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第4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6 15:2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9-12-23 00:01 编辑

第4条
【原文】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 ,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
  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
  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
  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脾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
  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词解】
  周痹:病名,痹证的一种,病在血脉之中,其症疼痛,偏于一侧,能够上下游走,而左右则不移动为其特点。
【释义】
  风水,因肺气不能通调水道,内有水湿,又外感风寒,风寒闭塞,寒湿郁表,故脉浮而紧,头面体表浮肿;寒湿在肌表,未入关节,故骨节不疼,而身体酸重;寒湿在肺与肌表,未及脾脏,脾气尚可输布津液,故病人不渴。风水病在表,当汗法治之,以去在表之风寒湿邪,此乃风水表实证的证治法。水肿病本为阳气不足,使用汗法应正气强盛,否则发汗易伤阳气,阳气因汗而损,其表更虚,卫阳更虚,恶寒加重,故曰: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
  皮水,因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阻滞于中,里水外溢,肺气失宣降,水湿流于皮中。脾虚湿停,津液不能上乘,故口渴。此类皮水,病在肺脾,而无表证,故不恶寒。
  黄汗,因脾虚不运,水湿郁久化热,湿热上蒸,气机不畅,故胸中滞塞,失眠;湿热郁于营分,故汗出色黄;汗出腠理开,卫阳失固,故身冷;湿停肌表故身肿;湿留关节,气机郁滞,故痛在骨节;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故不能食。
  肺胀。因外感寒湿,闭郁肺气,寒水内动,故咳而喘息,口不渴;寒湿郁闭肌表,其形肿。此证当发汗解表,散风寒湿邪,宣通肺气。
  以上诸证症状虽有不同,病机却相同,均可用解表法治之。但须注意体内津液情况,若见渴而下利,小便频数等兼症,此为体内津液已伤,此时在发汗,有导致津枯液竭的危险,故曰:皆不可发汗。
【中心思想】
  本条再论述水肿病的辨证及治疗原则,并概括指出风水、皮水、黄汗、肺胀的鉴别。
2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3 07:59:2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续》91页。
             皮水-皮下水肿证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30 21:57 , Processed in 0.09108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