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32|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印会河教授运用河间地黄饮子经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8-10 14:3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8-8-10 20:54 编辑

印会河教授运用河间地黄饮子经验
河间地黄饮子(源于《宣明论》)
[方药组成]
熟地lO克,山萸内1O克,麦冬12克,石斛15克.远志6克.菖蒲10克,茯神10克,五味子10克,内苁蓉10克,内桂3克,熟附片lO克,巴戟天10克。[功用]
温补肝肾。
[主要症状]
四肢不收或下肢步伐不整,下地如踩棉花,易倒,手握不固。携物可自行丢弃.患肢肌肤有麻木感或闪电样痛,亦有语言不利者。舌淡,脉虚弱

[辨证要点] 本证是因肝肾两虚。肝主筋、肾主骨,筋骨不用,敞见肢体瘫痪、手足瘘废而不收引;阳气不能使气血布达于外.故肌肤麻木、甚则疼痛;由于肝所主之筋膜失去应有的作用,不能控制舌的运动.故语言不利。

[适应证] 脊髓疾病、神经梅毒、脊髓痨。

[验案]
刘某,女,32岁,中日友好医院病案号855797。初诊;1993年7月12日主诉:双下肢共济失调7~8年,加重2~3年。病史患者七八年来双下肢瘗软无力。共济失调,走路如踩棉花。经常跌倒。生活不能自理,失眠多梦西医诊断为:慢性感觉性、共济失调性周围神经病变经长期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故来中医治疗。
检查:神志清楚,语言流利,步态不稳,不能直行,摇摇欲坠地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无力。
辨证:肝肾两虚,筋骨不荣。治法:温补肝肾处方:熟地12克.山萸内9克,石斛18克,麦冬l2克,五味子l0克,菖蒲l2克.远志6克.茯苓15克,菠苁蓉l0克,上官桂3克,熟附片15克.巴戟天10克,丹参15克,鹿角(霜)胶9克(化冲) 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二诊:1993年7月20日患者未来,其夫代述:药后两下肢走路较前有力,步态较前稍稳,要求继续服用上方。原方l4剂,服法同前。

[按语] 该患者下肢无力.共济失调,步态不稳中医辨证属于肝肾两虚,筋骨失荣,故以内苁蓉、巴戟天、鹿角霜、肉桂、附子补肾壮阳;熟地、山萸内、五味子养肝敛气;石斛、麦冬生津;菖蒲、远志、茯苓益心气,醒神益智。全方滋肾养肝、益心宁神;由于患者病之己久,故需多服尚能取效。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16
发表于 2018-8-14 20:27: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8-8-16 21:54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8-14 19:36
本例应该属于风痱。地黄饮子就是治疗这类病证的代表方。
--------------------------------------痱者, ...

您说的这个痱与痹,也是对的。
痱这词,在表示病名的时候,《内经》表示的是一种瘫痪为主症的疾病,隋唐表示这种病时,用的是“风痱”,与《内经》说的应该是一种病,两种说法都是类似于中风后遗症的疾病,但和中风不同。近现代中医认为是脊髓病变,也有的报道是脑萎缩之类的疾病。总之,和中风一样,都是西医的神经系统疾病。
痱表示的另一个疾病,就是您举出来痹症。
痱还在皮肤病上表示皮肤出来的小疹子。
15
发表于 2018-8-14 19:36:56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8-8-14 10:11
中医风字一词,含义甚多,除过皮肤外科病、外感表证,大部分内科病和西医的神经系统有关。
中风、风痱、风 ...

本例应该属于风痱。地黄饮子就是治疗这类病证的代表方。
--------------------------------------痱者,痹之别名也。因营卫素虚,风入而痹之。故外之营卫痹,而身体不能自收持,或拘急不得转侧;内之营卫痹,而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疼处。因从外感来,故以麻黄汤行其音卫,干姜,石膏调其寒热,而加穹,归,参,草以养其虚。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10:27: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8-8-14 02:32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8-14 01:35
先生中西贯通,学识渊博,请教此案为哪种风?

先生言重了,我只是个一般大夫,孜孜以求罢了。
惊风,是小儿科常见的一种症候,临床上凡是以抽搐,麻痹,瘫痪等为主要症候的,总称为惊风。并根据“阳动而速,阴静而缓”的原理,将惊风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
慢惊风,多出现于久病或重病之后,或服用寒凉攻伐药物过多,以致损伤脾胃,土虚则肝木乘之;或肾虚髓空,筋骨失养,所导致的以抽风、萎软,形瘦、腹泻等为主要证候。亦多见于3周岁以内的小儿。慢惊风来势缓慢,以反复抽搐,或长期痴呆,萎软为特征,基本上没有发热,或仅有低热。治疗:以培补脾胃,扶元固本为主。地黄饮子根据病情,常可以选用。
13
发表于 2018-8-14 10:18:41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8-8-14 02:11
中医风字一词,含义甚多,除过皮肤外科病、外感表证,大部分内科病和西医的神经系统有关。
中风、风痱、风 ...

