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jlzhhj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取象比类: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草稿)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05-2-10 07:39:0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取象比类: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草稿)

下面引用由professor2005/02/09 04:09pm 发表的内容:
不了解事物内涵的情况下的“取象比类”是混沌的“取象比类”。
取类比象法是一种认识和研究事物的方法,古已有之.但决不是仅有的,也不是最好的方法.在古代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有力武器,但在今天如果仅止于此,就未免显得简单和落后了.
52
 楼主| 发表于 2005-2-10 20:41:1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取象比类: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草稿)

"取象比类"能否上升为基本研究方法
"取象比类"是中国古代认识复杂性的事物的一种基本思路和方法,为古代中国文明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当前学术界越来越多人认为,当代科学潮流正由分析型向综合型过渡,复杂性研究正迅速崛起。在新世纪、新千年,科学技术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和更大的机遇,科学研究方法的扩充和方法论的创新已势所必然。这种扩充和创新需要全方位吸收营养,其中也应考虑来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宝库。当前,取象比类方法已开始得到学术界的重视,一些专家学者更强调它在当代复杂性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天地生人学术讲座"为此专门组织了"'取象比类'在21世纪科学探索中能否上升为基本研究方法"的系列讨论,不少专家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本报现发表部分学者的笔谈,供读者共同研究探讨。笔谈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取象比类的正确含义;(2)取象比类在复杂性研究中的方法论;(3)取象比类在当前复杂性研究中已发挥较大作用的实例。
――《科学时报》编者
"取象比类"有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科研方法
徐道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周易》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是"取象比类",人们把它作为古代一种思维方法。陈传康教授提出把它作为一种科研方法。
"象"是用来反映事物关系的一个术语,可用于研究信息。例如,乾的象可为天,可为父。当乾象为天时,乾表征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的相互关系中天的主导地位。当乾为父时,乾表征在父、母、长男、中男、少男、长女、中女、少女的相互关系中父的主导地位。余类推。
取象的目的是比类。象是客观存在的,是以某种事物为象征的一种关系,用象对属于同一类别的关系进行比较。比类则是根据同类关系加以阐述。陈传康教授提出,个例和案例说明即为"取象",而兴一反三,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相关推导即为"比类"。由于象是反关系,类也是按关系来划分,因此,取象比类与西方科学根据鉴定标志(对象特征)的分类显著不同。
科学技术中常用的一各方法是依据所能掌握的数据建立模型。模型潜在地具有抽象的、共性的象征,这可归为从局部到整体的方法。而取象比类则属于从局部到个别的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两者有很大的差别。
在科学哲学中使用"类比"的方法与取象比类较为相似。类比是根据已知事物与未知研究客体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从而推断出它们在其它属性上可能相似的逻辑方法。
把取象比类与类比进行比较,其相同点有:两者都不是以局部到一般的自下而上的归纳推理方式,而是从局部到个别的推理方法,不受或少受已有理论框框的束缚。两者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类比是比较事物属性的相似性,而取象比类则是比较事物关系的相似性。
