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14|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代把中医推到医疗等级金字塔的顶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7-14 09:3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6-7-14 09:55 编辑


       一、中医除了做顶端,别无选择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形势发展很快。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富强先进的工业国。近期正在试点城镇化改造。估计再过20-30年,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农村就会全面消失。由中国农耕文化形成的技术与艺术,会逐步逐批的进入自然历史博物馆,或者进入世界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馆。所以,“申遗”将成为传统技术与艺术的归宿。

      那么,还有哪一门技术可以摆脱这一归宿呢?数来数去,也只有中国中医。
     这要归功于党和国家,高瞻远瞩,发现中医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发展进步的时代还会赋予它更大的职责。
     一门肩负着时代重大职责的医学,就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翻新,逐步迈向科学技术的顶端。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所以,早在半个世纪前,国家就拉开了中医现代化改造的序幕。虽然很早就开始准备,但是当时代将中医推向医疗等级金字塔的顶端时,中医还是显得手忙脚乱。尚未做好思想准备和现代技术装备。

     中医一向倡导“天人合一”理念。所谓“天人合一”就是重视环境。而中医界几乎忽略了当今的环境改变和形势变化。在准备不充分之际,只好重操就业,拿着对付古代简单疾病的方法来应付现代复杂情况。 大家普遍认为古代疾病与现代的疾病区别不大,忘记了古代社会环境及医疗环境与现代有着重大差别。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在新的医疗环境下,中医不可能摆脱环境影响,用古代手法替代现代医疗。
     所谓现代社会环境改变,就是指人们将全面进入城市城镇生活;人们的认知规则,会遵循现代社会的知识体系来认知。
     所谓现代医疗环境的改变,就是指现代医疗体制的全面建立健全。人们的就医行为会按照医疗规则来进行;
     中医被推到了医疗体制的顶端,悲喜参半。身价地位提高的同时,面临着一个无法避免的严酷现实,那就是,人们患病先到社区医院,后到综合医院,再入专科医院。当现代医疗体制下的三级医院都无能为力之时,人们才会想起中医。中医虽然被推到了现代医疗等级金字塔的顶端,事实上是简单易治的常规病都让西医治疗了,剩下的硬骨头甩给了中医。这就是顶端医学所面临的态势。
     其实,“
顶端”很难当,高处不胜寒。不少人更情愿一直保持在两千年前的医疗态势上。但时代已经过去,医疗环境已经改变。如今的医疗态势是,中医除了做顶端,别无选择。倒退是不可能的。
2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09:39: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6-7-14 09:59 编辑

二、疾病随时代演变
       现代医疗环境的改变,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了人类疾病的改变。不是说古代疾病与现代疾病本身有多少区别,而是由于古今医疗环境的不同。如今的人为因素过多会造成并加大这一区别,也给中医造成了既无法回避又无力面对的局面。
      现代及未来,中医想直接接受“一手病人”已成奢望。更多的是接受经现代医疗体制三级诊疗后的“二手病人”。新的社会环境和医疗环境形成了新的分工,就是西医解决大量性、常规性问题,中医解决个体性、特殊性问题。这种医疗势态将成为无法改变的现实。
      医疗环境的改变,必然造成疾病性质的改变。传统中医古代主要应对的大量性、常规性疾病,现在都由社区医院的西医所取代。给中医留下来的都难治的“二手病人”所患的人工疾病。

      我们就从“一手病人”与“二手病人”的区别说起。为什么要专门区分“一手病人”与“二手病人”?理由是:一手病人患的是“天然疾病”,也是中医用传统手法尚可应对的疾病。“一手病人”中大部分病相对简单易治,医疗体制的低端—社区医院就能应付,很难直接到中医手里。
      “二手病人”患的是“人工疾病”。 为什么这么看待?因为“二手病人”的病是经过西医多层面医治,反复折腾而无效的病,或者症状不退,或者病情加剧,或者因治疗导致次生疾病。不仅病情病因极为复杂,更重要的是,一经西医吊针用药,患者天然疾病的发展规律和表现规律就受到人为干扰或化学污染,转化成治疗难度更大的干扰性疾病和污染性疾病,俗称“人工疾病”。
     天然疾病的发展规律和表现规律一旦被扰乱,千年依靠自然表征规律诊断疾病,依靠自然发展规律治疗疾病的传统中医,就会一时摸不着边际。常常会临证失措。
    这些年来,大家都指责中医的技术水平降低了,其实不然。中医的水平历朝历代都在缓慢提高,岂有降低之理? 倒是治疗疾病的难度提高了。中医提高太慢而无法应对新的疾病,呈“逆水行舟” 之势。
3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09:41: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6-7-14 10:05 编辑

       三、如何认识“人工疾病”
      天然疾病在西医错误理论治疗下,疾病结构会发生哪些变化;在化学药物污染下,人体表征会发生哪些改变。患病的感觉,症状、舌苔、脉象等等,四诊辩证所需要的依据,均发生了大家不熟悉的改变。所以,对人工疾病进行传统“四诊”,诊断出来的症状及证态都是一种“假象”。面对“假象”,传统中医又如何论治?

