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十一期——王不留行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09-3-8 17:18:19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期——王不留行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9/03/08 05:03pm 发表的内容:
周先生对于中医经典的研究具有切实可靠的成果,以营卫作为切入点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在当今中医经典不被重视的大气候下,先生的努力确实难能可贵,值得学习!
    说的对,这样的一个研究方向应该肯定。
52
发表于 2009-3-8 17:29:04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期——王不留行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2009/03/08 02:29pm 发表的内容:
岐黄寓言
一、珍珠项链
有二医行,中医曰:吾有项链,绳汇千古之智,然其珠粗而朴,其色古且黯,或以其珠粗色黯而非之,将不行于市。西医曰:吾有项链,珠蕴现代精华,然绳断而不续,失之于散碎,人亦非之。
歧 ...
[[[我感觉读经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和训练中医的思维,中医观察问题的视角]]]支持
53
发表于 2009-3-8 17:29:47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期——王不留行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9/03/08 05:03pm 发表的内容:
周先生对于中医经典的研究具有切实可靠的成果,以营卫作为切入点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在当今中医经典不被重视的大气候下,先生的努力确实难能可贵,值得学习!
谢谢支持。确实如先生所说,营卫是个很好的方向。
54
发表于 2009-3-8 17:35:14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期——王不留行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2009/03/08 05:00pm 发表的内容:
也对也不对。营卫和气血在经文的很多地方可以互换而不影响意思的表达,有些地方就不行,两者不等价。
营卫和阴阳也是这样。
那您的謝謝支持
回的太快了點!
55
发表于 2009-3-8 17:39:22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期——王不留行

值得学习.经脉内联脏腑外络支节,布满于全身,是营卫气血循行的通路,所以一旦受病就使营卫气血的通路受到了阻滞。
56
发表于 2009-3-8 17:51:39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期——王不留行

經絡可解釋營衛
可營衛解釋不了經絡
57
发表于 2009-3-8 17:52:16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期——王不留行

脏腑表里与公共粘膜免疫系统:“肺与大肠相表里”今释
(一)肺与大肠相表里历史回顾
肺与大肠相表里观点出自于《灵枢•本输》篇,原文如下:“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府”。如果说脏腑阴阳表里的配合是以部位相近、功能相似而配合的,就象脾合胃、肾合膀胱、肝合胆都可以如此解释,那么心与小肠、肺与大肠功能不相似、部位亦不相近,怎么也构成表里关系呢?《难经》就曾提出这个问题,并试图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如《难经•三十五难》曰:“五脏各有所腑,皆相近,而心、肺独去大肠、小肠远者,何也?然。经言心营肺卫,通行阳气,故居在上;大肠小肠传阴气在下,故居在下。所以相去而远也”,这个解释确实不大容易理解,似乎是说心肺在上通阳气,大肠小肠在下传阴气,阴阳本就是挺玄乎的东西,以玄解玄,结果使人更加迷惑。以后的医家没有人再继承《难经》的思考,因为在《内经》中脏腑表里是通过经络的的相互联系建立起来的,依据中医的经络学说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可以得到圆满的解释,在临床实践中也屡屡行之有效,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这个问题似乎不应该成为问题。然而在中西医学不断碰撞的今天,对肺与大肠表里理论进行现代意义上的阐释,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了。
