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破格救心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7-20 13:1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昊灵 于 2017-7-20 13:14 编辑

陈军龙

破格救心汤出自中医大家李可,是其多年临床心血的结晶和其治疗急危重症疑难病的一张王牌。为什么这张方可以屡起沉疴?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方。

先来看方剂组成,它是由附子30-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肉60-120克,生龙骨牡蛎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所组成。其煎服方法为:病势缓者,加冷水2000毫升,文火煮取1000毫升,5次分服,2小时1次,日放连服1-2剂;病势危急者,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或鼻饲给药,24小时内,不分昼放,频频喂服1-3剂。

    本方始创于60年代初期,经40年临证实践,逐渐定型。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700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著。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但用于救治心衰垂危重症仍然生死参半。细审其因,不外两点:

    第一,历代用伤寒方,剂量过轻,主药附子,仅10克左右。考《伤寒论》四逆汤原方,用生附子1枚,按考古已有定论的汉代度量衡折算,附子1枚,约合今之20克,假定生附子之毒性与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则伤寒论原方每剂所用附子相当于现代制附子40-60克,而历代用四逆汤仅原方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以这样的轻量,要救生死于顷刻,诚然难矣!

    其二,之所以不敢重用附子,乃因畏惧附子之毒性。古今本草,已有定论,附子有大毒。但附子为强心主将,其毒性正是其起死回生药效之所在。当心衰垂危,病人全身功能衰竭,五脏六腑表里三焦,已被重重阴寒所困,生死存亡,系于一发之际,阳回则生,阳去则死。非破格重用附子纯阳之品,大辛大热之性,雷霆万均之力,不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挽救垂绝之生命。

按现代药理实验研究,附子武火急煎1小时内,正是其毒分解的高峰。由此悟出,对垂死的心衰病人而言,附子的剧毒正是救命的仙丹。本方中炙甘草一味,更具神奇妙用。伤寒四逆汤原方,炙甘草是生附子的两倍,足证仲景当时已充分认识到附子的毒性与解毒的措施。甘草既能解附子的剧毒,蜜炙之后,又具扶正作用(现代药理实验研究,炙甘草有类激素作用,而无激素之弊)。方中山萸肉一味,“大能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收涩之中,兼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此点极为重要,为古今诸家本草未曾发现的特殊功效,可适应一切心衰病人,虚中夹辨的特征,对冠心病尤为重要)。用之,可助附子固守已复之阳。挽五脏气血之脱失。而龙牡二药,为固肾摄精,收敛元气要药;活磁石吸纳下降,维系阴阳。麝香,急救醒神要药,开中有补。对一切脑危象(痰厥昏迷)有斩关夺门、辟秽开窍之功。《中药大辞典》载:“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实,小量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均有兴奋作用。对心衰、呼吸衰竭,血压下降,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均有可靠疗效。”破格救心汤增强了古代四逆汤类方回阳救逆的功效。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使本方发生质变。麝香、龙牡、磁石的增入更使本方具备了扶正固脱,活血化瘀,开窍醒脑,复苏高级神经功能,救治呼吸循环衰竭,纠正全身衰竭状态,确有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

破格救心汤的创制,继承发扬了古圣先贤四逆汤类方救治心衰的成功经验,并师法近代中西医结合的先驱张锡纯先生救治各类心衰休克的学术经验,大胆突破,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经40年反复临床验证,本方较之古代及现代同类方剂,更全面,更有效,更能顾及整体,纠正全身衰竭状态。在救治各类各型心衰垂危急症方面,不仅可以泛应曲当,救生死予顷刻,而且突破了古代医籍所载五脏绝症、绝脉等必死之症的禁区及现代医院放弃治疗的垂死病人,使古老的中华医学在二十一世纪走上舞台,为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建功立业。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7-27 11:37:4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介绍良方。这的确是一个有创新意义治疗心衰的方剂,值得学习和重视。
3
发表于 2017-7-27 13:08:43 | 只看该作者
李老这个破格救心汤的确是破格用药救治危重心衰的良方,但实话实说,我只能把这个方子当作神方供奉,学其法而不敢用其量。不知有哪位朋友按其量用过?

