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帝内经理法秘要》读后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12 10:5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经理法,正本清源;医易释道,返璞归真

——读《黄帝内经理法秘要》有感

                                 
  《黄帝内经理法秘要》是恩师胡不群先生在开福寺的中医讲稿,现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付梓,这既是开福寺国学班学友之幸,亦是我辈中医人之福。该书文献资料搜罗之广,阐发立意之深,令我这接受了11年科班教育的中医学子有醍醐灌顶之感,既有感当今中医乱象之惑,又有得中医经典理法秘要之喜。觉得胡老师为当下逐渐异化的中医做了正本清源的有益尝试,使我们懂得了医易释道,返璞归真。

  返璞归真之一,从道的层次理解生命,从气的层次认识生命。人与天地万物一样,生于化元之气,太极是天地万物的第一推动力。

  当今研究中医气化理论的学者很多,但大多是从气的功能和物质基础层面所做的实验性阐释。胡老师以群经之首《易经》的理论作为开篇之讲,该书的第一章“道、无极、太极”便引《周易》《道德经》《太极图说》等来阐发“道”、“无极”、“太极”以及“炁”的概念。‘无极’为本体之名,“太极”为本体之用,天地万有,生于气化。“太极”为天地的创始,为万有的源泉,一切变化、成长、生灭、盈虚、壮老、盛衰,皆一“炁”之流行,“太极”之演化。这也让我们能够从《内经》所云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道”的层面认识生命的起源,高屋建瓴阐述了这一观点。

  返璞归真之二,从形神一体的角度,研究治病养生。

  胡老师在书中强调,中医养生,从神(心)形(身)两个层次着手,尤重视心神的层面,盖心神与身形互为影响,而以心神为主也。正所谓“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以此养生则殃”。所以心为万病之源,亦为百病之药也,欲健康长寿,当养其心神。如果再从身形的层面,注意避虚邪贼风,顺四时,适寒暑,节阴阳,调柔刚,和于术数,节其饮食,常以起居,不妄作劳,自然心神与身形两安,而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内经》所提出的养生原则与方法,至今适用,这也与现代医学模式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有趋于一致之处。

  返璞归真之三,以五运六气的运气学说揭示天地气化与人体气化的宏观整体关系,从宇宙观的物象层面观照藏象、经络、精神、气血、津液。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医院校本科教材已将《内经》中五运六气的内容舍弃不讲,以至于现在很多中医教师和中医学子对中医运气学说不甚了了,甚至认为这是封建迷信。当下研究运气学说的一些学者也将五运六气认为是“我国古代探讨气象运动规律及其对生物体(《内经》主要指人体的生理病理)影响的学说”。胡老师在书中提出,运气学说是古人发现天地万物包括地球在内的万物的生长化收藏、生住异灭的演化规律,人的生命自然不能外此规律。中医学术是关于人的保健、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的学问,因此,运气学说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医学术的基础学科。在该书中,胡老师用了相当篇幅来介绍运气学说的相关知识和推演方法,并告诉我们计算人出生时及出生后各年龄段所禀五行之强弱多少与病健寿夭及其治疗的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内经》运气学说的原文精神。让后学者也能管中窥豹,了解《内经》的人体宇宙观。

  正本清源之一,阴阳五行是生成论,而非只是方法论。

  当代中医讲到阴阳五行,多从方法论层面论述这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观和辩证法,而忽视了阴阳五行的生成论、本体论层面,胡老师觉得实为憾事。在书中,胡老师从天地万物及其生成的本原或始因层面论述了阴阳二气是从“无极”、“太极”、“化元之气”中“演化”出来,即所谓“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而五行的最初最本原的真实面目,是阴阳气化流行演化天地万物的运行情态或特性的比喻。有象始有形,五行是天地万物形成的初级阶段。胡老师还将五行原理和河图的数理之学联系起来,指出:所谓五行,其重点在‘行’,是天地气化五种运行之情态,所谓“在天为气,在地成形”也。所以人禀阴阳五行之气化而生,天地万物也是承阴阳五行之气化而形成和出现。因此,人与天地,人与万物皆一气之所化,相通相融。从这个意义上讲,天人才能合一,人与天地才能相应。草木金石也是阴阳五行之精气流行变化所生,这样草木金石才能治疗人体的的疾病。因为人得阴阳五行之气全,草木金石各禀阴阳五行之气偏,人之健,赖阴阳五行精气之调和,一有所偏,人即病焉。我们用草木金石之偏性以济人体之偏,使人体复归于中和。这就是中医治疗的要义。胡老师所悟,震聋发聩,为五行正理,补充了当代中医教科书的很多不足。

