

点评

先生怎这样讲话?我根本没看你的帖子,是据证而辨。寒闭少阴,格阳于外,人已昏迷,你还要请热?这是什么热?是元阳外越。况西医已请热, 邪在少阳用的是清热,你还要清的是什么热?楼主让各谈己见,我发表自己的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6 09:27
73
发表于 2016-8-16 06:17:09 | 只看该作者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6-8-15 21:55
同一个病例分析,我和溪流先生用大柴胡汤和清里之郁热,你则用四逆类药,如果诊断错误,那么结果就是要么 ...

同意大光明先生的意见。医生者,司命者也。危急关头一剂药的寒热迥异,可使患者生死立判,能不慎之又慎乎?此例患者,到底是实证,还是虚证?是寒证,还是热证?首先必须判断清楚,否则,就是拿人命当儿戏了。

点评

此症,即使叫格阳,那也是里寒外热; 现在是里热外寒,似乎该叫格阴。 另外中焦郁滞是必然的,诊断不清楚寒热,最起码疏通中焦是必须的, 无论是三物白散的暖通,还是大柴胡汤的梳肝通腑,始终救治的重点,在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6 12:25
同意,辨明实,虚,寒,热,此案少阴证,格阳于外,由伤寒之法为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6 09:31
74
发表于 2016-8-16 09:27:36 | 只看该作者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6-8-16 05:55
同一个病例分析,我和溪流先生用大柴胡汤和清里之郁热,你则用四逆类药,如果诊断错误,那么结果就是要么 ...

  先生怎这样讲话?我根本没看你的帖子,是据证而辨。寒闭少阴,格阳于外,人已昏迷,你还要请热?这是什么热?是元阳外越。况西医已请热, 邪在少阳用的是清热,你还要清的是什么热?楼主让各谈己见,我发表自己的看法,
75
发表于 2016-8-16 09:31:44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8-16 06:17
同意大光明先生的意见。医生者,司命者也。危急关头一剂药的寒热迥异,可使患者生死立判,能不慎之又慎乎 ...

同意,辨明实,虚,寒,热,此案少阴证,格阳于外,由伤寒之法为证。
76
发表于 2016-8-16 09:38:4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8-12 22:49
我说就不要病名诊断。

  难怪李老师是llyyjj,原来你不要姓名?

点评

人的姓名、网名,跟病名完全是两回事,因为各自担负的任务不一样。 人起名字、网名,就是代表一个人用了这个名称,名字的意义和这个人没有直接关系,某人要起名字秦始皇、武大郎也不能说明什么。 病名就不一样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6 17:35
77
发表于 2016-8-16 12:25:41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8-16 06:17
同意大光明先生的意见。医生者,司命者也。危急关头一剂药的寒热迥异,可使患者生死立判,能不慎之又慎乎 ...

此症,即使叫格阳,那也是里寒外热; 现在是里热外寒,似乎该叫格阴。

另外中焦郁滞是必然的,诊断不清楚寒热,最起码疏通中焦是必须的, 无论是三物白散的暖通,还是大柴胡汤的梳肝通腑,始终救治的重点,在这个地方。 四逆辈的药类,并没有体现出“通”这个特点。

点评

案例4主症是昏迷、肢厥、腹部症状。 昏迷辨虚实,肢厥辨寒热。昏迷、肢厥,容易想到伤寒论里的少阴厥逆。但病人没有经过吐、利、大汗,没有伤阳的过程,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真心痛、暑厥、失血病人可以直接出来阳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6 17:51
78
发表于 2016-8-16 17:35:58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8-16 09:38
难怪李老师是llyyjj,原来你不要姓名?

人的姓名、网名,跟病名完全是两回事,因为各自担负的任务不一样。

人起名字、网名,就是代表一个人用了这个名称,名字的意义和这个人没有直接关系,某人要起名字秦始皇、武大郎也不能说明什么。
病名就不一样了,病名有任务,任务就是病名要包涵某个疾病的基本病理和主要病程。中医西医都一样。比如,破伤风、署温、风温、痢疾、糖尿病、急性肾炎等等,医学上给这些病都做了定义,看见病名,就知道某人的疾病符合某个定义。
人的名字和网名就随便了。
岳飞不需要飞到天上去,千秋雪也不是千岁老人……

点评

人命,病名怎是两回事?你虽无名无性,却有拼音在,是你的印记。中医病名也是印记。厥阴病就是肝经的病,是病机。上热下寒不是病,是证,其病机由厥阴气机定。你满脑子的西医概念,好象对六经辨证一窍不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6 22:02
79
 楼主| 发表于 2016-8-16 17:41:31 | 只看该作者
由于网上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具是根据病情的分析和猜测。持有不同意见是很正常的。像这种危重病的病案,紧要关头阴阳之误就可以将病人送上冥途。万劫不复。
我们经过多次历练这种考验,可以逐步提高我们对危重病的辨证施治水平,从而提高中医医术水平,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医案讨论的目的所在。

点评

说得好,越是危重病人,越要小心谨慎,去伪存真。  发表于 2016-8-16 19:55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0
发表于 2016-8-16 17:51:20 | 只看该作者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6-8-16 12:25
此症,即使叫格阳,那也是里寒外热; 现在是里热外寒,似乎该叫格阴。

另外中焦郁滞是必然的,诊断不 ...

案例4主症是昏迷、肢厥、腹部症状。
昏迷辨虚实,肢厥辨寒热。昏迷、肢厥,容易想到伤寒论里的少阴厥逆。但病人没有经过吐、利、大汗,没有伤阳的过程,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真心痛、暑厥、失血病人可以直接出来阳脱的变化,本例病史明确,没有这些情况。再加上腹部症状,主要考虑热厥和腹部病变以及相互关系。
烦躁不安,面红,唇燥,口气臭秽,息粗痰鸣,这些也是内热的表现。如系少阴病四逆,就是但欲寐了。


通腑应该是必用的,具体如何用承气类方(包括大柴胡)的处方,看医生的了。因为中药处方灵活性大。我本人没有处理这种情况,现在中医,大部分门诊上看慢性病。处理这些情况的,一般是大医院病房里,和西医一起治疗的。
还有,这种情况该到使用中医的“三宝”一类成药了。还有一些新剂型的药。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6 05:34 , Processed in 0.05284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