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148|回复: 10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23 22:1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觉得黄帝内经不应是战国时代的书。
应该在商代以前的书。
极有可能就是黄帝时代和其后一代的作品。
不知道大家有何看法?
2
发表于 2008-7-23 22:38:3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楼主是有这样的权力哟。[Maiweb_leobbs6]
3
发表于 2008-7-23 22:45:3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这个题目太大啊,但确有意识!

-=-=-=-=- 以下内容由 feng49222008年07月26日 05:27pm 时添加 -=-=-=-=-
其成数年代,汉代应是较为可信,但就其内容应是汉以前的医学大成,本人不是搞文史研究,不提倡无的放矢,也不愿参与过多的讨论,这些仅是读书感言、或下意识的想法!
4
 楼主| 发表于 2008-7-23 22:48:5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谈就谈值得谈的东西。
否则空谈误国误民。
这个课题很有意义。需要考古界的人士共同挖掘。
5
发表于 2008-7-24 01:57:0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期待考古界挖掘,期待给中医界新的惊喜!
6
发表于 2008-7-24 03:44:3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根据古医书的内容来推测,内经的成书定型,大约在汉代,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纸张的出现,整理与传承医家的技术要相对容易一些;另一方面,素问内容也体现了许多汉代的黄老思想,而灵枢相对要更古朴一些,这一点,马元台提出过。内经中提到一些更古老的医书,如大数,上经等,说明内经是对这些医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传承。关于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与治疗上的考虑,在灵枢中有九宫八风篇,岁露论篇,但在素问中却是洋洋洒洒的几篇大论。内经总体上是论针灸的书,灵枢的理论基础是经络脏腑,比较容易理解,素问也是,但加进了许多阴阳五行理论与方法,可以说是通天彻地的学问,不易掌握。从内经的内容看,针法比汤药更早一些,汤药是以神农本草经汤液经为大成,此两书估计成书于夏商时期,那么针法应该比汤药的发展更早。古代的其它方法如导引按跷等似乎都是基于经络理论之上。没有经络理论的指导,针灸无法可施,导引按跷也一样,汤药也一样,但汤药则离经络理论要远一些,似乎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辩证也足够了。。。
一孔之见,只是推测。
7
发表于 2008-7-24 04:00:1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内经各篇的内容上,反映出成文的年代不同,比如灵枢的小针解,应该比九针十二原篇晚,素问的针解篇又应更晚些。在论疾徐补泻上两篇针解有明显差异,可以认为是针解篇在纠正小针解篇,也可以认为针解篇在提出另外不同的看法,这或者是内经两篇并存的原因之一。
8
 楼主| 发表于 2008-7-24 22:04:38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fans.高啊
不知道针是什么时代应用的。
9
发表于 2008-7-25 07:30:52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轩辕,承蒙抬举,见笑了。
在灵枢病传篇提到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邴,饮药为众人之方,说明在此篇写作当时除了针灸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方法流行。从古方的严谨配伍与神奇疗效,可推测汤液经应该是中药治疗达到一个高峰的标志。素问八正神明论篇提到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在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提到: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 由此看来,经络是很古老的理论,内经还只是整理发展传承,与之相应的针灸术,理应同时而起。从此处推测,针法在内经中提到的上古时期就应该产生了。
10
发表于 2008-7-25 09:29:58 | 只看该作者

大家谈谈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和作者

[转帖][原创]证明《黄帝内经》是四、五千年前的作品的证据
证明《黄帝内经》是四、五千年前的作品卫气行第七十六 “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岐伯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面有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卯为纬,虚张为经,是故……”
大家看看,里边的“房卯为纬,虚张为经”八个字,恰恰是前面二十八宿图的4400年前的天象,这个天象记载证据似乎以前没有人注意到。但是,王冰注意到了,他特意作注提示这个错误,但是他没有随便改正文,否则我们永远不知道《黄帝内经》的确切时代(王冰是唐朝人,他肯定不熟悉天文的节气西退,否则他不会对书中的话发生疑问)。本人第一本《黄帝内经》看的就是王冰注解的。 作为中医最古老的、最系统化的经典《黄帝内经》,绝对不是简单的借用黄帝名声的炒作作品。夏商周三代以及后来的皇帝由于秉承遗传继承制,所以这些皇帝的智商和兴趣一般不足以达到象黄帝那样的谦虚好学程度。所以,后世的人们就一概根据后来现实皇帝的智力来否定《黄帝内经》的真实性。
“房卯为纬,虚张为经”八个字,恰恰是二十八宿图的4400年前的天象。
在汉末虞喜明确证实节气西退现象以前,任何人不可能有意把节气西退原理用来造假。因此,不可能有人利用节气西退现象来把《黄帝内经》中议论天象状态言论改为黄帝时期。这样的作弊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这个记载是完全当时的真实状态的记录。
《黄帝内经》是建立在元始《灵宝经》天地认识和修炼感悟上的,并不需要仪器基础。所以,说这是四五千年前的作品,并不违反中华文明产生时序逻辑。如果确认这个作品的时间,那么,就要确认更多的相关内容。所以这是关系整个文明确认的大问题。
夏商周社会形态不是凭空产生的。
二十八宿天象图可以作为中华文明的时间发展指针。如何确定一个起点?还要请天文学家探讨。
《黄帝内经》是对《灵宝经》的继承和发展
从思路、方法、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可以肯定两者的相互关系。
尤其是对阴阳的继承和发扬
中医阴阳概念与《灵宝经》完全一致,而且扩大运用到人体的描述。可以说,《黄帝内经》大大扩展了阴阳的概念用途,细化了气论,将元始描述地球正常运行机理的阴阳扩大到描述地球不规则变化规律的五运六气说。
对!!!!文字、思想、文化的产生都是有过程的。原创的中华文明肯定有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著之玉版是黄帝在《黄帝内经》经常说的话。战国“行气玉佩铭”至今完好,就能证明四千年前的玉版著作是可以保留到战国时期的,然后被人改用别的方式公开。至于文字,作为象形字,其最初发展阶段应该一直逼近形象本原,所以没有可能有太大变化。而且由于中华文明的思维定势早就形成,所以文字也就跟着稳定下来了。
的证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 00:06 , Processed in 0.0539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