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贴图]御篆医宗金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9 00:47: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御篆医宗金鉴有懂的朋友帮忙看看怎么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00:56:41 | 只看该作者

[贴图]御篆医宗金鉴

御篆医宗金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01:01:47 | 只看该作者

[贴图]御篆医宗金鉴

御篆医宗金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
发表于 2009-6-9 02:07:49 | 只看该作者

[贴图]御篆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  【注音】:yī zōng jīn jiàn
  《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四年由太医吴谦负责编修的一部医学教科书。《医宗金鉴》这个名字也是由乾隆皇帝钦定的。《医宗金鉴》被《四库全书》收入,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医宗金鉴》有很高的评价。自成书以来,这部御制钦定的太医院教科书就被一再的翻刻重印,广为流传。公元1739年,乾隆皇帝诏令太医院右院判吴谦主持编纂一套大型的医学丛书。吴谦,字六吉,安徽歙县人,他是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的名医。吴谦奉旨后,下令征集全国的各种新旧医书,并挑选了精通医学兼通文理的70多位官员共同编修。历时三年的时间,终于编辑完成。《医宗金鉴》全书共分90卷,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中比较完善而又简要的一种。全书采集了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明清时期历代医书的精华。图、说、方、论俱备,并附有歌诀,便于记诵,尤其切合临床实用。流传极为广泛。
  清初,天花流行,危及宫廷,特别顺治皇帝死于天花,宫廷十分紧张,康熙亦曾感染天花, 幸得隔离治疗保全了性命,也正因为康熙曾因天花获得免疫而得继承帝位。因此,他在位时十分重视痘疹一科与种痘术之推广。乾隆即位后,发扬康雍两朝重视医学之余风,接受太医院 院 使等鉴于古医书“词奥难明”“传写错讹”,自晋以下“医书甚夥”,“或博而不精,或杂 而不 一,间有自相抵牾”的奏折,请求发内府医书,并征天下秘籍“分门别类,删其驳杂,采其精粹,发其余蕴,补其未备”。乾隆于四年(1739)诏令供奉内廷御医,太医院右院判吴谦, 与康雍乾三朝御医、院使刘裕铎,共同领衔编纂医书,由吴谦与刘裕铎任总纂修官,其下有纂 修官 14人,副纂修官12人,校阅官10人,收掌官(书稿保官)2人,誊录官23人,以及画家等组成编纂班子。?
  所有参与编纂的御医等,都是按照清府批文“令太医院堂官并吴谦、刘裕铎等将平日真知灼 见、精通医学兼通文理之人,保举选派”而组成的。若太医院合格人员不足者,“令翰林院 ……查派”,“选取字,画好者以备誊录。如不敷用,照例行文国子监……秉公考试,务择 字画端楷,咨送本馆以凭选取”可见对所有编纂、绘画、誊录人员都是经过严格选择或经考 试后择优录用的。
  ?
  《医宗金鉴》经过三年时间完成,共90卷,15个分册。即伤寒17卷、金匮8卷,名医方论8卷,四诊1卷,运气1卷,伤寒心法3卷,杂病心法5卷,妇科心法6卷,幼科心法6卷,痘疹心法 4卷,种痘心法1卷,外科心法16卷,眼科心法2卷,针灸心法8卷,正骨心法4卷。该书特点 :图、说、方、论俱备,歌诀助诵。细读之有着十分明显的时代性,适应18世纪中国疾病谱 。例如:公元17-18世纪,康熙、乾隆由于天花危害甚大,对太医院压力更大,因此,太医院在分科设置上也有明显的反映,如将痘疹作为一科从幼科中分立出来,在《医宗金鉴》中也单独成册,特别还将《种痘心法》作为一卷与幼科心法并列,可见对天花一病的专 门研 究与防治得到了高度重视,促成幼科被分解为三科。由于接种人痘的推广与普及,天花之危害明显降低,太医院又将痘疹一科合并回幼科。另外,还有对正骨一科整理提高也十分明显 ,通过《医宗金鉴》的编纂,使中国历代相传的正骨理论与技术更加系统,更将宫廷上驷院绰班 (正骨) 处的丰富经验融为一体,使太医院正骨科与上驷院绰班处合并一处,理论与技术均得到提高 。?
  编纂完成后,乾隆看后十分满意,赐书名为《医宗金鉴》,正式确定该书名为《御纂医宗金 鉴》,于1742年,以武英殿聚珍本与尊经阁刻本印行,在全国推广,影响巨大。1749年即被定为太医 院医学教育的教科书,“使为师者必由是而教,为弟子者必由是而学”。?
  《医宗金鉴》逐步成为全国医学教与学的必读书、准绳。由于广泛之需求,政府与商家刻本印刷十分频繁,至今其版本流传已有50余家,平均4-5年即有一次新版本问世。这既是由于该书内容的丰富简约,深受读者喜爱,同时,乾隆皇帝给予的高度评价与肯定,也助了有意义 的一臂之力。?
百度百科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6月09日 02:09am 时添加 -=-=-=-=-
御纂医宗金鉴  《御纂医宗金鉴》,90卷,清吴谦等编纂,清乾隆七年(1742年)武英殿刻本。半页9行,行19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板框23.7×16.4cm。
  乾隆四年(1739年)鄂尔泰、吴谦等奏请发内务府医书,包括地方官或购或抄的各地和私家秘藏与世传经验良方及私人献者,采其精粹,分门别类,汇为一编。乾隆帝允奏,敕令吴谦、刘裕铎等为总修官编纂医书,于乾隆七年完成,凡70册,首卷有乾隆四年、五年鄂尔泰等奏疏,次为乾隆七年弘昼等进书表文、凡例、纂修诸臣职名表等。此书共收医书15种,内容依次为《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四诊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种痘心法要旨》、《外科心法要诀》、《眼科心法要诀》、《刺灸心法要诀》、《正骨心法要旨》,钦定嘉名《医宗金鉴》。
  本书对医学经典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进行了考订、修正、纠讹、补漏、注释诠解,对中医的辨证、诊断、经络、脉象、针灸、运气、方剂、药物等学说均分门聚类,加以系统的论述。对内、外、儿、妇、正骨等病症及治疗方法均予详尽解说。方论大多归纳成诀并加以注释,便于记忆诵读。书中附有大量插图,以便于读者领会。该书内容丰富实用,取材全面,论证周详,将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理论、临床经验加以整理和总结。清代太医院将此巨著定为教科书,至今仍为中医学习的必读典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 22:39 , Processed in 0.05379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