由上所述,"象"的特点有:(1)同一个术语(如乾)可以有不同的象,用以描述不同事物这间的类似关系;(2)"象"不是指具体事物,如乾为父不是用以描述"父"的具体特征,而是表示"父"在一个家庭所起的作用(关系)。
"取象比类"可理解为:为研究者提供一种暗示(比喻),使人们可去类比(而不是如模型那样去套用),在应用时存在着宽松空间,有利于培养"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创新精神。这里体现了从局部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特色,或者可简称为从局部到个别的类推过程,与常用方法的从局部到一般的逻辑推理过程有基本差别。
取象比类思维方法探源――《周易》象数思维
唐明邦 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周易研究会会长
《周易》在中国思想史上形成独具一格的思维方法,取象比类思维方法最引人注目,它对于古代思维家,科学家锻炼理论思维能力,产生过重要影响。对古代科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周易》所谓"象",有双重涵义,一是指卦象,即八卦和六十四卦符号系统;二是指物象,即八卦所象征的事物,和六十四卦构成的物象。取象比类,就是取八卦的卦象和它们所象征的事物,进行运思,实质上是借某种直观的形象作为诱导物,触类旁通,引起联想,经过推导而得出相关的结论。取象比类的思维过程,好似酿酒过程中酵母的作用。取得正确结论之后,人们可以"得意而忘象"。古代科学家、哲学家都曾充分利用卦象和物象,作为取象比类思维方法的诱导物,连类引伸,进行东方式的理论思维,终至激发其智慧的闪光。取象比类的演绎思维,是中华民族理论思维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古代先哲的智慧结晶,数千年来,放射着光辉,值得深入研究。
象数(类推)法是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
陈传康 原北京大学地理系教授
从数学和物理学,也有部分化学总结出来的传统科学哲学,强调归纳和演绎是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实际上,象数法在生物学、地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有极广泛的应用。作为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科学哲学,只有把溯因法和象数法列为与归纳法和演泽法并列的方法,才能转变适用于所有科学的科学哲学。
易经的象数思维提供了类推法的理论基础,可称之为象数法,易经的卦和爻的说明断言是以某一个例或案例来说明该事物或现象,但可通过象数(包括取象比类和运数比类)的方法,去类比和类推其它相应事物,个例和案例说明即为"取象",而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等的相关推导即为"比类"。这种思维不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自下而上的归纳推理方式,而是从个别到个别的一种分类取象的相关推导,也即所谓"取象比类"。
从个别到个别的类推,是对某类事物的相应关系进行对应变换分析,也即根据具有一定区间范围对应关系的"不变量",作相"象"的类推,而易经各卦和爻的"数",反映了该卦作为事物运行规律的种类,与该爻的过程变化速度,也即所谓"运数比类"。
因而象数思维是一种类比加类推的方法,包含着形象思维与整体思想的结合,具有笼统性、模糊性,框架性、泛联性,因而不同于自下而上推理的形式逻辑。正是这种自上而下的分类取象的推理方法成为古代,也可成为当代预测学的基础。
取象比类应是研究复杂性事物的主要方法
陈必忠 航天工业总公司511所副研究员
研究方法取决于研究对象,简单性事物因其可分解性,使用分析性的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用归纳法,由一般到个别用逻辑推理法。复杂性事物因其不可分割性,使用综合的方法。它们是由特殊到特殊,只能用取象比类方法。
复杂性事物五彩缤纷,但有共同特征,就是系统在演化是动态的,故中国古代则有"生生之谓易"。其变化的道理和动是事物矛盾运动的结果,则有"一阴一阳谓之道",因此复杂性事物具有一种相似性或说全息性,具有这种特性的复杂性事物的研究对象使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就是必然的了。我在有关文章中提出"阴阳五行"是研究这类事物的有效工具,其理在取象比类。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意事物运动的基本特征,产生了"形而上学""形而上谓之道"。虽然事物千变万化,人们一直在探求事物运动的根本原因――"道",所谓"象"者是在寻求道也,在美学、文化上是追求"言外之意"即"意境",意者,心追求的那个东西,古语有"尽意以立象"之说。
21世纪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复杂性事物,所用的方法定然是取象比类法,它上升为基本研究方法是必然的了。
53
匿名  发表于 2005-2-10 21:26:32

