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肝主疏泄”与宗筋弛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8-20 12:4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肝主疏泄”与宗筋弛缓原创 2016-08-20 于建成 [url=]岐黄正传[/url]
“肝主疏泄”与宗筋弛缓

对笔者上一篇文章《从“肝主疏泄”看现代中医理论的混乱》,有中医学者提出质疑,临床上的确有肝气郁滞,一些方药能治肝气郁滞是不争的事实,难道肝就不能主疏泄了吗?

要说清这个问题,还得理清理论脉络。

一是,《素问·欬论》:“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仲圣全面继承《内经》理论,当然也这样说:“咳嗽发于肺,不专属于肺病也,五藏六府感受客邪皆能致咳。”其实,纵观《内经》和《伤寒》,不仅五藏六府可以致咳,六经和十二经、五运六气(风热湿燥寒火)、五神(魂神意魄志)、五情(怒喜思悲恐)亦皆可致咳。因五神本属五藏,故并不单论亦可。如,伤寒太阳病小青龙汤证的咳嗽,就是伤寒太阳病致咳了。

二是,《内经》和《伤寒》的咳论,仅仅是个范例。其实,纵观《内经》和《伤寒》,其表现出来的思想是,万病皆应如此辨证论治。到了气机郁滞上,就应该是这样的,气机郁滞,发于肺,为治节失常,但不独属于肺,五藏六府(运气、经络、神情)感受客邪皆能致气机郁滞。如此可见,有肝气郁滞一证就不足为奇了。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用厚朴,大承气汤用枳实、厚朴,同为气滞却分属太阳、阳明就体现了这一点。

三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治未病的组方原则。除了君臣佐使以外,还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的治未病的组方原则。未必是有是症用是药,而是应用了五行的生克制化原理。也就是说,见到气滞之病,没有肝病,用肝药也是顺理成章的,并不能成为,肝,才或能主疏泄的论据。

借用西医生理、病理、病因等概念,说说肺者治节出焉和肝郁气滞的关系。肺者治节出焉、诸气皆属于肺属于生理学范畴,肝郁气滞属于病理学和病因学范畴。古中医的病因,与西医的病因不同。西医的病因是致病因素,古中医的病因是“气合”。《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藏而有名”。《灵枢·百病始生》:“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实相逢,众人肉坚,其中于虚邪也因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气有定舍,因处为名”,《灵枢·八正神明论》:“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藏”。“燥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一直被误认为“病因”,其实,这里所说的各种环境和自身因素,都是引起疾病的可能因素,而不是“病因”。只有当“气合”,即几种因素相结合的时候,方能成为“病邪”,再有了可乘之藏府,这时才真正成为“病因”,而引起疾病。疾病之名,就是病因。天“虚”,人不虚,不发病;人虚,天不“虚”,不发病,只有天人两虚才发病。人虚,当然包括身心两方面。也就是说,气滞与肝两者“合”了,才有了肝气郁滞,而不是肝主疏泄。以点概面,把气滞属于肺的功能失调,硬安到肝的身上,搞出一个肝主疏泄,使得气滞之病皆从肝来论治,就大大地偏颇了。


再通过“肝主疏泄,调节精室”,看教材如何断章取义

教材讲,男性精室的开合、精液的藏泄,与肝肾的功能有关。“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肝之疏泄与肾之闭藏协调平衡,则精室开合适度,精液排泄有节,使男子的性与生殖机能正常。若肝之疏泄失常,必致开合疏泄失度。其不及,可见性欲低下、阳痿、精少、不孕等;其太过,则性欲亢奋、阳强、梦遗等。