(二)论肺与大肠表里等中医脏腑表里理论的现代实质是指身体各处的粘膜在免疫过程中生理上相互影响、病理上彼此传变的关系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肺与大肠表里是通过经络相互联系的。试问:如果从经络神经说出发,怎么去解释肺和大肠的表里联系呢?!可是从免疫观点却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胃肠道和呼吸道的粘膜两者都是组成公共粘膜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当一处粘膜发生病变时,可以通过粘膜免疫的途径影响传变至另一处。现代免疫学发现:肠道相关淋巴样组织(GALT)与支气管相关淋巴样组织(BALT)以及其他部位粘膜的淋巴样组织并不是互不相关、各自为政的,而是互相之间通过特殊的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免疫应答网络,共同调节人体几百平方米粘膜的免疫应答。由于这种联系有其特殊性,相对局限于粘膜于粘膜之间,并且通过这种联系全身各处的粘膜淋巴组织统一在一起,因此Bienenstock等人于1977年提出了公共粘膜免疫系统的概念[31]。
  人们也许要问,粘膜免疫是怎么相互联系的呢?下面笔者试以目前研究较多的肠道粘膜免疫过程阐释粘膜免疫联系的途径。目前研究认为[31]: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其诱导部位包括肠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结和阑尾,效应部位则是肠固有层和上皮内淋巴细胞。在来自肠道的抗原诱导下,肠道集合淋巴结中休止期B细胞经输出淋巴管,进入肠系膜淋巴结,转向胸导管,由胸导管进入上腔静脉,然后循血流循环选择性的向肠粘膜固有层和其他粘膜部位“归巢”,粘膜T淋巴细胞也大致经历了同B淋巴细胞相同的循环、分化和定位过程。通过这种特殊的细胞迁徙过程分散在身体各处的粘膜就建立了共同的粘膜防御机制,当一处粘膜进行免疫应答时,其他部位的粘膜也会发生相应的反应。例如研究发现如果用霍乱毒素作为抗原检测致敏的小肠或结肠,可以发现在远处未受刺激的粘膜表面同样也建立了特异性免疫记忆。目前认为有两种细胞参与了这种粘膜免疫记忆的扩散,一种细胞经短暂循环后就归巢于各处粘膜,另一种细胞则持续在淋巴细胞再循环中巡行,直至某处发现“敌情”—抗原时才向存在抗原的粘膜部位定向聚集。这种机制对机体是有一定适应意义的,这极大的增强了粘膜免疫抵御外邪的能力。联想到人体几百平方米面积与外界接触的粘膜恰恰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门户,人体大约80%的感染首先发生在粘膜的话,这种粘膜免疫联系的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但是同时,如果某处粘膜的病原侵袭能力足够强,时间足够久,超过了局部粘膜的免疫调节能力,或者局部粘膜因创伤、休克、药物、心理过度应激等因素导致防御能力的下降,最终打破了粘膜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平衡,从而发生免疫紊乱,这种免疫紊乱同样可以经过这种途径传变到其他部位的粘膜,从而引起公共粘膜免疫系统的整体紊乱,也就是说,在病理情况下,这种粘膜免疫相互联系的途径却又常常成了病邪传变的道路。
那么,联系分散在身体各处的粘膜免疫的特殊物质基础又是什么呢?现代免疫学认为[31]:联系各处粘膜的共同分子基础是分泌型IgA(SIgA)。IgA是五类免疫球蛋白之一,具体分血清型IgA和分泌型IgA两大类。在粘膜淋巴细胞迁移过程中,IgA阳性B细胞不断扩增,分化成熟为IgA阳性浆细胞,IgA阳性浆细胞则定向向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处的粘膜固有层部位归巢,定植于局部粘膜后产生聚合型IgA,聚合型IgA在分泌过程中与上皮细胞分泌小体共价结合,装配成分泌型IgA,然后才释放到分泌液中。SIgA与上皮细胞紧密粘合在一起,通过阻抑病原微生物粘附、溶解细菌、介导ADCC、中和病毒、中和毒素、免疫排除等机制在粘膜免疫中发挥主要防御作用。研究发现SIgA的形成和作用主要局限于粘膜区,同时通过粘膜淋巴细胞的迁徙过程SIgA又广泛分布于身体各处粘膜,如果口服灭活或减毒微生物疫苗或食物抗原刺激消化道粘膜后,可在泪液、乳汁、呼吸道外分泌物、尿液等中检测出共同的特异性SIgA抗体,这充分说明了SIgA是联系各处粘膜免疫的共同分子基础。
