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文地清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太阳之为病何谓?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8-5-23 18:47:02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4-18 07:38
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 ...

鲁迅这一段话也是他对自己为什么贬损中医的最好解辩!
22
发表于 2018-5-23 20:14: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8-5-23 20:16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5-23 18:18
中医认为小肠的功能主要是
一)泌别清浊
泌,即分别;清,即水谷精微;浊,指食物中的糟粕。泌别清浊是指小 ...

千总解读小肠泌清别浊有点绕,也有些含糊。我们学习和解释古人的论述,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也不要神化古人,不要用现代的知识来解读古人的认识,古今科学条件不同。



我们从最简单的过程谈起,吃饭喝水,稠的稀的,一齐从口进入到胃,这个古人看得见,饮食入胃,古代的解剖都能看得见。然后,稀的水液尿出去,稠的粪便拉出去。
这里就出来两个问题:


1,吃进去的东西肯定比排出去的多,多出来的那一部分哪里去了?古人不知道,但知道这一部分是人体需要的好东西,所以叫它是“水谷精微”。水谷,这是原料,精,是这东西对人体重要,宝贵,是好东西,生命全靠它呢。微字有意思,拿来一碗大米饭,拿来一锅炖肉,我们都看不出来者里面到底哪些是好东西,就是精。可是,肯定这里面有精,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肯定有,就是很细很小的吧,所以说它“微”。合起来就是精微。
这些精微怎么从水谷中分离出来,怎么布散到人体周身,古人不知道,但知道肯定有这个过程,肯定有负责这个工作的器官,先就认为是脾负责吧。
这是第一个问题。


2,水谷连稠带稀,从一个口进去,却从两个口分别出来,这事有点古怪了。怎么回事?拉开肚子看看。
拉开肚子以后,发现两个出口分别对应膀胱和大肠,膀胱里是水液,大肠里是粪便。
就是说,稀的和稠的在上头小肠那里就分开了。
小肠怎么把稠稀给分开的,稠的我们可以看出来,顺着小肠就下到大肠了,水液怎么就跑到膀胱了呢?


拉开肚皮也看不出来,就是现代人用解剖方法,也看不出来。怎么办啊?




点评

古人看不出来小肠如何泌别清浊,但古人可以肯定,泌别清浊这个工作是在小肠完成的。这也很了不起了,两千来年前的事。 小肠泌别清浊,这是古人的发现。由此,心火下移小肠,出现小便热像,也好理解了。 但是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23 23:36
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23 21:1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3
 楼主| 发表于 2018-5-23 21:18: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5-23 21:48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8-5-23 20:14
千总解读小肠泌清别浊有点绕,也有些含糊。我们学习和解释古人的论述,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也不要神化古 ...

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经脉别论可以说是对不同生畜胎育情况分别归纳而论之。从毛脉合精来讲,其形体没有特长的皮毛,一胎较多所生不是一个,其形体若有特长皮毛,一胎较多只生一个。毛脉合精,可能谓此。行气于腑,当谓奇恒之府。

补充内容 (2018-5-23 22:34):
因此本篇便说出了皮肤脏腑同理的切近关系。如:若人能养慎,。。。。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会通元真之处,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

补充内容 (2018-5-23 22:40):
也是天人合一,理所当然。

点评

您引的这段经文,也没有说小肠如何泌别清浊啊?您有心得,欢迎介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23 23:30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4
发表于 2018-5-23 23:30:52 | 只看该作者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5-23 21:18
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 ...

您引的这段经文,也没有说小肠如何泌别清浊啊?您有心得,欢迎介绍。

点评

不要苛求古人,古人不可能描述到分子原子水平。但是古人已经认识到食物在小肠被吸收和分布了。  发表于 2018-5-24 05:39
25
发表于 2018-5-23 23:35:2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6
发表于 2018-5-23 23:36:04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8-5-23 20:14
千总解读小肠泌清别浊有点绕,也有些含糊。我们学习和解释古人的论述,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也不要神化古 ...

古人看不出来小肠如何泌别清浊,但古人可以肯定,泌别清浊这个工作是在小肠完成的。这也很了不起了,两千来年前的事。


小肠泌别清浊,这是古人的发现。由此,心火下移小肠,出现小便热像,也好理解了。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心火下移小肠,小肠内有清有浊,那时候还没有分开,热只传于清者,只表现在小便上,没有传于浊者,没有表现在大便上,这不好理解。
大肠有热,表现为协热下利,没有说和心火有关系。按说,大肠的热,也是从小肠来的,这个是一个疑问。

点评

泌别清浊应该是在肾中完成的。  发表于 2018-5-23 23:53
27
发表于 2018-5-23 23:57: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气二三四 于 2018-5-24 00:08 编辑

难得一见 会有人仔细看书  太阳之为病  和 太阳病  张机不至于没事闲的多加俩字。这里 关键就是“之”字。 如果学医开始时 学字 知道 “之”字 是“(经)气“,就简单多了。 太阳之【 气→ 阴→本++脉】为病  症状可不同 症状除了太阳病 还可以是太阴病, 阳+阴【明===曰月-阴】病 。  ----紧扣 平脉辨证   同理 症同脉不同  按脉不同处置。伤寒读到这程度,基本就明白(开始明白)《伤寒》是本傻瓜书了,《伤寒》读起来就开始有意思了。

点评

谢谢提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24 20:15
28
发表于 2018-5-24 05:30:49 | 只看该作者
文地清风 发表于 2018-5-23 13:18
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 ...

感谢“文地清风”先生,他引用的一段经文很有意义,它比较详细地描述了食物营养在人体内吸收和分布的过程。限于古人的条件,不可能深入到分子和原子水平,但已经比较详细的认识和描述了食物营养在小肠被吸收后在人体的走向。
食气入胃,散精于,淫气于筋。
食气入胃,浊气归,淫精于脉。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藏,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
----以上所述,就是营养被吸收后的走向和分布。
29
发表于 2018-5-24 05:44:20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8-5-23 12:14
千总解读小肠泌清别浊有点绕,也有些含糊。我们学习和解释古人的论述,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也不要神化古 ...

欢迎这样结合临床,认真思考问题。赞一个!限于古人的水平,认识和描述到如此地步,已经难能可贵了。再详细的消化吸收过程,不妨参考一下现代生理学。中医药发展,就不能只局限于古人的认识,还应结合现代人的认识。只有古今结合,才能更详尽的、正确的认识人体!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0
 楼主| 发表于 2018-5-24 12:37: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22-10-15 01:28 编辑

祖国医学能臆说吗,从传统来讲,太医,伴君如伴虎。没有札实的基楚,医道何行。这不是一朝一代而为。中医关于生命认识,比类取象,多从卵生,胎生生物胚胎发育情况观查得来。其口唇不完整卵生,胎生者,以舌引水,四肢无力,为少阳之体。口唇完整,以唇引水,其四肢力强,为阳明之体。生物以舌引水为少阳者:乃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类。是厥阴之表少阳类生物。阳明者,以唇引水,则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才为脾主肌肉  ,主四肢的理论根据。

点评

没听懂,请详解。  发表于 2018-5-24 15:5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5 21:37 , Processed in 0.06767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