风痱与中风,西医病因不同,中医在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和风痱的辨证治疗也不同。但中风后遗症期有的证型与风痱治法一样,地黄饮子就是治疗这类病证的代表方。

一一病因不同,疾病过程中的部分病理过程或状态相同。
12
发表于 2018-8-14 10:15:22 | 只看该作者
《灵枢·热病》:“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
现代中医西医,对此也是绝大部分不能治愈,但治疗有一定效果。中医的效果比西医好一点。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1
发表于 2018-8-14 10:11:5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风字一词,含义甚多,除过皮肤外科病、外感表证,大部分内科病和西医的神经系统有关。
中风、风痱、风懿、风痹、风搐、惊风、风喑…………一下子也数不完。
本例应该属于风痱。


风痱与中风,西医病因不同,中医在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和风痱的辨证治疗也不同。但中风后遗症期有的证型与风痱治法一样,地黄饮子就是治疗这类病证的代表方。


还有现在的其他老年神经类疾病,震颤麻痹、痴呆、脑萎缩等等,中医常用地黄饮子当基本方。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0
发表于 2018-8-14 09:35:46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8-14 04:17
中医关于“风”的病很多,证型也很多,比如惊风,就可以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而慢惊风,又可以分为很多证型 ...

先生中西贯通,学识渊博,请教此案为哪种风?
9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04:17: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8-8-13 20:30 编辑

中医关于“风”的病很多,证型也很多,比如惊风,就可以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而慢惊风,又可以分为很多证型。

惊风(慢惊风)的辩证分型:

1.土虚木亢症状:神疲面黄,嗜睡露睛,四肢不温,阵阵抽搐,大便清稀,舌质淡,苔白,脉沉弱。

证候分析:久泻脾阳不振,则神疲面黄,大便清稀。阳虚则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弱。土虚木旺,则阵阵抽搐。脾虚则嗜睡露睛。

2.阴虚风动症状:形瘦低热,手足心热,肢体拘挛或强直,时有抽搐虚烦便干,舌质红少津,苔光剥,脉细弦数。

证候分析:为急惊风或其他热病,经久不愈转化而成。热久伤阴,肝肾俱虚,虚风内动,故肢体拘挛强直,时有抽搐。阴虚则低热,形瘦,大便于结,舌红少津等。

3.气血两虚症状:肢体困惫,精神疲乏,身热起伏,语声低怯,面黄多汗,时时下利,手足搐搦,舌淡嫩,苔薄,脉沉细。

证候分析:肌肉筋脉及关节的正常活动,需气血儒养,病久气血虚亏,出现肢体困惫,精神软弱,语声低怯,面黄多汗。气血已虚,加上时时下利,又伤津液,津血同源,血不养筋,故搐溺不已。舌淡嫩,脉沉细,为气血两虚之象。

4.脾肾阳衰症状:面色(白光)白,因门低陷,神萎昏睡,口鼻气凉,额汗涔涔,抚之不温,四肢厥冷,手足蠕蠕震颤,大便清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肾阳衰微,阳气不运,故面(白光)神萎,口鼻气凉,四肢厥冷,额汗涔涔。脾土衰败,肝木侮之,虚风内动,故手足蠕动瘛疭.脾阳虚而寒湿内盛,则大便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均为脾肾阳衰之象。

点评

先生中西贯通,学识渊博,请教此案为哪种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4 09:35
8
 楼主| 发表于 2018-8-14 04:11: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8-8-13 20:13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8-13 14:48
[按语] 该患者下肢无力.共济失调,步态不稳中医辨证属于肝肾两虚,筋骨失荣,故以内苁蓉、巴戟天、鹿角霜 ...

不是一个【肝肾两虚】能说得清的,似有中风之象。千总是临床大师,请道其祥。
-----------------------------------------------------------------------
谢谢一吐先生谬奖,不过此例所述患者,【肝肾两虚】与“中风”并不矛盾。中风是病名,【肝肾两虚】属于证型,或病因。
引起中风的原因很多

西医分析中风的病因包括: 1.血管壁病变; 2.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成分的改变; 3.心脏病:尤其是房颤; 4.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 5.长期吸烟。 中风的发病原因还与年龄、种族、性别有关,男性相对比女性发病率要高,年长的比年轻的要发病率高,亚洲人就比西方人发病率要高等。

中医方面,根据中风病证候特征可分为1) 风痰阻络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喁斜,言语謇涩 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2) 痰热腑实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喁斜,言语謇涩 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3) 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喁斜, 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舌苔薄 黄,脉弦有力。(4) 气虚血瘀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喁斜,言语謇涩 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面色咣白,气短乏力,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5) 阴虚风动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喁斜,言语謇涩 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痩,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6) 痰热内闭清窍证症见:起病急骤,神识昏蒙,鼻鼾 痰鸣,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拘急,项强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甚则手足厥冷,频繁抽搐,偶见呕血,舌质红绛、舌苔褐黄 干腻,脉弦滑数。(7) 痰湿蒙塞心神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喁斜,言语 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神识昏蒙,痰鸣漉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二便自遗,周身湿冷,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 滑缓。(8) 元气败脱证症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 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痿,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1 16:00 , Processed in 0.05805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