为什么粘膜淋巴细胞的迁徙定向向各处粘膜归巢而不停留于其他部位呢?现代免疫学的研究认为[31]:这种循行的定向性与位于淋巴细胞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上的受体和抗受体的调节有关。粘膜着点素细胞粘附分子-1是α4β7整合素的抗受体,它特异性的在派尔氏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中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上表达,但在周围淋巴结中则不表达。而α4β7整合素则在迁徙的粘膜淋巴细胞中表达。通过α4β7整合素与α4β7整合素的抗受体粘膜着点素细胞粘附分子-1的相互作用,从而使迁徙的粘膜淋巴细胞定向转移到粘膜固有层,因此也有人称α4β7整合素是粘膜淋巴细胞的导航分子或导航受体。此外也有人报道:粘膜淋巴细胞定向向各处粘膜归巢的过程尚与召引特异性表达IgA淋巴细胞的趋化因子有关,这种趋化因子由上皮细胞所产生,可在乳汁内检测出。
在这儿,我想对比一下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与肠粘膜淋巴细胞的迁徙途径是很有意思的。为了节省篇幅,我尽量用简短通俗的话描述一下肺经和大肠经的循行。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过膈,属肺,至喉,横行至胸部外上方,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之端。其支者,于食指桡侧端交于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继上经过手背行于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而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在前下行入锁骨上窝,入胸络肺,向下过膈,属大肠。而肠粘膜淋巴细胞的迁徙途径则是由肠集合淋巴结上行经胸导管(过膈)转入锁骨下静脉,然后循血流过右心房室经肺循环进入左心室经动脉至毛细血管(四肢及内脏)再由静脉或淋巴管回流,在这过程中粘膜淋巴细胞选择性的定向向肠粘膜固有层和其他粘膜部位“归巢”,对比研究可以发现这两种途径是非常相似的。(当然这种对比也有不尽恰当之处,也许应该把整个十二正经的循行和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总路线进行比较才是合适的,可是这就产生了疑问,因为淋巴细胞再循环是循血流从胸中沿各支动脉同时走行至四肢末端再同时循各支静脉或淋巴管途径回流,而不是沿经络十二正经序贯流注的次序,两者不一致,为什么?是正确的流注应该遵从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次序即循手足三阴经同时走行至四肢末端再同时沿手足三阳经回流呢?还是免疫循环本就存在着象中医经络学说所描述的特殊循行规律?!另外现代粘膜免疫联系途径的阐述相对简单模糊,中间的空白之处太多,这也阻碍了比较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但这种比较对理解中医经络理论的实质,进一步开展经络的现代研究肯定是有益的)。
  说到这儿,大家也许已经得出结论:肺与大肠表里其实就是讲的通过粘膜免疫细胞的迁徙而使公共粘膜免疫系统中和外界接触最多,粘膜面积最大的最重要的两大组成部分—消化道粘膜和呼吸道粘膜在免疫过程中生理上相互影响,病理上彼此传变的关系。同理,心与小肠表里也是讲的口咽部粘膜与泌尿道粘膜在免疫上的相互联系。一言以蔽之,现代医学所谓的公共粘膜免疫系统就是中医脏腑表里理论的物质基础。
(三)结语
现在再回过头看看《难经》对肺与大肠表里的解释,才逐渐理解:脏腑表里在《内经》中是通过经络联系在一起的,经络是营卫气血运行的通路,营属阴,卫属阳,血为营,气为卫,因此虽然心、肺去小肠、大肠远,但两者却通过营卫气血的运行(注:指借免疫和内分泌信息流的运行相联系,此处特指公共粘膜免疫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才是肺与大肠表里的实质啊。笔者认为:绝不能以僵化的形式的观点去理解中医理论,而是要看到中医脏腑表里理论在形式背后的东西,那就是古人以另一套语言阐述的人体各处粘膜通过免疫联系在一起的事实,这才是最重要的。这种观点也可以推广至其他的中医研究。
58
发表于 2009-3-8 18:16:15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期——王不留行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2009/03/08 04:52pm 发表的内容:
我的博士课题与此毫无关系,谢谢
如果可能,倒想听听您对经络的理解和认识。我已经两年多不做这块了
经络是甚幺?
  经络学是中医的基础里论,可经络是甚幺?连很多中医都搞不懂,现在市面上的经络学书籍仅是把经络图秀出来,靠此是很难学懂经络学的。以下依据王唯工博士「气的乐章」一书,对经络作一简介。