[原创]取象比类: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草稿)

学习中医,不要用模式套住自己。
《伤寒论》“乃勤求古训......”
中医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她的发展是曲直的,如金元四不象,中医本身就没有派别,医家对病的认识不同,有自己的用药习惯,走的路偏了,方向就偏了。
《伤寒论》大家都熟悉,有的人背得滚瓜烂熟,可我,把它“忘”了,我把它用在温热病上,几乎什么病都用得上。我上面为什么不写“博取众方”?那些方都是死的,而病的理是变的,用不上,我到现在背不出一个“古”方子。
理论要熟,就像三七生唱什么“养阳”,而我唱要“养阴”一样,其实都是偏的,严格地说,都是错的。话说回来,你要知道灵活如何运用。有西医基础的医家,他的中医不是很好,如星河这类人,他明明是中不中,西不西的,四不象,却要装模作样。难得。
54
匿名  发表于 2005-2-10 22:02:40

[原创]取象比类: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草稿)

下面引用由jlzhhj2005/02/10 08:41pm 发表的内容:
把取象比类与类比进行比较,其相同点有:两者都不是以局部到一般的自下而上的归纳推理方式,而是从局部到个别的推理方法,不受或少受已有理论框框的束缚。两者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类比是比较事物属性的相似性,而取象比类则是比较事物关系的相似性。
不能用“取象比类”去建立中医的概念
凡“取象比类”的概念都没有达到本质的抽象,因此概念离不了物象的依托支持,所以在描述事物和进行判断时便不得不借助形容、比喻、象征等方法,在逻辑运演中则不得不以广泛的取类比象(即类比)为主要推理方法。
“取象比类”的概念不一定可靠,这是因为
1.事物的同一性是“取象比类”的基础,而差异性则限制了“取象比类”的结论.
任何相似的事物之间总是有差异性,所以不能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去定义中医概念
“取象比类”的直觉、体验、类比、象征取代不了理性、逻辑,抽象,理性
2.不了解事物内涵的情况下的“取象比类”是混沌的“取象比类”。
这时的“取象比类”多不是本质上“取象比类”,而是按其表面的相似来机械地加以比较而得出某种结论,这就要犯机械类比的错误。例如:“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

55
匿名  发表于 2005-2-10 23:00:05

[原创]取象比类: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草稿)

[这个贴子最后由零至一在 2005/02/10 11:01pm 第 1 次编辑]

形而下,衍萬千,要以簡馭繁,因此有取象比類。
形而上,聚精簡,明一以貫之,真陽啟萬象生機。
中醫之道,走之首,道之導。
體、器、形、粒、波以前,一炁也。
56
匿名  发表于 2005-2-10 23:28:31

[原创]取象比类: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草稿)

不適當的取象比類,是對中醫的一種扼殺。
<<思考中醫>>p33,劉力紅博士引例:見左顴紅腫痒痛,誤用龍膽瀉肝就是一明証!
望鑒之!
57
发表于 2005-2-11 08:53:0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取象比类: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草稿)

下面引用由professor2005/02/09 06:22pm 发表的内容:
在充分肯定“取象比类”对中医理论及其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它对中医理论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先生的这一认识准确。
58
发表于 2005-2-11 09:17:1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取象比类: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草稿)

引用professor原文-=-=-=-=-=>
中医理论就具备了超稳定性的特点,并以自身特有的惯性一直延续到今天,没有发生过范式革命。中医学史上曾有过几次大的发展高潮,但是,作为世界各民族医学中唯一的不曾出现中断的传统医学,中医理论体系始终没有突破《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学说框架,其发展过程只有缓慢的量的积累,没有发生过质的飞跃。两千多年来,新的经验知识虽不断增加,却只是对这一传统理论框架作了填充,所谓理论上的发展,仅止于对这体系的各个局部的发挥或修正,始终未能实现方法上和实质内容上的更新。
这是令人深思的! 如果我们还立足于“取象比类”,中医还能发展吗?
-=-=-=-=-=>我认为professor先生的上述认识是确切、准确的。我们应从中医理论的超稳定性中寻求其包含的客观、其包含的真理。
59
发表于 2005-2-11 11:10: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取象比类: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草稿)

下面引用由山顶洞人2005/02/10 09:26pm 发表的内容:
如星河这类人,他明明是中不中,西不西的,四不象,却要装模作样。难得。
喂,跑题了。
60
 楼主| 发表于 2005-2-11 18:38:5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取象比类:中医现代化的解决之道(草稿)

景影.探讨象科学提纲.自由日记 04.5.9.  
作者: 刘玉华      
该用户文集  该用户网站  

今天下午收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读到了中国象科学研究专家刘长林教授题为“中医学——象科学的代表”的文章。
现在普遍认为只有西方是科学发展的源头,而中国就没有科学发展的源头,这是错误的。西方是“体”科学;中国不但有“体”科学,而且还创造了不同于“体”科学的象科学,中国的象科学知识非常丰富,其中中医学是象科学的代表之一。中国的儒家、道家的核心都是象科学。中国的象科学的源头就是《易》,《易经》、《周易》是《易》的发展。中医学、儒家、道家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周易》基础上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5 21:28 , Processed in 0.04897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