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於术历史--出自五月袷衣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10 12:2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於术历史:宋《本草图经》(1061年)首先记载杭州产白术,於术之名始见明万历(1573~1619年)《杭州府志》:“白术以产於潜者佳,称於术。”
  《临安市志》(1989~2005年):明清时期於术被列为贡品。
清朝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1803年)对於术有了一个精确的描述:於术即野术之产於潜者,出县治后鹤山者为第一,今难得,价论八换。
  清同治,光绪年间,於潜县城昌隆药铺,高挂“道地药材”、“经销於术”条匾,挑选形如鸡腿、鹤形之术,精工巧制,留柄五市分并系上红线,装于锦盒中,作珍品出售,售价几近人参,声名为之远播,南北商贾也来贩运,并出口至海外。
  1929年野生於术获西湖博览会一等奖。
  解放前,京城著名大药店,如同仁堂、达仁堂、鹤年堂、同济堂等也经销过此种珍品於术,以纸盒盛装,每盒壹市斤。
  解放后,货源几近绝迹。为了解决该药的货源问题,50年代采用新昌、嵊县等地的白术种子,引种于浙江於潜县,进行种植,用生晒方法加工者称为“於术”。其栽培方法与白术相同,但为使於术个小起见,下种时,开穴较深,使其根茎生长受到限制,因此,栽培的“於术”其性状似白术而细长,“云头”较白术而小,表面黄棕色,较光洁,顶端也留有一段地上茎,断面黄白色,中心呈淡黄色,质地较嫩,气清香。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浙江省卫生厅组织专题调查后肯定於术之品名。至此,於术生产有较快恢复和发展,出现过二次生产高峰,第一次1957年至1959年,其中1957年产量达3900余担;第二次是1967年至1973年,其中高峰年为1969年产量4600担。20世纪70~80年代,由于开荒种粮,当地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野生白术已经找不到了,且人工种植面积也逐渐减少。
  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由于天目山区生态环境的改善,野生於术又在民间重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11 06:21 , Processed in 0.08101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