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论坛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七生专集》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4-8-31 09:32:58 | 只看该作者

《三七生专集》

儒释道十年赶上博士,二十年赶上×××,而且您是走火入魔了,胆先生奉劝的好,回头是岸!
12
发表于 2004-9-1 14:58:40 | 只看该作者

《三七生专集》

中医要有悟性。
13
发表于 2004-9-2 16:48:26 | 只看该作者

《三七生专集》

有多少硕士论文是真实的?
有多少博士论文是真实的?
有多少导师论文是真实的?
有多少文章是真实的?
呵呵
当今之世
自欺欺人者多矣
一笑了之
14
发表于 2004-9-2 17:41:37 | 只看该作者

《三七生专集》

下面引用由平凡一生2004/09/02 04:48pm 发表的内容:
有多少硕士论文是真实的?
有多少博士论文是真实的?
有多少导师论文是真实的?
有多少文章是真实的?
...
说得好!!!!
15
匿名  发表于 2005-4-20 08:42:47

《三七生专集》

下面引用由儒释道2004/08/30 12:47pm 发表的内容:
对于三七生老师的感情,我还是那样的:
二十年后谁与争风——给我二十年,就能超过您了!嘻嘻!
人家三七先生也才三十多一点,你却要二十年。嘻嘻!
16
匿名  发表于 2005-5-27 20:12:21

《三七生专集》

下面引用由yoyota2005/05/22 08:05pm 发表的内容:
三七生医术高超,佩服佩服!
我不是学中医的,不知三七生老师在哪坐诊?
http://37tcm.com/cgi-bin/leobbs.cgi
17
匿名  发表于 2005-8-25 10:53:17

