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辨证循经取穴的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7 05:18: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辨证循经取穴的体会

经络系统是针灸学的理论基础。《灵枢·经脉》篇指出:“经脉者,决生死,处百病,解虚实,不可不通。”足以说明经络在辨证诊断、治疗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过程中的重要性。辨证循经取穴是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则将经络系统学说运用于临床治疗,现将辨证循经取穴方法介绍如下。

辨证循经取穴:在人体某个脏腑发生病变时,选取病变的本经穴位进行辨证治疗的一种方法。

1.人体十四经脉穴位均有所属病证,均有主治的基本规律性,这是古人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作出的总结。如:手厥阴心包经经穴均可治疗心胃疾病等,手少阴心经经穴可治疗心及神志等疾病;手太阴肺经经穴可治疗肺、咽喉、便秘等疾病,手阳明大肠经经穴可治疗后头、肩胛病、神志病等;足阳明胃经经穴可治疗前头痛,口、齿、咽喉病,胃肠病,中风等;足少阳胆经经穴可治疗偏头痛、耳病、肝病及肠胃消化等疾病;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可治疗后头痛、腰背痛及便秘等;足太阴脾经经穴可治疗脾胃疾病及妇科等疾病;足厥阴肝经经穴可治疗肝病;足少阴肾经经穴可治疗肾、肺及咽喉疼痛等疾病;任督二脉一行于身前,一行于背后,统管人体之阴阳。任脉为阴,可治疗太阴、厥阴、少阴之病症。督脉为阳,可治疗太阳、阳明之病症。按照上述规律辨证选取一定的穴位就可通过用药、针灸、推拿调理气血阴阳,治疗相应的经脉病变。

2.辨{正循经取穴治疗本经病变根据具体情况可分为近端取穴及远端取穴。一般规律是每个经穴均可治疗穴位部位的病变,而位于四肢肘膝以下的穴位则可治疗四肢较远处的脏腑、躯干部的病变,而躯干部位的穴位则很少用于四肢远端的病变。对于膝肘以下穴位的选用可以概括为“越近越近,越远越远”,即胸腹腰背之病以近肘膝之下的经穴为先,头面五官之患尤以取手足部经穴为先。如以头痛为例,人体的多条经脉循行于头部,故需要看头痛的具体部位属于哪条经脉所通过,然后选取相应经脉之经穴进行诊断治疗。前头痛可取阳明经脉的头部穴及远道的合谷、内庭穴,因阳明经脉循行予人体之前面。偏头痛,或两侧头痛可取少阳经之率谷、丝竹空及远道之中渚、足临泣穴等,因少阳经循行于人体之两侧。后头痛可取太阳经的玉枕穴及远道的后溪、昆仑穴等。足厥阴经脉与任、督二脉交汇于巅,头顶痛可取百会、神庭、太阳、大陵等穴。

再如失眠症原因很多,由于精神刺激而引起的属于心神不安,取心经神门穴。怒气伤肝所致的失眠,取肝经的行间穴。忧思伤脾所致的失眠取脾经的三阴交穴。悲哀伤肺所致的失眠,取肺经的列缺穴。惊恐受寒或房劳伤肾所致的失眠,取肾经的太溪穴。再配相应辅穴均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按时循经取穴,是以一天中的十二时辰与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相配合,子时注胆,丑时注肝,寅时注肺,卯时注大肠,辰时注胃等。当某经发生病变时,即可在其相应的时辰内取本经五输穴并按照“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进行辨证治疗。如寅时气血流注于肺经,其肺经有病变可在寅时取肺经的尺泽、太渊穴,因肺经属金,尺泽属水,为金之子,而太渊属土,为金之母,宜泻水穴尺泽,补土穴太渊等,以此法类推。

表里循经取穴,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与其相应脏腑的表里关系是一致的,每条经脉均与络脉表里相同,当表里两经同时发病时,与原发病所在经的原穴为主,再以相表里经的络穴为辅进行治疗,如阳明腑实,便秘不通,导致肺气不降,胸闷气逆,可取大肠经原穴合谷配肺经络穴列缺等,皆属表里经脉取穴之法,其中辨证循经取穴也包括同名经取穴、多经取穴等。所以在临床中必须牢记八纲辨证,认清病理,辨证循经取穴。在临床上有一些疾病较为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临床治疗中多学习,多实践,多掌握,多求证,以达到精益求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6 01:00 , Processed in 0.0458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