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33|回复: 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吧来吧,冲着我来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发表于 2018-9-9 15:5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萧铁、仁海,你们来吧来吧来吧,冲着我来吧!我和你们单挑,不要任何人参加!二位敢吗?
       条件是学术讨论,运用学术语言。从现在开始,在中医理论内讨论问题。我们轮流出题目,一个问题讨论结束,再出下一个题目。我料定你们不敢。

点评

之前的题目还未讲完呢。之前的题目是:论坛管理层不应做恶势力的保护伞,你自己已亲口承认就是恶势力,一副有恃无恐的架势,想听听管理层怎么说。  发表于 2018-9-9 16:44
47
发表于 2018-9-28 08:42:02 | 只看该作者
dffaaoo 发表于 2018-9-10 06:29
是工农兵大学生?

工农兵大学和“老三届”毕业者,由于时代环境原因,水平太臭。一直不被人们看好(此论坛上似有几人)。
46
 楼主| 发表于 2018-9-11 07:04:45 | 只看该作者
        把五行说成是机械循环论,是他们自己的错误理解。其原因是自己头脑中的机械唯物论作怪;其次是因为自己的学识不足,不知道阴阳五行之外的哲学理论、科学理论、宗教理论……一切理论都不是绝对正确的绝对真理。
45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22:51:54 | 只看该作者
       先生对于五行的认识有偏差。五行必须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五行不是机械的套用。茯苓,味甘,按照五行学说治疗脾的病症,但是,在临床上心、肺的病症也有使用的,有主次之分。这正是五行学说不是机械的套用的具体表现。
       许多人认为:五行是机械循环!实际上这是他们自己的错误理解。五行必须与临床实际相结合,生克乘侮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生(克),在另外的情况下不能生(克)。余类推。
44
发表于 2018-9-10 20:33:29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9-10 20:16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甘(脾土) ...

谢谢回复,我认为您这样的思考,就非常的值得肯定。淡味入心,入肺,入脾了,那还要五味入五脏的价值吗?五行学说,真的不值得再思考和认识吗
?

点评

先生对于五行的认识有偏差。五行必须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五行不是机械的套用。茯苓,味甘,按照五行学说治疗脾的病症,但是,在临床上心、肺的病症也有使用的,有主次之分。这正是五行学说不是机械的套用的具体....  发表于 2018-9-10 22:42
43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20:16:05 | 只看该作者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甘(脾土)淡平,入心、肺、脾经。入心脏?入大脑皮层?入血液循环系统?入脾脏?……  
42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20:08:14 | 只看该作者
       《金匮要略》开篇第一章: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五脏六腑,是不是有五行学说的内容,心肝脾肺肾是不是五行中的心肝脾肺肾,难道是西医的心脏、脾脏、大脑、交感神经、股动脉……??
41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20:02:02 | 只看该作者
      先生们把中药书翻开看看,哪一味药没有标明四气五味,入经归脏。脏象经络就是阴阳五行在中医里理论中的具体运用。

点评

书本的奴隶  发表于 2018-9-10 21:24
40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19:58:24 | 只看该作者
        做个稀里糊涂的中医,不知道四气五味凭经验开处方,治疗好几个病人,完全可以。也可以养家糊口,朋友满座,不必要人至察而无友。

       中医理论不能因此而废。你不用、你不会用、你反对……,中药的四气五味照样存在。

点评

纸上谈兵  发表于 2018-9-10 21:23
39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19:49:39 | 只看该作者
      四气五味

       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四气指药物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五味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药味。每味中药的四气五味都不同,因而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四气五味理论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序录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书中以四气配合五味,共同标明每味药的药性特征,开创了先标明药性,后论述药物功效及主治病证的本草编写体例,奠定了以四气五味理论指导临床用药的基础。
       五味
      是医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用五行学说总结归纳而成的。药物的五味是通过长期的用药实践所获得的疗效而确定的。它不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也是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内经》认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关于五味所代表的药物作用最早的总结和概括。经后世医家不断补充和发展,五味所代表的药物作用及主治病证日臻完善。
38
发表于 2018-9-10 19:12: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8-9-10 19:16 编辑

其实,我有这么样的一个感觉。按理说,中西医老先生,作为研究中医学的西医,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我们临床中医,如果太和老先生叫真,算不算是欺负人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8 05:19 , Processed in 0.0529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