《三七生专集》

听说三七先生是沈阳的,请问在沈阳什么地方?
18
发表于 2005-9-3 15:49:24 | 只看该作者

《三七生专集》

王孟英养阴保津学说探讨
冯崇廉
  摘要 王孟英乃晚清浙江名医,尤精于温病,从王孟英的著作及现存16 卷临床医案中,可以看
到养阴保津的指导思想贯穿于王氏一生的临证过程中,王孟英养阴保津学说可归纳总结为平淡清养、
泻阳补阴、行气布津、未伤先护四个方面。
关键词 王孟英;养阴保津
Research on Wang Mengying’s theory of nourishing -Yin and protecting -fluid FEN G Chonglian.
Guang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 Guangzhou 510150
Abstract  As a famous physician of Zhejiang and Jiangsu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 Wang Mengying
was especially conversant with Wen Bing (Warm Disease) . By reading Wang’s works and his 16 -volume
clinical case records now extant , it can be held that the clinical career of Wang was penetrated with the idea
of nourishing -yin and protecting -fluid , which can be summarized into as. plain nourishing , reducing yang
to nourish yin , activating Qi and distributing fluid , and protection prior to having been injured.
Key words  Wang Mengying; Theory of nourishing Yin and protecting fluid
  王孟英乃晚清医学大家,于中医理论、临床皆有
精深造诣,后世张山雷誉其“临证轻奇,处方熨贴,亘
古几无敌手”[1] 。陆士谔亦认为“清贤医案,惟王孟
英案最为善本”[2] 。本着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
的目的,笔者在导师邓铁涛教授的指导下,反复研读
了王氏现存的著作及临床医案,认为“养阴保津”是
王氏学术的中心思想,本文将其归纳总结为王氏养
阴保津学说。现从平淡清养、泻阳补阴、行气布津、
未伤先护四个方面进行概括阐述:
一、平淡清养的养阴特色
11 平淡清养, 避用滋腻 元代朱丹溪乃滋阴
派之鼻祖, 王孟英为清代之养阴大家, 在“阳有余
阴不足”这一观点上, 两者持有一致的看法, 但在
具体立法用药方面, 却有所区别。朱氏滋阴注重使
用气味具厚、质粘多汁、甚或血肉有情之品以迳滋
肝肾之阴, 常用药如熟地、阿胶、天冬、枸杞、龟
板、猪脊髓、牛脊髓等。而王氏养阴, 每以清淡甘
凉之品濡养肺胃之阴为大法。盖肺金为水之上源,
培金则能生水, 胃为五脏六腑之化源, 胃津充则五
脏六腑俱得其灌溉濡养。而且肺胃之阴得以濡养,
则津液之源不断, 肝肾之阴自亦得其蔽护滋养, 却
无直滋肝肾腻滞之弊。药物每喜选用石斛、沙参、
玉竹、百合、麦冬、西洋参、玄参、芦根、连皮
作者单位:510150  广东,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梨、蔗梢等。致和汤为王氏“平淡清养”之代表方
剂, 方由沙参、麦冬、石斛、生扁豆、陈仓米、陈
木瓜、生甘草、枇杷叶、鲜竹叶九味中药组成, 方
中沙参、麦冬、石斛养阴而不腻滞; 生扁豆、陈仓
米有健脾养胃培津液化源之功, 却无温燥之弊; 陈
木瓜、生甘草合伍运用, 寄意酸甘化阴; 枇杷叶肃
肺布津; 鲜竹叶清热护津。纵观全方, 虽为养阴之
剂, 用药却极清淡平和, 故方名曰“致和”, 充分
体现了平淡清养的养阴特色。
21 浊药清投,独具匠心 医名既盛,则求医者
众,其中必有证情错杂、不可以常法医治者。王氏医
案之中,不少案例出现阴津损伤已甚,而痰浊、湿热
蕴结未清的情况。此时迳投滋阴,则有助邪益疾之
忧,化湿燥痰又有更耗阴津之弊。对于此类病证,王
氏施治独辟蹊径,在应用燥痰化湿药物的同时,其煎
药之水则以滋阴之品沸水泡汤代之,如大生地沸水
泡汤等。以沸水泡汤煎药而不入药同煎者,盖欲取
其养阴之气而避其养阴之味,既监制了方药之伤阴,
又避免了养阴之碍病,确是匠心独运。
二、泻阳补阴的存阴法门
“凡病偏于阳者,必不足于阴”[3] 。然而王氏养
阴,有时并非迳用养阴之品,而是着眼于清除耗阴之
病邪,去除耗阴之原因,即所谓“泻阳补阴”,寓养阴
法于临床各法之中,起到间接的养阴作用。其泻阳补阴之法有:
11 清泄热邪 “热病未有不耗阴者”[4] ,盖火热
阳邪,灼耗阴津为其致病特点。故王氏治疗火热之
证,泄热以存津乃为第一要务。盖“热不清,则津液
不复”[
5] 。在方剂运用上,竹叶石膏汤、清暑益气汤
及六一散为王氏最常用之方,热甚则每合用紫雪丹
或牛黄清心丸。兼有腑实则喜用凉膈散。
21 清化痰热 王氏认为,痰为热邪煎熬津液所
成“:痰本作淡,舍意,二火搏水成痰也”[
6] ,痰与热
互结,复又阻塞气道,凝津灼液以成痰,形成恶性循
环。盖“津液既为邪热灼烁以成痰,痰即为邪热之窝
巢。”[7]故清化痰热即所以存津液。清化痰热之方,
王氏常选用雪羹汤、小陷胸汤、千金苇茎汤、六神汤
辈加减化裁。
31 清利湿热 “热得湿而愈炽, 湿得热而愈
横”, “热得湿则郁遏不宣”[8] 。“湿热一无出路,
充斥三焦, 气机为其阻塞而不流行, 津液为其凝滞
而成痰饮”[
9] 。故有一分湿热不除, 便有一分耗阴
之因。是故清利湿热, 亦王氏泻阳补阴之一法。在
方剂选用上, 刘氏桂苓甘露饮及叶氏甘露消毒丹为
王氏常用之方。两方皆以甘露命名, 可见古人制方
之时, 已寄存阴之意。王氏自创之连朴饮亦为其常
用之方。
41 平熄肝风 风煽则火炽,风煽则水干,
“热得
风而焰烈,津受灼以风腾”[
10] ,
“风阳内炽,耗血伤
津”[
11] 。是故“熄风以救液,庶几险浪不兴”[
12] 。此
乃王氏宝贵的临证心得。在立法用药上,主张以甘
凉柔润、咸寒重镇为总则。常用药有:羚羊角、桑叶、
菊花、生白蒺、石斛、生地、玄参、赭石、紫石英、龙骨、
牡蛎、龟板、牛黄、珍珠等。
51 疏解郁结 “肝气郁结,郁则生热”[13] “诸
,
郁之发,必从热化”[14] , [15] 。
“郁火内烁,营液暗烁”
是故疏解情志之郁结,亦所以护养阴津。或处以心
治,或处以药疗,或两者并用,随其所宜。药疗之法,
虚郁则为舒郁柔养,方药每喜选用甘麦大枣汤、一贯
煎辈加减化裁; 实郁则为开宣通泄,方喜选用雪羹
汤、左金丸、当归龙荟丸辈。王氏疏解郁结,从不轻
用辛香走窜之品以更耗其阴,认为“肝郁深沉、木火
内烁、耗津阻气..小柴胡、逍遥散辈皆貌合而神
离,误施必然决裂”[
16] 。
三、行气布津的养阴新见
津液虽尚未耗损,但若气机之运行衍滞,导致津
液输布失常,则五脏六腑、形体百骸皆失其灌溉濡润
而呈现相对的阴津不足状态。王氏见解独到之处,
还在于不仅要滋养既耗之阴津,而亦致力于尚未耗
损之阴津的运行输布:
11 疏通经络、行气布津 气机之运行通畅,是
津液得以正常输布的前提。“气行一有衍滞,则运化
之枢机失其灌溉之布”。“气机愈窒,津液愈干”[17] 。
当此之时,虽见证百端,总因气行衍滞、津失布扬所
致。故王氏之施治,必当运其枢机、通其经络,俾气
行通畅,盖结散邪行,则气通液布也。[18]其常用方
“”
药有左金丸、丝瓜络、橘络、陈木瓜、川楝子、郁金、丹
参等。
21 宣肃肺胃,降气布津 李东垣论病注重脾胃
之阳,脾阳宣升,故其立法每主升提,脾阳得其升令
则阳自复。王孟英论病独重肺胃之阴,肺津宜降,故
其立法每立宣降,肺胃得其降令则津自还,所谓“清
肃肺胃,展气化为充津”[19] 。其常用之宣降药物有:
旋覆花、枇杷叶、杏仁、桑白皮、冬瓜仁、紫菀、枳实、
竹叶、赭石、紫石英等。
四、未伤先护的保津主张
注重防患于未然