  人体这幺一个复杂的机构,以一颗仅仅1.7瓦的心脏(一般小夜灯是5瓦),是如何充分送血到每一个细胞呢?静脉是不会动的,血是如何回流心脏的?又如何分配的恰到好处呢?自来水管线末端常缺水,用户会哇哇叫。人体细胞却是承受不起缺血的,细胞会死的。人工心脏做到30几瓦却送不出血,这是怎幺回事?人体是很聪明又奥妙的,工作分配一下吧!把身体分成十二区(有点像自来水公司的第几区处),即为中医所谓的十二经络(肝经、肾经、脾经、肺经、胃经、胆经、膀胱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心经、心包经)。分配好了,那如何控制呢(自来水公司为此常弄得焦头烂额)?输送的能量哪里来(自来水供配水系统有许多加压站)?更奥妙的事出现了,原来心脏不只是每分钟跳72下,它还发出12谐波,分别对应12经络。肝1、肾2、脾3、肺4、胃5、胆6、膀胱7、大肠经8、三焦经9、小肠经10、心经11、心包经12。
其实还有别人看出看出心脏不只是每分跳72下这幺单纯,在科学人杂志2003年9月号,曾志朗副院长「莎翁之谜在于心」一文指出,一位在攻读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杨姓医师,他发现在两次心跳之间会出现一组波动,他并依此作了一个计算机程序,在某种程度上可做心脏病发作的预警,后来又引用到文学作品的分析上。其实杨医师看的还不够仔细,其实不是一组波动,而是十二组,也不只可预测心脏病,若配合中医脉诊的理论,可预测所有疾病,而这就是王博士做的。
   12谐波分别对应相关脏腑,比如说第一谐波对应肝脏;第二谐波对应肾脏,依此类推。当心脏收缩将血推送出去,一出去大动脉马上来个180度的大转弯,在此血流的动能转为压力位能(这就是中医坛中穴所在,心气不足就是心脏送血出来的压力位能不足)。然后呢心脏发出第一谐波时肝脏产生共振,血进入肝脏;依此类推,分别进入肾、脾...等脏腑。要改变分配则只要改变各谐波的能量大小,那幺进入各脏腑的血量就改变了,而且可以控制的很精确。脏腑以外的身体其它部分呢?肝经的共振频率是和肝脏相同的,依此类推。全身的血液输送与分配就这幺做到了。而经络的路径恰在动脉与静脉间,静脉是不会动的,但静脉中有逆止瓣膜,靠着经络共振的能量,血就被送回心脏了,经络上的穴道扮演的是类似加压站的角色,当经络的能量传输一定距离而减弱时,由穴道来提升能量。
   经络和脏腑的相关性,不止在于血液的输送与分配上。脏腑皆位于身体内部,脏腑病了如何知道,身体的奥妙又再次上演,靠着经络,身体把脏腑的讯号送到体表了,故中医可以靠着脉诊,诊断脏腑的健康,而且可在很早期就发现,真正「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在目前西医的技术仍是无法做到的(西医目前通常要到脏腑功能剩下四分之一到六分之一才验的出,此时已经很难治了)。发现问题之后呢?西医对脏腑的慢性病只能用「束手无策」来形容,但中医如何治呢?脏腑的慢性病基本上都是由于供血不足,中医做的就是提供充分的血液供给,如何做到呢?中医长期以来已建立甚幺药可提高何经络能量的资料,用对药就是了;而针与灸也是在改变经络的血液分配。若是有阻塞的问题,中医有很多活血化淤的药。疏通、分配就把慢性病治好了。其实也不是那幺难理解。
   说到此要把肝跟肾特别再拿出来讲一讲。以上所说经络的顺序事实上和人类胚胎发育的顺序是一样的。人类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细胞数量已经很多,血液的输送已经无法单靠扩散,于是就有了血管跟心脏,接着有了肝脏,这时一些早期的分化组织的血液供给是由肝经掌控的,比如说被称为生命中书的延脑(所以肝功能不好会头昏)。之后肾出现了,肾最早是在脑干部分,称为原肾,所以这部分的血液供给是由肾经掌控的(如内耳);然后是在腰部的中肾,所以这部分的血液供给是由肾经掌控的;最后才是目前的肾(或称后肾)。所以头昏,中医说肾虚;腰酸,中医说肾虚;腿无力,中医说肾虚(腿部血液循环是由肾经掌控的)。而肝是内脏中藏血最多的器官,所以当其它器官缺血时,身体通常是会调肝的血去协助,但调多了肝也受不了,但它是受拖累的,所以太劳累会影响到肝,其它器官有病也可能影响到肝,所谓相生相克,所以中医看病通常要看整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治不好的。
   因为这理论,只要量到心跳频率,就可以知道12经络频率,用示波仪就可以量到12经络,经络不再是看不到摸不着,而是客观的存在。
    但是人體是如何控制經絡的,個人參考各家說法,有一點個人心得。
    控制經脈的應該就是「自主神經系統」,作用點就是穴道,所以在王唯工博士之前有的經絡儀就是以穴位的電位來測量的,這種電位法事實上量到的是穴位神經細胞的電位,這種方法不能說錯,只是難以和中醫古典「經絡學」取得聯繫。所以說「經絡學」是這樣的,經脈是用來「控制」血液循環系統的,血液循環系統是經脈控制的對象與控制的結果;自主神經系統是用來「控制」經脈系統的,經脈系統是自主神經系統的對象與控制的結果。由背部膀胱經來看特別具有深意,肺俞(念輸,輸的古字),是掌管供應肺部細胞血液的穴道,心俞、肝俞、脾俞、腎俞等依此類推,這些俞穴恰好位於脊椎兩旁神經節的位置。所以,「針」與「灸」是有很大不同的,「針」是直接作用在經脈上層的神經系統上,所以「針」不只有改變血液分配的作用,由於其對神經的作用,所以有「止痛」等用法;「灸」則是直接作用在穴道上,改變的是穴道的柔軟度(使共振容易),或是使穴道的血淤改善、能量的介入提高細胞活力。自主神經系統與非自主神經系統控制的運動有一種根本的差異,非自主神經系統控制的運動是會「疲勞」的,自主神經系統控制的運動是「不」會「疲勞」的。這可對照到「氣功」的鍛鍊上,「氣功」的鍛鍊有一部份就是在對自主神經系統控制,目前已有很多研究結果顯示,通過氣功的鍛鍊,練功者可取得對自主神經系統的控制能力,比如說使內臟振動(這也印證了自主神經系統可使內臟振動的說法),改變血流分配。而且有一點很特殊的,比如運氣將手舉起是不會累的,因為這時作用的是自主神經系統,而非一般舉手時以意念控制的非自主神經系統。
