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逸农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问阴阳长什么样子?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7-4-20 07:42:40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4-19 13:39
《内经》说:水火者,阴阳之兆征也。
明明白白,阴阳的样子就是水火的样子。

“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也。水火者,陰陽之兆征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  这里的“水火者,陰陽之兆征也。”是说水和火是阴阳的象征和表现,并不是说阴阳就是水火。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一陰一陽之謂道。道是形而上的东西,怎么会有形质呢?

点评

千总可能没把我前面看仔细,或者是我没说清楚。[/backcolor] 阴阳的样子就是水火的样子。这是回答楼主主题的。[/backcolor] [/backcolor] 阴阳是一个“东西”的两方面,[/backcolor]阴阳不是一个东西。一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20 14:38
当白话文读,还言辞灼灼,据理力争  发表于 2017-4-20 09:56
72
发表于 2017-4-20 08:05:11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2-16 04:07
原来先生连阴阳也不知呀?不知阴阳,怎样诊病?太极图不是本质的阴阳,太极图是以图示阴阳,是哲学,是理 ...

阴阳是气,太阳是阳气,也叫一元本气。
请问,左为阳,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左右上下,都是些什么气?太阳是阳气,那么依据是什么呢?也叫一元本气,只是一个太阳,能确定出阴阳吗?

点评

千总问的好。这是三阴三阳六气,由十二地支化六气,是地气。《五运行大论》指出:“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指一年中,六气上奉司天,下降在泉的面南面北的问题。可查五运行大论说的明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20 11:05
73
发表于 2017-4-20 10:15: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7-4-20 10:45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7-4-19 00:14
中医论坛,说不清楚阴阳是什么样子,要是业外人看了,会如何认识中医呢?

阴阳五行都不是东西,可是阴阳五行都得画个图才能说得清楚明白,所以阴阳五行一直都是有图的。现在的问题是一直以来阴阳五行的那个图虽然很好看但是大家大都看不明白是什么、为什么,不知道它的原理,不知道它怎么用,不知道它好用不好用、管用不管用。有疑惑就需要释疑解惑,不能释疑解惑就会产生质疑,就会有否定的冲动,这是理所当然的。从中医自身来讲,不能释疑解惑就要左右寻找上下求索,如果还不行,最后就只好问经典、让经典说话了,因为阴阳五行是从经典流出来的。但是,阴阳五行这个图,无论如何都要画出来,因为只有画出来大家才能看得清楚明白。这是个难题,是个必答题,不然要你中医做什么呢?

所以我认为阴阳五行的问题对于中医界来说,一是要认识到它的要紧和要命,要充分认识到阴阳五行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二是要尽快地解题、画图,释疑解惑。一切的文化的、哲学的、玄学的阴阳五行对于医学来说都是胡吹海侃的意会,只有医学的、科学的阴阳五行才是中医之所以是医学的根本。根本问题不能含糊,不可动摇,不允许任意意会,必须实事求是。

能明白,能做到吗?

点评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气一物两体,分为阴阳。阴阳是气本身所具有的对立统一属性,含有对立统一的意思,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类经·阴阳类》)。 --------------------------------- 这是网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20 15:04
阴阳学说,古人的论述方法与现代不同,直接读经典是有些困难,有人提倡读经典,就忽视了这种困难。出现了对经典五花八门、各出心裁的理解。 其实这个工作,中医教育做的很好。从1958年第一次统编中医教材开始,阴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20 14:45
74
发表于 2017-4-20 11:05:32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4-20 08:05
阴阳是气,太阳是阳气,也叫一元本气。
请问,左为阳,右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左右上下,都是些什么气 ...

千总问的好。这是三阴三阳六气,由十二地支化六气,是地气。《五运行大论》指出:“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指一年中,六气上奉司天,下降在泉的面南面北的问题。可查五运行大论说的明白。
75
发表于 2017-4-20 14:38:26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4-20 07:42
“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也。水火者,陰陽之兆征也。陰陽者,萬 ...