阴未伤宜先保,是王氏养
阴保津学说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盖“存阴者存
正也”。[20]阴存则正盛,虽有邪侵病亦易愈。若待其
津液垂竭之时再议滋养,则恐已于事无补,
“譬草木
干枯已久,骤加灌溉,枝叶似转青葱,根已槁,生气
不存”[
21] ,阴液尽烁..甘露琼浆不能复其已竭之

津。”[22]纵观王氏临证用药,处处体现出顾护阴津这
一原则。就王氏所创方剂来看,治霍乱余邪未清之
驾轻汤,于清热化湿药中加用一味石斛,治痰热内蕴
之昌阳泻心汤,于清化痰热之中加用芦根一两;治湿
热内蕴之连朴饮,余药皆不过三钱,而独用二两芦
根;乃至清暑益气汤中用洋参、麦冬、石斛等,无不体
现了顾护阴津的立法宗旨。其阴未伤宜先保的用药
特色,可概括为:
11 用药清淡,慎用温燥 王氏在其医案及著作
中, 曾多处不厌其繁地阐述了滥用温燥、升散、攻
瘀等耗阴之品所造成的危害, 极为主张清淡平正的
用药原则。王氏现存临床医案共计有16 卷, 记载
医案合计有824 条, 其中死亡病案有89 案, 而药
误温燥致死者达56 案, 占6219%。因药误而致病
情加剧者计有263 案, 而其中因误于温补、升散者
竟达258 案, 占9512%。故王氏指出: “设非王道
之方, 平和之药, 断勿轻信妄传, 误人性命..若
夫世俗相沿, 外感之五虎汤, 疟疾之姜枣汤, 临盆

中华医史杂志2002 年1 月第32 卷第1 期 Chin J Med Hist January 2002 ,Vol 32 ,No11
之催生丹, 产后之生化汤, 麻疹之西河柳、樱桃
核, 痘科外科之桑虫蜈蚣之类, 皆人受其害而习焉
未察者。更有饱暖之家, 无病服药, ..全鹿丸、
归脾、十全及壮阳种子等方, 滋弊尤深”[
23] 。确属
虚损之证而欲施温补者, 王氏主张亦当温润为宜,
认为“《经》言劳者温之, 亦温养之谓, 非可以温
补也”[24] 。药宜选用苁蓉、当归、菟丝子、冬虫夏
草、巴戟、胡桃肉等温润之品, 避用附子、肉桂、
干姜、吴萸辈之酷烈伤阴。
21 用药轻灵,护胃保津 王氏指出:“胃气充
足,病必易愈, ..设此义不知,亦焉能识病情以施
妙药乎?”[25] 盖人以胃气为本,胃气乃津液之化源,
保得一分胃气,便存得一分津液。是故王氏监证处
方,十分注重护胃气以存阴,用药多平淡轻灵,慎用
重浊腻滞之碍胃,认为