    所以,中藥的「行經藥」事實上就是一種「神經藥」,會改變自主神經系統。如將王唯工博士的研究結果與之前「電位法」的成果合起來看,再做進一步的神經學研究,對人體的了解相信會有突破性的發展。
先前介紹過一本西方人的著作:
敲醒心靈的能量:迅速平衡情緒的思維場療法
TAPPING the HEALER WITHIN
Using Thought Field Therapy to Instantly Conquer
Your Fear , Anxieties, and Emotiobal Distress 出版社:心靈工坊
作者:羅傑‧卡拉漢(Roger J. Callahan)&
          理查‧特魯波(Richard Trubo)
譯者:林國光
出版日期:2003年07月15日 內容簡介(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思維場療法已經讓全球數以千計的人,在很短的時間內,克服了他們的情緒問題。在本書中,本療法的創始人卡拉漢,要告訴讀者如何使用我們本身的療癒力量,來克服恐慌症、焦慮、上癮及其他一般的心理問題。思維場療法結合了東西方的治療模式,在治療的過程中,運用人體的能量點來緩和情緒的困擾。   在本書中,羅傑.卡拉漢博士以平實淺顯的語言、循序漸進地講述,他如何以一項突破性保健技術來克服常見的心理問題,如恐懼、衝動、創傷、焦慮、癮癖、抑鬱、強迫性經驗、時差、生理疼痛等等。這突破性的治療方法就叫做「思維場療法」(Thought Field Therapy,簡稱TFT)。   儘管克服幽閉恐懼症、蜘蛛恐懼症、飛行恐懼症等心理疾病並非易事,但是本書?每種症狀提供了具體的解決辦法。卡拉漢博士也說明憤怒所造成的生理問題,並?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良好的建議。即使你的病症非常複雜,這套方法同樣也能見效。身?一個具有五十年豐富經驗的心理治療專家,卡拉漢博士在過去二十年裡,一直不斷應用和更新他所創造的思維場治療法。   今天,全世界已有數以百計的心理治療師,以及無數從中受益的人,證明這種治療方法驚人的療效。思維場療法是以當代臨床心理學以及中醫自古以來所通行的原理原則為基礎,它強調身體裡的能量流是沿著經脈運行,當能量阻塞時,人就會生病。運用這療法不需吃藥,不必用針灸或其他入侵性的媒介,只要一步步地敲醒能量且清除阻礙,就能夠達到效果,在家中,你只要利用幾分鐘時間,就能體驗到它令人驚奇的療效。   書中插圖詳盡示範如何使用這種治療方法。所描述的呼吸技巧以及治療點極為精闢,看過本書後,你必定對如何進行自我治療有詳盡的瞭解。本書可說是幫助所有深受心理和生理病痛折磨的人們,重獲健康的寶貴良方。 個人感想:
     中醫理論認為七情為致病之內因
七情會影響到人之經絡甚至內臟
本書作者則反向思考
由經絡思考對心理的影響
從而建立了一套簡單有效且超出傳統心理療法治癒率數倍的新療法
其引用的心率變異性(HRV)更使心理治療進入可科學量測的範疇
先前〝學會情緒平衡的方法一書〞
作者將經絡學應用在〝生理病〞的治療
此書將經絡學應用在〝心理病〞的治療
兩書可謂〝相互輝映〞

59
发表于 2009-3-8 18:25:57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期——王不留行

同理,心与小肠表里也是讲的口咽部粘膜与泌尿道粘膜在免疫上的相互联系。
===========================================================================
    “肺与大肠相表里”与公共粘膜免疫系统的关系,与《中西医融合观》书中的论述一致。
    【同理,心与小肠表里也是讲的口咽部粘膜与泌尿道粘膜在免疫上的相互联系。】有没有实验依据?好像有点勉强。现在只有心与小肠相表里不好解释。
60
发表于 2009-3-8 19:01:06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期——王不留行

     中医理论是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经过临床实践的检验,按照阴阳五行的理论构架建立起来的。这个顺序不能乱。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原始证据是怎么得出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5 09:57 , Processed in 0.05557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