      传统中医千年经验,都是在治疗天然疾病中积累的。应对西医制造出来的“人工疾病”,虽经验堆积如山,却难派用场。坚持用治疗天然疾病的方法来治疗人工疾病,不仅是技术面层存在问题,在认识论面层同样存在问题。这样势必陷入认识论的误区。

                                                                                       
      西医制造的人工疾病,不是由于西医的玩忽职守造成的临床失误,而是西医及西药在理论上存有先天缺陷,也证暴露了西医在这一领域的迷茫。西医自己是发现不了自己的盲区。中医想真正占领这一医疗领域,稳坐金字塔顶端,就没有像天天念叨“阴阳五行”、“辨证论治”那么简单。
      西医卖出了破绽,中医就该趁虚而入。如果实在找不到中医与西医的切入点,不妨从这里切入。


      四、中医现代战略重心的转移
       现代顶端医学,不能像古代普通医学一样,战略重心一定要转移到现代人工疾病的治疗上。一定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现代医学按照病理划分疾病种类,命名疾病名称。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框架体系。这个体系需要了解,可以参照。在西医对每一个脏器都划分出的类别繁多的病种,每一个病种都有病名。而每一个病名之下,西医都可能存有无法治愈的病。每一个无法治愈的病名之下,都存有一大堆理论问题纠结不清。
      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中医界顶尖临床家的战略重心发生转移,英明提出:“中医究竟能治哪些病?”当然,这里的“病”字是指西医划分出来有病名的病。因为临床家本来就站在高处,看到现代及未来的中医学不能一直垂在古代划分病种病名上荡秋千。要敢于挑战现代医学,敢于治疗现代医学划分的繁琐病种,细化治疗方法;善于从病理上治愈现代医学无能为力的疑难病。这就是中医的新气概和新魄力!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气概和魄力,首先是他们临床上有能力。
      临床上无能的中医人,只会强调中医和西医不是一个体系;中医的病名与西医不挂钩,中医不能治西医病名下的病,不能用化验单验证中医疗效。更有甚者,宣扬西医(下医)治已病,中医(上医)治未病。
      这一系列说辞,花样繁多,却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躲避现代医学,掩饰自己临床上的无能。
中医略重心的转移,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1、从原先治疗中医区分的病名下的病,转移到治疗西医病名下的病。
      2、从原先只治疗症状,不知病理,转移到既治症状又治病理。
      3、治愈疾病的客观化鉴定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现代医学理化检测标准。
      治疗通不过客观标准,要敢于面对现实,过度强调中医与西医不是一个标准,就等于惧怕西医标准。
这里要纠正的是,不是中医与西医不是一个标准,而是现代与古代不是一个标准。因为古代根本没有标准,只有主观感觉,而现代有了标准。

     上世纪能够做到战略转移的临床家,同时也能治愈更多传统中医及现代医学都难以治愈的疾病。只是达到这个水平的人数凤毛麟角。当务之急是找到科学普及的办法,有数量做保障,中医这门顶端医学就会在现代及未来坐实,不辜负时代赋予中医的神圣职责!




4
发表于 2016-7-14 14:57:47 | 只看该作者
    说了半天,先生拿出点干货,例如:肝气郁结转移为西医的什么病?
5
 楼主| 发表于 2016-7-15 09:28: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6-7-15 09:30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7-14 14:57
说了半天,先生拿出点干货,例如:肝气郁结转移为西医的什么病?



     李教授好!多谢前来指教!
     教授提:“肝气郁结转移为西医的什么病?”一题,分明是要难为我。我还是硬着头皮答复一下吧:

     1、“肝气郁结”是古中医的一个词语,它不是癌细胞,怎么会“转移”或“扩散”呢?又怎么会转移为“西医的什么病”?
     2、“肝气郁结”为古代中医疾病结果。“西医的病”为现代医学疾病结果。二者都处在“结果”这一面层,病因尚不清楚。只有原因与结果可以称“转移”,没有同一结果的“转移”。
     3、“肝气郁结”为中医“无理数”,西医的病为西医“有理数”。无理数怎么能“转移”为有理数?


