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杨金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中医】之一 什么是新中医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4-1-26 12:48:09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1-25 14:43
化学分析是认识药理,动物实验是为了安全的第一步。真正落实在使用上还是拿人做试验。最后要靠一期二期临 ...

中医却不能完全用化学分析的方法。当然要西医承认,有时也不得不用。
8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5:58:38 | 只看该作者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1-24 13:51
哈哈,温习这些语录,确实很雷人。应该不是断章取义啊。

...一是实症,二是虚症....

我是这么理解实症和虚症的。

所谓虚实,是指生理的功能。因此,不能认为,只是对疾病性质的抽象,不是疾病本身。虚实,恰恰是生理之本,由于中医是从生理状态,来认识和判断疾病的,所以,中医的疾病本质,更应当以虚实为核心。

为什么说,中医是从生理状态,来认识和判断疾病的?因为,中医诊断上,是看不到病灶的,也基本上是不用看病灶的。中医看到的,只是生理表现的亢进和低下。中医是通过非正常的生理表现和生理显现,来认识疾病。也是通过调整非正常的生理表现和生理显现,来实现治疗目的的。

       虽然,中医有风、寒、暑、湿、燥、火的六淫,但外邪是不存在虚症的。因此,中医的虚实,就是生理的。如果把脏腑功能的虚实把握了,再考虑一下其他因素,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的容易的。

      有些生理是可以恢复的,有些生理是无法恢复的,否则,人就可以长生不老了。因此,中医治疗的疾病,有些可以治疗好,有些能控制疾病的发展。我认为,这都是中医治疗目的,是调整生理为主的。

     如果中医治疗的疾病,确实是针对生理的,由于,生理的本质,就是虚和实,那么,虚实还是对疾病性质的抽象吗?

    这里其实还要对疾病的认识,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因为,我是按我理解的所谓的疾病来讨论的,所以,就发了这些认识。

     过去我说过,中医治疗的疾病,就可以归纳为两个或三个,今天看来,其实,过于武断了。

    为什么我提出了,【中医治疗的疾病,就可以归纳为两个或三个】这样的观点,因为,中医是生理医学,中医调整的是生理,所以,中医没有炎症、细菌、这样的病理指标。但是,虽然在今天,我仍然认为,中医的治疗处方,其实,他就是没几个,很多中医的处方,其实都是重复的。但我说【中医治疗的疾病,就可以归纳为两个或三个】这样的观点,仍然是不够准确的。
83
发表于 2014-1-26 17:11:57 | 只看该作者
解释一下欺师灭祖这个词。
欺师灭祖不算成语,武侠、帮会内容的小说里常有。小说里欺师灭祖是滔天大罪。词义上解释,一些中医提出的中医观点确实算的上欺师灭祖。

欺,是轻蔑、小看之意。灭,是否定。祖和师意思一样。

中医的祖和师是什么?直接的说法就是四大经典。

四大经典的内容从何而来,从实践中来。神农的办法是尝百草,这张仲景的办法是辨证论治。神农尝百草得出的对药物的认识,书面记载的有365种,每一种都记载了适应症。能把这些适应症记录下来,是要积累许多临床经验的,也要付出许多代价的。一日遇七十二毒,就是付出的代价。药性理论,四性五味不过是试图对这些内容做个归纳。

把神农到现代,中医几千年的用药经验,说成药性理论就能指导。否定了中医祖祖辈辈的实践,否定了中医付出的代价(有许多生命代价)。

此之谓欺师灭祖。
84
发表于 2014-1-26 20:46:2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5
发表于 2014-1-26 21:05:51 | 只看该作者
刘亦之 发表于 2014-1-26 20:46
认为药性理论能指导中药应用,是欺师灭祖
.........

中医过去的叫临床经验。有意识的观察叫临床观察,在严格一点、引入现代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叫临床试验。后面的观察方法是学西医的。西药虽然有许多化学、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但决定药物使用的最终研究方法,是临床试验。

西药是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做临床试验,中药是从一个药的整体或一个复方的整体做临床试验。单个的化学成分和复方的药物,那个更科学,这是存在争论的,也应该争论。不过,听说美国的新药标准已经提出,可以不要求药物的所有化学成分都清楚。这里面的具体规定我不懂,不过,可以看出,就是西方国家,把药物就看做某一化学成分的传统观点,已经开始动摇。


一句话,没有什么理论能够指导具体药物的使用。不论中药西药。
86
发表于 2014-1-26 21:09:29 | 只看该作者
化学研究、化学分析、化学成分、有效成分、药理、药效、功效、适应症、经验、试验(科学试验、临床试验)、临床观察、科学研究……这一大堆的名词各有各的涵义。论坛里争论中药使用的问题时,使用这些词汇要用正确。

点评

性味归经的味在味觉是什么感觉?在经络是什么感觉?在肌肉是什么感觉?在肌肤是什么感觉?  发表于 2014-1-27 16:30
87
发表于 2014-1-27 08:40:38 | 只看该作者
      “一句话,没有什么理论能够指导具体药物的使用。不论中药西药。”

     回复:个人认为此话过头了。
     在理论的指导下,医生个人有一些具体应用的经验。

点评

不是过头,是没说清楚。呵呵 我说的用药“经验”,是指古代中医用药经验积累和现代中西医进行的临床观察、临床试验结论。所说的理论,是指西药的药理学理论和中药的“药性”理论(即所有关于中药功效来源的论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7 20:12
88
发表于 2014-1-27 09:20:5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7 17:44:09 | 只看该作者
      要讨论中医有没有药理,那首先就要弄清楚,什么是药理。寒热温凉算不算药理,升降出入,算不算是药理。然后再讨论,中药入脏腑,算不算是药理。其实很多人口头上说自己是中医,其实,他们很多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是按西医的思维,西医的标准来认识中医的。
90
 楼主| 发表于 2014-1-27 17:59:33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新中医有这样的观点,那就是要否定天人合一是中医理论。

      因为,把人对自然的适应性,都当成医学,那么,医学也就算不上是医学了。没人不懂,天冷加衣服,天热要脱减衣服,这能算医学吗?人类适应自然,那是本能,不是医学要讨论的问题。

     医学要讨论和认识的是疾病问题,解决的也是疾病问题,不是自然问题。

    无论环境对人的生理和病理有什么影响,有多少影响,中医面对的都是人的反应状态。需要首先调整的是人的疾病状态。就是流行性疾病,中医要认识的是疾病,而不是环境,环境可以考虑,但那不是医学的主要问题。

      同一环境,同一时间,不同的人所染疾病是不同的。

      天人合一思想,就是比类取象的一个应用,至于比的对不对,比的好不好,其实,古人是没办法说清楚,说正确的。什么【【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热。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卫气。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齿。地有小山,人有小节。地有山石,人有高骨。地有林木,人有募筋。地有聚邑,人有蜠肉。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就是胡编乱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1 08:06 , Processed in 0.05772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