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605|回复: 2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赵洪钧先生获颁学位证书想到的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7-10-31 16: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10-22 03:47
血红蛋白尿无脉证无法辨证,因为尿出足太阳膀胱经,本寒,与足少阴肾经相通,互为表里,如证属太阳当五苓 ...

血红蛋白尿
尿内含有游离血红蛋白而无红细胞,或仅有少许红细胞而含有大量游离血红蛋白的现象。反映了血管内有超出正常的溶血。正常情况下尿内无可测知的游离血红蛋白。当大量的红细胞在血管内溶解破坏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增多,超过结合珠蛋白结合能力及近端肾曲管的重吸收能力则出现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尿的外观颜色据含血红蛋白量的多寡而不同,可呈均匀的浓茶色、葡萄酒色、棕色及酱油色,但仅凭尿的颜色来判断血红蛋白尿,证据是不足的,因为肌红蛋白尿、紫质尿及黑酸尿的颜色也呈暗红色、葡萄酒色以及黑色,用实验室的方法可以确诊。此外,要及时作出病因诊断给以纠正和治疗。 血管内与血管外溶血有时不易截然分开,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合并存在,血管内溶血的主要病因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患者在服用某些药物或吃蚕豆诱发引起的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发生的溶血、冷凝集素综合征、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行军性血红蛋白尿、毒蛇咬伤所致的血红蛋白尿、药物或化学物品所致的血红蛋白尿、毒蕈中毒或重度烧伤所致的血红蛋白尿,此外尚有感染引起急性溶血所致的血红蛋白尿。 慢性溶血伴有血红蛋白尿期间或前后,临床表现常有低热、腰痛、腹痛,周身不适等 。在急性血管内溶血发作时可表现寒战、高热、明显腰痛、肢体酸痛、胸闷、呼吸急促、乏力、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随后第一次尿液为葡萄酒色、棕褐色甚至酱油色,发作之后巩膜可见黄染。若在全身麻醉状态下发生急性溶血,表现为手术创面严重渗血、血压下降,最后见血红蛋白尿。急性全身反应及血红蛋白尿可在几小时或几天内消失,但亦有持续更长时间者。
2
发表于 2017-10-31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10-31 08:02
血红蛋白尿
尿内含有游离血红蛋白而无红细胞,或仅有少许红细胞而含有大量游离血红蛋白的现象。反映了血 ...

一吐了之
千总高见,可谈中医治法?


-----------------
谢谢一吐先生回复。

血红蛋白尿属于中医血尿的范畴。

辨证论治:
1.膀肌湿热证:小便灼热疼痛,尿血鲜红,身热夜甚,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数。清利膀胱、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加减。
2.心火亢盛证:尿血鲜红,小便短黄、灼热疼痛,心烦失眠,面赤口疮,口渴引饮,大便秘结,舌尖红赤,苔黄,脉数。清心泻火、凉血止血。导赤散小蓟饮子加减。
3.血热动血证:尿血鲜红,高热烦躁,口渴饮冷,身见斑疹,或衄血,大便干结或便血,舌红绛,苔黄干,脉数。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加小蓟、节等。
4.阴虚火旺证: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颧红潮热,心烦口十,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汤加味
5.脾肾气虚:久病尿血色淡红,小便频数,头晕耳鸣,面色不华,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食少腹胀,腰脊酸痛或兼齿衄紫斑,舌质淡,脉细弱,补益脾肾、养血止血。可用归脾汤加减



常用止血中药:大蓟、小蓟、地榆紫珠白茅根、蒲黄、苎麻根血余炭。三七等,可在辨病、辨证基础上酌情选用。



3
发表于 2017-11-1 07: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10-31 15:43
血红蛋白尿属于中医血尿的范畴。
---------------------
  謝千总赐教。如果【血红蛋白尿属于中医血尿 ...

谢谢一吐先生赐贴
尿血,虽然是与膀胱有关,伤寒论中关于太阳篇的论述占了很大比重,这是事实,太阳篇分经证和腑证,太阳经证分中风和伤寒;腑证分蓄血症、蓄水证和热入血室证。以及兼证、合病、并病等。但是尿血并不一定都是膀胱经的疾病所引起。临床不可拘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发表于 2017-11-1 11: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7-11-1 03:36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11-1 02:19
千总越说越糊涂,明明是太阳膀胱之腑证,是伤寒引起的病,哪来个热入血室呀?【兼证、合病、并病等】是经 ...

千总越说越糊涂,明明是太阳膀胱之腑证,是伤寒引起的病,哪来个热入血室呀?
------------------------
   伤寒论原文:


  一四三、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一四四、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一四五、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以上,请一吐先生讲解一下,愿虚心向先生请教,请不吝指教。谢谢了。

点评

请教不敢当,但也不能学的糊糊涂涂,总要问个明白,千总别急: 千总说“血红蛋白尿”是中医的“血尿”,我说“血尿”是太阳腑证,包含蓄尿、蓄热、蓄血、癃闭诸证。千总说“腑证分蓄血症、蓄水证和热入血室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 15:58
5
发表于 2017-11-1 11: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11-1 02:19
千总越说越糊涂,明明是太阳膀胱之腑证,是伤寒引起的病,哪来个热入血室呀?【兼证、合病、并病等】是经 ...