  正本清源之二,内经的藏象概念强调的是“神藏”,而不是现今教科书所讲的“形脏”。

  现在中医的西化和异化日趋严重,受西医解剖学的影响,藏象概念会不自觉地流入到西医的脏腑解剖功能中。中医教科书中讲脏腑,也是先介绍五脏的形态结构和部位,然后叙述其生理功能。胡老师在书中提出,《内经》所说的藏象,是站在人是一个小天地,与广漠无垠的大天地相通相合,是天地阴阳五行之精气在人体内的五个交汇中心,它依托于人体的藏器组织而行使其气化之能事。近世西方医学传入中国后,常常被人误将人体的藏器作为五藏,不断强调其“形脏”的概念,而忽略了其作为“神藏”的存在,诚可悲也。殊不知,五藏之源头就是天地阴阳五行之精气。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载:“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是也。胡老师在书中论述藏象的内容,分别从五藏系统,经络系统,与五藏系统密切相关的精神气血津液系统,包藏五藏,安排经络,输送气血津液的形身系统这四个部分来展开阐述,正本清源。

  正本清源之三,以审证求因的方法,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内经》强调的是“审因论治”,而非“辨证论治”。

  当代中医教科书一直将辨证论治确立为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认为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胡老师在书中指出《内经》理论讲求的是审证求因的的病机学,强调的是“审因论治”。胡老师先从《说文》《尚书》《疏》等对病机的“机”字释义着手,提出病机,不是当前教科书所讲的“病变机理”,而是指导致疾病的关键因素或原因。由此可见,中医所讲的病机其实就是病因,所以中医诊治疾病,是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原则,运用望闻问切等各种诊疗手段找出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和原因,然后进行治疗,这一过程,称之为“审因论治”。“审因论治”比“辨证论治”更科学,因为辨证论治由于医生水平的差异、诊疗方法的不同,很可能得出千人千证而导致治疗的偏差,此时医生只能将失误原因归咎于辨证出错。而通过对症候的审察得出发病因素的关键,抓住病机来论治,才能保证疗效。

  凡此种种,还能例举很多,均是胡老师在书中还中医理法的本来面目,正本清源、返璞归真之作。让我们这些后学者能学习到正确的中医基本理论与诊疗方法,拨开当下中医西化和异化的迷雾,认识到气本生命学的内经理法之秘。书中对所选原文,一般不作校勘,而是精选古今贤哲的注释帮助读者理解原文,有不同于古今贤哲的会心之处,则加“编按”以说明,且书中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多达109种之多,这种写法和编排,足见胡老师的用心良苦和匠心独具。这样我们能以最快捷的方式进入到《内经》体系的学习中,对读者而言,也不失为入室之捷径。

  我和胡老师相识于20世纪90年代,那时候正在读大学的我在台湾籍同学许村桥先生的带领下,每周坐船去望城的丁字湾向老师学习。老师在乡下开了一间诊所,经常自采草药服务乡民,医德高尚,活人无数,口碑极佳。每次从长沙港的码头登船,沿途欣赏着秀美的湘江风光来到丁字湾,我都不禁想起贾岛诗中“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场景。很羡慕他那种耕读悬壶的生活,能以高超医技造福一方百姓,真正的“得道高人”大概就是他这样的吧。后来胡老师来到长沙行医,并在开福寺义务开讲《论语》和《黄帝内经》。他经常教导我们“文是基础医是楼”,“学医要有所成一定要不忘经典,涉猎群书,要读五经、读三史、读诸子、读庄老”及“五行休王,七耀天文”。而他自己也是践行“读书不忘临证,临证不忘读书”的典范。现在出版的《黄帝内经理法秘要》一书,更将成为我们学习的圭臬,临证的指南,相信该书的面试,必将造福更多的中医学人,利益众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3-11-10 20:44:08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学习了。谢谢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2 20:54 , Processed in 0.0800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