点评

那个剂量的蒙人的,实际没有喝进去多少,都跟着药渣倒了。  发表于 2017-7-28 10:46
很少有人用过。我估计,这个处方就连那位大夫本人也没有用过。 处方如果按里面的大剂量配,一剂是600多克,不知道各位算过没有,你们平时开方,一剂药要煎的话,得加多少水? 按主帖说,加2000毫升水,大家可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7 21:33
4
发表于 2017-7-27 21:33:04 | 只看该作者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7-7-27 13:08
李老这个破格救心汤的确是破格用药救治危重心衰的良方,但实话实说,我只能把这个方子当作神方供奉,学其法 ...

很少有人用过。我估计,这个处方就连那位大夫本人也没有用过。

处方如果按里面的大剂量配,一剂是600多克,不知道各位算过没有,你们平时开方,一剂药要煎的话,得加多少水?
按主帖说,加2000毫升水,大家可以试验一下,2000毫升水,把药物全部浸透以后,再过滤一下,能滤出多少水?
主帖说煎取滤液1000毫升,能不能或者煎多长时间,可以达到煎取滤液1000毫升,有人做过没有?

神农尝百草,李时珍、孙思邈都上山采药,咱们普通中医大夫,采药就不用了,药房配药和煎药,一定要亲自过手,即使病人的药不能都由你煎和配,但你一定得经常配药、煎药。

我敢说,这个处方讲的煎服法是不合理的,甚至我怀疑是假的资料。
假如这个处方和煎服法是真的,病人到底吃进去多少药,还要细算,药物功效、毒性这些问题另外再说。

随便举个例子,一位年轻中医,刚上班不久,遇到病人想给开个泻心火的方子,用了灯芯草,觉得想加大力度,开了100克,后来觉得不放心,问我会不会出什么问题。我说,灯芯草吃不下乱子,只是怕病人家砂锅放不下。
5
发表于 2017-7-28 08:25:44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中医人的逻辑实在是不敢恭维。譬如这段话:
    其二,之所以不敢重用附子,乃因畏惧附子之毒性。古今本草,已有定论,附子有大毒。但附子为强心主将,其毒性正是其起死回生药效之所在。……

按现代药理实验研究,附子武火急煎1小时内,正是其毒分解的高峰。
由此悟出,对垂死的心衰病人而言,附子的剧毒正是救命的仙丹


附子为强心药,没错。但说这是由于其毒性所致,甚至说正是这剧毒是“救命的仙丹”,则大谬不然。理由很简单:因为如果是这样,那何不干脆生用不煎?如此一来,其“救命”的剧毒没有或少受破坏,不是更能发挥强心的作用?

所以说,传统思维不重视验证是个很重大的缺憾。悟可以不讲逻辑,有时确实也会带来新的惊喜。但像这种拿不出半点实验证据却敢凭空胡说八道的态度,不要说把中医推向世界,现代中国人也不会接受。


点评

附子的毒性,是乌头碱(是一类物质,不是一种成分),乌头碱高温可以破坏,但强心的成分和乌头碱无关,所以避免乌头碱中毒的方法就是久煎。这已经是中医至少两千年的经验了,而上述毒性和药效关系的现代研究,也在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8 10:45
6
发表于 2017-7-28 10:45:20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7-7-28 08:25
有些中医人的逻辑实在是不敢恭维。譬如这段话:
    其二,之所以不敢重用附子,乃因畏惧附子之毒性。古今 ...

附子的毒性,是乌头碱(是一类物质,不是一种成分),乌头碱高温可以破坏,但强心的成分和乌头碱无关,所以避免乌头碱中毒的方法就是久煎。这已经是中医至少两千年的经验了,而上述毒性和药效关系的现代研究,也在五六十年代就有了定论。

我们的中医大夫,现在还纠结毒性、药性的关系,现在还把毒性和药效混为一谈,现在还惊叹李可老中医的大剂量附子。

您说“逻辑实在是不敢恭维”,您的这句话是错误的,因为对附子毒性如此糊涂的认识,根本谈不到什么思维、逻辑这些东西,简直就是睡梦中。

本来,随便找一本《中药学》看看,我说的这些都明明白白写着啊!

四川晚上吃夜宵,有许多小吃,某些地方,把乌头煮熟了,晚上担担子出去买,也是一种夜宵,就和卖馄饨的似的。随便吃一碗,也比李可老先生的剂量大吧?哈哈哈

前两天还见到《中国中医药报》介绍一位中医“大师”的文章,文章本来不错,可是里面关于附子的论述,实在出于我的意外。哪位大师还在担心附子炮制的不合格,毒性去不掉,所以他还不敢放心用附子。
炮制的他不放心,张仲景用生附子他怎么不去学习呢?