【兼证、合病、并病等】是经证,咋成了腑证?难道肝与膀胱会合病?
-------------------------

“合病”和“并病”,都是不能单独用一经来归纳的复杂证候。其涵义与判断,仲景在论中皆有明示。凡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者,称为“合病”,有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阳明少阳合病和三阳合病四种。凡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者,称为“并病”,有太阳阳明并病和太阳少阳并病两种。


仲景论中,只三阳病列有合病、并病条文,而三阴病中未明确提及。清代医家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合并启微》中认为合病、并病不独三阳病存在。其云:“病有定体,故立六经而分司之;病有变迁,更求合病、并病而互参之,此仲景之法而尽善也。夫阴阳互根,气随分而神自合,三阳之里,便是三阴,三阴之表,即是三阳。如太阳病而脉反沉,便合少阴;少阴病反发热,便合太阳;阳明脉迟就,即合太阴;太阴脉缓,即合阳明;少阳脉小,是合厥阴,厥阴脉浮,是合少阳。虽无合、并之名,而有合、并之实。……学者当于阴阳两证中,察病势之合与不合,更于三阳三阴中,审其证之并与不并。……若阳与阳合,不合于阴,即是三阳合病。……阴与阴合,不合于阳,即是三阴合病。……并病与合病稍异,合则一时并见,并则以次相乘。”


一吐先生是伤寒病专家,本人学识短浅,以上认识妥否,请指教!





点评

千总说的好,【凡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者,称为“合病”,有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阳明少阳合病和三阳合病四种。凡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者,称为“并病”】。受教了。 太阳经,有经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1-1 16:26
6
发表于 2017-11-1 11: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11-1 02:19
千总越说越糊涂,明明是太阳膀胱之腑证,是伤寒引起的病,哪来个热入血室呀?【兼证、合病、并病等】是经 ...

【尿血并不一定都是膀胱经的疾病所引起】,但,这是太阳膀胱病,这就是具体问题具体辨证,这个问题必须拘泥,不能挂羊头卖狗肉。

-------------------
血红蛋白尿大多见于发生溶血之后,而发生溶血的原因很多,先生怎么证明“这是太阳膀胱病”呢?请指教。
7
发表于 2017-11-1 17: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11-1 07:58
请教不敢当,但也不能学的糊糊涂涂,总要问个明白,千总别急:
  千总说“血红蛋白尿”是中医的“血尿 ...

【热入血室】是热入子宫,膀胱是子宫吗?经水是血证吗?
---------------------
请问一吐先生,你何以证明“血室”就一定是子宫呢?你在哪里见过“经水是血证”?望不吝赐教。
8
发表于 2017-11-2 05: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7-11-1 21:43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11-1 14:31
你何以证明“血室”就一定是子宫呢?你在哪里见过“经水是血证”?
---------------------------------- ...

三个“热入血室”,这不假。但是你何以证明所谓“血室”说的就是子宫呢?请先生找出根据!
9
发表于 2017-11-2 16: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11-2 01:27
非子宫,经水何来?


非子宫,经水何来?
-----------------
妇人感冒发热,适逢经水适断经水适来,导致“热入血室”,但是血室是不是就是子宫呢?可以明确地说:不是。

妇人在行经期感受风寒或在感受风寒的同时又值月经来潮以及经期感寒而致停经,都易出现热入血室病证,仲景对此有方有论,不论出现何种情形,均可用小柴胡汤和解之,其疗效颇佳,但对热入血室的病位并没有明言,以致后世诸家众说纷纭,有言“血室”为冲脉者,有言血室为肝脏者,有言血室为子宫者,其实在仲景的理论思路中,“血室”是指少阴或少阳之心脏心室而言因妇人中风首传少阳,而妇人伤寒首传少阴,风寒之邪入里化热与少阴或少阳热邪相合,加之经期素体虚弱,淤阻血结,热入心室,即热入血室,扰乱心神,心神失养,故有谵语,如见鬼状而发作有时之证生,用小柴胡汤和解之,使上焦心肺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而病愈。


现附二则妇人热入血室证治医案,以供同仁分析研究:
1:丁某 女 24岁 教师 1956年3月13日初诊 主诉3月9日月经适来二日,因外感风寒,月经中断,症见寒热往来,头疼,口苦咽干,少腹及两胁胀痛,拒按。舌苔白,舌边紫,脉象弦数。诊断为热入血室,热结血淤,治以和解化瘀,方用小柴胡汤加活血药:柴胡15克 黄芩15克 人参15克 炙甘草7.5克 当归15克 赤芍10克 桃仁15克 红花15克 荆芥10克 生姜4片 大枣3枚 半夏10克...........(刘云樵医案)


2:苗某 女 22岁 农民 1972年冬月就诊 自诉劳动出汗,脱去外衣,收工归来 ,晚饭后自觉周身不适,次日晨起自觉怕冷头痛。时值经期,经行两日而止。证见寒热阵阵,头痛昏沉,耳内鼓胀,少腹胀痛,恶心不欲食,口渴尿黄。舌边略红,苔薄白,脉弦稍数,体温38.7°,证属热入血室,治以小柴胡汤去人参半夏加桂枝天花粉,方用:柴胡12克 桂枝6克 黄芩9克 天花粉12克 生姜3克 大枣6枚 甘草6克 ..........(李心机医案)








10
发表于 2018-2-28 16: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溪流 发表于 2017-10-2 22:49
中西医结合很复杂,确实不是个简单的事,不然,解放以来这么长的时间也不能无甚效果。
首先,创新是需要基 ...

第五,随着结合的深入,西医的理论和概念也未必一成不变,也可能因中西医结合而受益或前进一步。
第六,中西医结合不能丢掉中医的灵魂和精髓,成为西医的附庸,要做到能凸显出中医特色。
--------------------------------------------------------------------
这是中西医结合,或者中医现代化,必须坚守的原则和底线。舍此,就会南辕北辙,或走上歧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20 16:50 , Processed in 0.06080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