千总可能没把我前面看仔细,或者是我没说清楚。
阴阳的样子就是水火的样子。这是回答楼主主题的。



阴阳是一个“东西”的两方面,阴阳不是一个东西。一个“东西”才有阴阳之分,两个东西不能划分阴阳。
水火不是一个东西,是两个“东西”,水是一种东西,火是另一种东西,这两个东西之间没有阴阳关系,属阴属阳都是说一个“东西”的事,两个东西没有阴阳关系。
‘东西”是什么?是事物,是事或者物。物是物体,事是物体变化。水是一种物体,火是一种变化。水是物,火是事。这两个谁也不挨谁。这两个没有阴阳关系。
水与火各自的性质,可以用来打比方,可以用来做象征,可以用来当做抽象的阴阳的代表。所以说:水火者,阴阳之兆征也。


一个“东西”有两方面,像火的这一方面属阳,像水的这一方面属阴。



76
发表于 2017-4-20 14:45:28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7-4-20 10:15
阴阳五行都不是东西,可是阴阳五行都得画个图才能说得清楚明白,所以阴阳五行一直都是有图的。现在的问题 ...

阴阳学说,古人的论述方法与现代不同,直接读经典是有些困难,有人提倡读经典,就忽视了这种困难。出现了对经典五花八门、各出心裁的理解。
其实这个工作,中医教育做的很好。从1958年第一次统编中医教材开始,阴阳、五行这些内容,用现代语言阐述的就很清楚了。这些年,许多中医人士,自己不能正确理解经典,又看不起现代中医教材,弄得中医理论越来越糊涂。
稍后我把教材关于阴阳的阐述粘贴出来。

点评

阴阳五行的概念、理论、原理还没弄清楚弄明白呢,所以,关于阴阳五行的所有结论都是个人意会,都经不起中医、医学、科学的检验。中医理论最要命的就是这个问题,弄不清楚弄不明白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子孙对不起中医,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21 11:14
先生读不懂中医理论,当然糊涂。  发表于 2017-4-20 14:52
77
发表于 2017-4-20 15:04:53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7-4-20 10:15
阴阳五行都不是东西,可是阴阳五行都得画个图才能说得清楚明白,所以阴阳五行一直都是有图的。现在的问题 ...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气一物两体,分为阴阳。阴阳是气本身所具有的对立统一属性,含有对立统一的意思,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类经·阴阳类》)。
---------------------------------
这是网上粘贴的,出自某版本的《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是一个东西的两方面,气,一物两体。这就很清楚了。
要说画图,前面的太极图就是个示意图。

点评

这个概念是错误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21 11:17
78
发表于 2017-4-20 15:15:0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东西,总有两个面,就是圆球体,也有上下之分。
上面近天,属阳,就是太阳能照上的。下面近地,属阴,太阳照不到的。
从东西本身性状来说,属阳的在上,温热,类似火的性质,属阴的类似水的性质。所以叫水火者阴阳之兆征也。
一个东西分阴阳两面,这就是“一分为二”。两个东西就无所谓阴阳了,两个东西不存在一分为二。


除了东西(物)以外,还有事。物是变化的,变化就叫事。变化的过程可以分阴阳。气候、生命周期等等。


有些特殊的事,要两个东西一齐进行才能发生,一个东西不能做这事,在这件事上,两个“东西”有阴阳关系,这事做完了,阴阳关系也不存在了。
高等动物的繁殖就是这样。男人和女人,是两个东西,两个独立的生物体,不存在阴阳关系。当造人的时候,必须两个人在一齐造,造人的过程中,男人女人有阴阳关系,造人结束,阴阳关系也消失。

79
发表于 2017-4-20 15:16:40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先生读不懂中医理论,当然糊涂。
-----------------------------------
谁也有糊涂的地方。有个问题请一吐先生讲解一下:
如何用现代语言解读“日为阳,月为阴”?

点评

我学的是中医,不讨论伪中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24 20:51
80
发表于 2017-4-20 15:31:02 | 只看该作者
常其柏 发表于 2017-4-20 06:20
手少阴心火,足少阴肾水,都是少阴,而有水火之分。

应是手少阴为心火,足少阴为肾水。

点评

手少阴、足少阴是经络学说的概念。心火和肾水是五行学说的概念,心火另有一个概念是阴阳学说的概念。 这几个概念是不能混在一起说的。 您的“手少阴为心火,足少阴为肾水”是讲不通的混乱概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21 23:5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3 23:17 , Processed in 0.05714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