       中医转移成西医,或中医与西医的对照。先生做了大量的工作。其实不仅仅是先生一人,20世纪以来,中国中医界有大批科学家及现代医学家参与中医研究设计,最终落了个“全军覆没”。不是因为他们的中医知识和西医知识掌握的不够,而是他们没有创新思维。他们的全套思维就是“西医思维”,或称“西化思维”。见到中医的证,就和西医拉到一起,对号入座。完全运用的是机械主义的思维模式。又怎么可能完成创新工作?
    仿照先生的西化思维模式,我们还可以提出更多的类似问题:
    1、古代奔月美女嫦娥,转移为现代宇航界的什么人?
            A、加加林;B、杨利伟?
    2、古代科学家张仲景,转移为现代科学界的什么人?  
            A、霍金;B、吴阶平;C、林巧稚?
    3、古代武圣关羽,转移为现代军事界的什么人?
            A、林彪;B、刘伯承;C、粟裕?
    4、古代中医的“阴虚”,转移为西医的什么病?  
            A、无病;B、高血压;C、肾脏病、D、胰腺病、E、肺病、F、妇科病、G、血液病、H、手术后遗症;

      中医与西医并非由于二者不是一个体系而不能转移,或不能对照。不同体系间是可以“转移”或“对照”的。
关键在于中医与西医不是一个时代。不同时代的东西不能“转移”的,更无法相互对照。当然,聊天时还是可以这么说:“张仲景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长沙市委书记”。这不过是为了调侃,没有任何科学面层的意义。
     作为科学技术,概念要严密,逻辑要严谨。不能用“打比方”的语言来定义医学科学概念。
     先生在创新过程中,吃苦耐劳数十年,掌握了中医西医大量知识。值得钦佩!但在认识论面层出现了一点小偏差。自己发现不了,其他人更看不懂。所以导致先生的创新受到影响。我这里处于好心,为先生点到为止,绝无恶意。
6
发表于 2016-7-15 11:08:39 | 只看该作者
“申遗”将成为传统技术与艺术的归宿。
-----------------------------------
  申遗不是中国的专利,而是全世界的共同行为。
7
发表于 2016-7-15 11:16:26 | 只看该作者
还有哪一门技术可以摆脱这一归宿呢?数来数去,也只有中国中医。
--------------------------------------
  【申遗】可不是【归宿】,【申遗】是专利,是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医是生命科学,中医之外还有生命科学吗?所以,中医是专利,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8
发表于 2016-7-15 11:41:31 | 只看该作者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重视环境。
-----------------------------
  先生先读中医的书,再对中医指指点点,行吗?天是什么?天是气,是三阴三阳六气,是生命之源,是生命的表现形式。人与天合即是人与气合,所以气是人的生理,病理和治理。
  中医,西医都是治病,不应分什么顶端,应明各自的优势,共同为人类造福。先生发帖,总是鼓燥中西的地位之争,用心何在?
9
发表于 2016-7-15 23:59:13 | 只看该作者
申遗,好像分物质与非物质两种。物质的如万里长城、金字塔。非物质的如文学、艺术类的东西,比如绘画、舞蹈,听说韩国人把端午节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民俗,被外国人当宝贝遗产保护,这是好事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人学习英语,英国人肯定不会不高兴。韩国人学习中国的端午节,中国人不应该不高兴。


古代有一个案件,有一块老坟地,有两家人打官司争夺,都说是他们的祖坟,前后十几年地方官府断不清,后来一位地方官把两家叫一起,问他们争坟地准备干什么?是不是要卖地图利,是不是再利用坟地?两家都说不是,是为了祭祀祖先。地方官说,这就好办了,老爷断,此坟地位两家所有,都可以祭祀。对甲乙两家分别说,老坟就是供后人祭祀、怀念祖先的,坟地是你家的,别人来祭祀你的祖先,是对你祖先的尊敬,这是好事,不是坏事。于是就此息诉。




专利是专门技术,比如中药加工技术、工艺流程等,这些涉及商业竞争,不能让别人学去,专利是保护这个的。
中医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申遗或申请专利,只能是其中的具体技术内容,不可能整个中医学都当成文化申遗,那就和文物差不多了。那就是中医倒大霉了。


几位著名反中医者就叫唤要把中医送进博物馆。
10
发表于 2016-7-16 07:53:10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者 发表于 2016-7-15 01:28
李教授好!多谢前来指教!
     教授提:“肝气郁结转移为西医的什么病?”一题,分明是要难为 ...

先生是中医爱好者,我是铁路爱好者。
我想制造一个火车,能够在铁路上跑,也能够在公路上跑,还能够飞上天!创造一个奇迹,拯救地球上的交通!
请先生批评指正!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5 03:43 , Processed in 0.05919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