[26] ,
重病有轻取之法”“无须
重剂诛伐无辜”[27] ,可见,护胃气以保津液之化源,
亦王氏保津的独到之处。
31 泻火温阳,不忘护阴 泻火之药多大苦大
寒,回阳之剂多大辛大热。苦则能燥,辛则能散,热
则燔灼,每每耗及阴津。然而火邪充斥,大苦大寒在
所必用,唯苦燥伤阴,须佐护阴之品。故王氏在使用
大队苦寒泻火之剂时,每佐用木瓜、乌梅、白芍等味
酸之品,既能酸苦泄热,又能酸敛护津,自是运用之
至妙。
亡阳欲脱, 非大辛大热无以为功, 却又恐辛热
酷烈伤阴, 故王氏于参、附、桂、姜等温热回阳药
中, 每佐山萸肉、五味子、木瓜等之酸敛, 佐龙
骨、牡蛎、石英等之镇纳以护其阴。辛热酸敛重镇
并用, 乃王氏急救回阳之用药特色, 盖阳生于阴,
阴不存则阳何以附? 故佐用酸敛重镇实寄阴中求阳
之意。同时王氏还谆谆告诫, 辛热酷烈伤阴, 不可
过用, “一俟阳回, 热药不可再投”, “若阳回而再
投刚烈, 则津液不能复而内风动矣..不可漫无节
制, 致堕前功也”[
28] 。
参考文献
1  曹颖甫,姜佐景1 经方实验录·上集1 上海:千顷书局,1947 ,5.
2  陆士谔1 医学南针·读书南针1 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 ,12.
3  王孟英撰,石念祖注1 王氏医案绎注1 卷一1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17 ,2.
4  王孟英原著,朱佑武评1 温热经纬·卷一1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
社,1986 ,26.
5  曹炳章校刊1 王氏医案三编·卷二1 集古阁印行11918 ,2.
6  王孟英原著,朱佑武评1 温热经纬·卷二1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
社,1986 ,51.
7  曹炳章校刊1 王氏医案·卷二1 集古阁印行,1918 ,41.
8  王孟英原著,朱佑武评1 温热经纬·卷四1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
社,1986 ,173.
9  曹炳章校刊1 王氏医案·卷二1 集古阁印行,1918 ,41.
10  王孟英撰,石念祖注1 王氏医案绎注1 卷三1 上海:商务印书
馆,1917 ,60.
11  王孟英原著1 方春阳、楼羽刚点校1 见:归砚录1 卷四1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1987 ,721
12  曹炳章校刊1 王氏医案三编·卷二1 集古阁印行11918 ,5.
13  王孟英撰,石念祖注1 王氏医案绎注1 卷三1 上海:商务印书
馆,1917 ,45.
14  王士雄1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病情1 上海: 科技卫生出版社,
1959 ,11
15  王孟英原著,曹炳章校刊1 潜斋医话1 上海大东书局印行,
1936 ,21
16  王孟英原著,方春阳、楼羽刚点校1 见:归砚录1 卷四1 北京:中
医古籍出版社,1987 ,881
17  曹炳章校刊1 王氏医案·卷二1 集古阁印行,1918 ,28.
18 ,19 ,20  王孟英原著,方春阳、楼羽刚点校1 见:归砚录1 北京:中
医古籍出版社,1987 ,81 、80 、341
21 ,22  王孟英撰,石念祖注1 王氏医案绎注1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17 ,54 、175.
23  王孟英原著,曹炳章校刊1 潜斋医话1 上海大东书局印行,
1936 ,31
24  曹炳章校刊1 王氏医案·卷二1 集古阁印行,1918 ,33.
25  王孟英原著,方春阳、楼羽刚点校1 归砚录·卷二1 北京:中医古
籍出版社,1987 ,371
26 ,27 ,28  曹炳章校刊1 王氏医案1 集古阁印行,1918 ,33 、3 、31.
(收稿日期:2000 -10 -11)
19
发表于 2005-9-3 15:52:34 | 只看该作者

《三七生专集》

王氏于参、附、桂、姜等温热回阳药
中, 每佐山萸肉、五味子、木瓜等之酸敛, 佐龙
骨、牡蛎、石英等之镇纳以护其阴。辛热酸敛重镇
并用, 乃王氏急救回阳之用药特色, 盖阳生于阴,
阴不存则阳何以附? 故佐用酸敛重镇实寄阴中求阳
之意。同时王氏还谆谆告诫, 辛热酷烈伤阴, 不可
过用, “一俟阳回, 热药不可再投”, “若阳回而再
投刚烈, 则津液不能复而内风动矣..不可漫无节
制, 致堕前功也”
20
发表于 2006-1-3 23:20:45 | 只看该作者

《三七生专集》

点击先生文集中具体的文章名字为何总是显示找不到网页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4 17:58 , Processed in 0.05404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