“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一句话分两处说,阐述疏泄全身气机的时候,断取“司疏泄者,肝也”;阐述精液排泄有节的时候,又加上前半句“主闭藏者,肾也”。如果,朱丹溪这句话是讲精的藏与泄,那么,肝主疏泄只能疏泄精,而不能同时表达出疏泄全身气机的意思。如果,肝主疏泄,为疏泄全身气机,是正确的话,那么,朱丹溪这句话就与精的藏与泄无关,肾藏的就应该是气。肾,不能藏气机,只能藏气。因为,按着教材的说法,气机是指气的活动,肾光藏着气的活动,而不藏气这个宇宙最精微物质本身,太不像话。实际上教材已经透露出这个意思了,名曰“肺主气,肾纳气。”只是自己把自己绕糊涂了,没有明确表达出来罢了。

“精液排泄有节”,这个有节,不是治节出焉肺的事儿,而是主疏泄肝的事儿。讲肝的时候,已经说了肝疏泄全身气机;到了讲肾的时候,又说,肾有摄纳肺吸入之气而调节呼吸的作用。是肾调节了肝疏泄全身气机的一部分,还是肝疏泄的全身气机不包括肾调节的肺的气机,还是呼吸之气没有气机?肾纳气,是不是肾藏气,是藏污纳垢使用错了词义,还是《内经》肺藏气错了?

其实,按着《内经》和《伤寒》的理论,喘不独属于肺,五藏六府皆可致喘,清晰明了,所谓的肾不纳气仅仅是喘的一个证型。若按着教材的说法,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的喘,是不是得说,肺主气,太阳经主纳气呢?

之所以写这两篇文章,是因为一位教了一辈子中医的老师,主张废除五行,按他的说法,教材的混乱都是五行造成的。不过有一点他说到点子上了,那就是教材用白话版文言文,把西医解剖学上的五脏六腑的内容按在中医的五藏六府上,没什么过渡就谈诸如肝主疏泄肾藏精等中医生理学。肝脏是如何跑到两个肾脏中疏泄精的呢?希望教材要不编圆乎了,要不进行改革。

言归正传,扣题讲宗筋弛缓。教材说,肝疏泄不及,阳痿;太过,梦遗。可临床上阳痿和梦遗并见的太多太多了啊,这是一会太过还是一会不及,还是醒着的时候不及,睡着了就太过?其它几项相互交错发生的也比比皆是,限于篇幅就姑且不谈了。

《内经》管那个解剖元件叫宗筋,宗筋弛缓叫筋痿。宗筋也是筋,《素问·宣明五气》:“肝主筋”,《素问·五藏生成》:“诸筋者,皆属于节”,宗筋归肝和肺来调节,因为节是肺所出。宗筋弛缓不直接与肾相关,所以天癸竭了未必筋痿。那么,为什么临床可以见到肾阳虚(或称命门火衰)筋痿证呢?还是那句话,筋痿不独属于肝肺,五藏六府皆可致痿。

案例,男 25岁,手淫十来年,近三年宗筋弛缓,淫而不起,无晨勃,自小五心烦热,三年前伤寒感冒痊愈后开始全身燥烦,口干渴,大便干,易怒,失眠,身体强壮,舌红苔薄,脉数有力。三年来曾按肾阳虚、阴阳两虚、心神不宁,肝经火旺以及壮阳秘方等治疗,基本无果。笔者首开白虎加人参汤加蜈蚣五剂,显效,继服原方两个七剂,诸症皆除。

思路就是筋痿不独属于肝肺,五藏六府、六气、六经、神情皆可致痿,这个男孩为燥气所伤,燥而致痿。筋痿,能分出几个证型,是决定有效率的关键性因素。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所分的四个证型显然是不够的,即便推诿仅仅领学生入门,也得告诉学生怎么深入学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发表于 2016-8-20 17:30:19 | 只看该作者
几种因素相结合的时候,方能成为“病邪”,再有了可乘之藏府,这时才真正成为“病因”,而引起疾病。疾病之名,就是病因。天“虚”,人不虚,不发病;人虚,天不“虚”,不发病,只有天人两虚才发病。
-------------------------------说得好,学习了。其实病机就是气机,是正邪之争盛衰的表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20 00:42 , Processed in 0.19571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