点评

Well,先说谬误基本上可分为2种:事实上的和逻辑上的,有时候事实不一定很容易查证,但逻辑可帮我们识别谬误,这自古就是逻辑的首要功能。 我在这里所想表达的意思是,即使不知道毒性来自乌头碱(这已经是现代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8 19:35
7
发表于 2017-7-28 19:35:59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7-28 10:45
附子的毒性,是乌头碱(是一类物质,不是一种成分),乌头碱高温可以破坏,但强心的成分和乌头碱无关,所 ...

Well,先说谬误基本上可分为2种:事实上的和逻辑上的,有时候事实不一定很容易查证,但逻辑可帮我们识别谬误,这自古就是逻辑的首要功能。

我在这里所想表达的意思是,即使不知道毒性来自乌头碱(这已经是现代化学的认识),古人早知乌头和附子都有毒,虽然那时不具备分离特定化学成分的能力,但知道这毒性可随着长时间煎制降低到可以服用。有些古人也许也曾有过这种“以毒攻毒”的想法,但在实践中肯定会出问题,所以传下来关于附子的知识,绝对没有把毒性作为强心功能的源泉这种认识。因为逻辑(主要是矛盾律)在这里起作用:如果说强心作用源于其毒性,何不生吃?(再次强调:作出这样的思考完全不需要现代化学知识,只需要基本的逻辑思维。)


再说了,主帖有署名,并非李可,故文中所言尤其前帖所引的两句话,不知是李的主张还是作者自己的解读,但作者明显缺乏运用基本逻辑通过理性质疑探求真知的能力,而偏偏这类文章却有不少自认推动中医发展的人盲目捧场,客观上是鼓励盲从弱化中医思维,故此有感而发。


点评

古人早知乌头和附子都有毒,虽然那时不具备分离特定化学成分的能力,但知道这毒性可随着长时间煎制降低到可以服用。有些古人也许也曾有过这种“以毒攻毒”的想法,但在实践中肯定会出问题,所以传下来关于附子的知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6 23:04
主帖文章是作者对李可医生的处方的分析,不是李可的文章。 在其他资料上,见过李可类似的处方。 我觉得,李可医生用大剂量附子治重症心衰,曾经取得很好的疗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有些认识上的误区和局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8 23:18
只是不知道您讲的这些道理,论坛里听懂听不懂,我有这个顾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7-28 23:10
还是萧先生讲道理讲的透彻,呵呵!  发表于 2017-7-28 23:09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
发表于 2017-7-28 23:10:33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7-7-28 19:35
Well,先说谬误基本上可分为2种:事实上的和逻辑上的,有时候事实不一定很容易查证,但逻辑可帮我们识别 ...

只是不知道您讲的这些道理,论坛里听懂听不懂,我有这个顾虑。
9
发表于 2017-7-28 23:18:43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7-7-28 19:35
Well,先说谬误基本上可分为2种:事实上的和逻辑上的,有时候事实不一定很容易查证,但逻辑可帮我们识别 ...

主帖文章是作者对李可医生的处方的分析,不是李可的文章。
在其他资料上,见过李可类似的处方。

我觉得,李可医生用大剂量附子治重症心衰,曾经取得很好的疗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有些认识上的误区和局限。
因为我没有全面学习过他的经验,也没有完整看过病例,所以只是一个不清晰的感觉。

李可医生这些年在山西获得很高声誉,也留下了一些资料。对其经验,应该是认真整理、学习、鉴别、提高,这是一个发掘过程,不能当成传说故事,故意神化。也不能以个别病例,随意发挥,乱解医理、药理。
10
发表于 2017-8-6 23:04:11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7-7-28 19:35
Well,先说谬误基本上可分为2种:事实上的和逻辑上的,有时候事实不一定很容易查证,但逻辑可帮我们识别 ...

古人早知乌头和附子都有毒,虽然那时不具备分离特定化学成分的能力,但知道这毒性可随着长时间煎制降低到可以服用。有些古人也许也曾有过这种“以毒攻毒”的想法,但在实践中肯定会出问题,所以传下来关于附子的知识,绝对没有把毒性作为强心功能的源泉这种认识。因为逻辑(主要是矛盾律)在这里起作用:如果说强心作用源于其毒性,何不生吃?
---------------------------------------
这一段讲的好!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5 21:10 , Processed in 0.11965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