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lyyjj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怕丢人一齐发

[复制链接]
117
发表于 2018-9-20 09:27:55 | 只看该作者
要有根据,不同意胡联系。
是不是以后有病了,给祖宗烧香也治病呢?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8-9-20 09:24:27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9-20 04:55
在这篇论文里,研究者用了哪些量子力学的技术呢?您指点一下我好学习。
------------------------------ ...

千总啊,老师不是百科全书。我是中医课程的老师,说句夸口的话,只要是中医院校课程里的问题,谁提出来我也敢回答,知道的直接答,不知道的我努力现学,还可以向论坛里各位请教。
可是这个量子纠缠,就不是我这个“老师”能讲了的,我估计,把张仲景请回来也不行。
您在前面说:
东直门医院的几位针灸大夫勇敢的运用量子纠缠理论来联系针灸临床,确实是很大胆,很超前。不管成功与否,这种第一个吃螃蟹的尝试是值得赞许的。
我就想您是不是懂一些量子纠缠理论,所以请教您。也不知道您是不肯教还是不想教。

点评

尊敬的李老师,您以为我是百科全书吗?  发表于 2018-9-20 12:19
115
发表于 2018-9-20 07:23:38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8-9-19 23:09
千总和李老师这来回问答算是“量子纠缠”的一种吗?如果不是,不如咱们命名一个新词如“中医纠缠”或什么 ...

   你们如果想要知道取象比类,我可以解答你们的一切问题。另外发帖,专门讨论。请。

点评

你发吧,我一定支持。  发表于 2018-9-20 09:25
114
发表于 2018-9-20 07:09:20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9-20 04:55
在这篇论文里,研究者用了哪些量子力学的技术呢?您指点一下我好学习。
------------------------------ ...

千总和李老师这来回问答算是“量子纠缠”的一种吗?如果不是,不如咱们命名一个新词如“中医纠缠”或什么的,以此推动科学界研究人员学会“取象比类”一下,或可启发他们搞出个什么创新突破亦未可知,届时中医思维定可震惊世界,论坛与有荣焉。




点评

你们如果想要知道取象比类,我可以解答你们的一切问题。另外发帖,专门讨论。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20 07:23
113
发表于 2018-9-20 04:55:5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8-9-19 02:06
千总,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医吗,您是一贯提倡的,我也是一贯支持您这个观点。
在这篇论文里 ...

在这篇论文里,研究者用了哪些量子力学的技术呢?您指点一下我好学习。
----------------------------------------------------------------------------------------
谢谢李老师再次惠顾和答复

不过,大家都是知道,您是位老师。老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作为老师,您不主动解释问题,却一再向我发问,您是想考我吗?还是想难为我呢?

我不是物理学家,更不是量子力学专家,而且这个问题是您发表的,你作为老师,说他们的研究“丢人”,若他们真的错了,哪些地方违背了量子力学的原理,您应该指出来才是啊!以理服人,才是好老师;只会骂人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点评

千总和李老师这来回问答算是“量子纠缠”的一种吗?如果不是,不如咱们命名一个新词如“中医纠缠”或什么的,以此推动科学界研究人员学会“取象比类”一下,或可启发他们搞出个什么创新突破亦未可知,届时中医思维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20 07:09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22:43:01 | 只看该作者
讲一段取象比类:


甲:您这说相声的什么事全都知道,对吗?
乙:唉,一般的事我们倒是全都有个研究。
甲:那我问问你,蛤蟆你看见过吧?
乙:谁没见过蛤蟆呀。
甲:你说为什么它那么小的动物,叫唤出来的声音会那么大呢?
乙:那是因为它嘴大肚儿大脖子粗,叫唤出来的声音必然大。万物都是一个理。
甲:我家的字纸篓子也是嘴大脖子粗,为什么它不叫唤哪?
乙:字纸篓是死物,那是竹子编的,不但不叫,连响都响不了。
甲:吹的笙也是竹子的,怎么响呢?
乙:虽然竹子编的,因为它有窟窿有眼儿,有眼儿的就响。
甲:我家筛米的筛子尽是窟窿眼儿,怎么吹不响?
乙:因为圆的扁的不响。
甲:戏台上打的锣怎么响啊?
乙:它不是中间有个脐儿,怎么不响?
甲:我们做饭的锅也有脐儿,怎么不响?
乙:它是铁的,不响。
甲:庙里的钟也是铁的,怎么响?
乙:它不是挂着哪,钟悬则鸣。
甲:我家秤砣挂那儿了,咋没想过?
乙:十年也响不了,死固膛的不响。
甲:炸 弹怎么响啊?
乙:炸 弹里边不是有药吗?有药才响哪。
甲:药铺尽是药,怎么不响?
乙:往嘴里吃的不响。
甲:泡泡糖怎么响?
乙:因为它有胶性,能响。
甲:胶皮鞋怎么不响?
乙:它挨着地,那响不了。
甲:三轮车带放炮,怎么响了?
乙:那它里边有气呀!
甲:咱俩说这么半天,你有气没有?
乙:有气。
甲:怎么不响?
乙:我呀——

点评

这段相声的名字叫《蛤蟆鼓》。我上小学时表演过。👏👏👏  发表于 2018-9-20 07:28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8-9-19 20:50:53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8-9-19 16:53
取象比类,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反复检验,才能得出正确结论。科学实验是在取象比类的基础上,人为的 ...

这好示范,大黄泻下、黄连清心、白术健脾……你随便找一个,给咱们从取类比象、取象比类、科学实验、反复检验等等,讲上一个就行。我看你怎么取象比类。
110
发表于 2018-9-19 18:52:12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8-9-19 09:37
我们做工程的,每发生一次意外,就要做个源头分析,叫root cause analysis,找出发生问题的根源所在,从 ...

    夸夸其谈,你知道什么是:取象比类?取类比象?取象建类?取象归类?格物致知?你知道不知道:取象比类与科学实验之间的关系?与形式逻辑之间的关系?与实践论之间的关系??
     中医与中国古代、现代有许许多多人研究取象比类,你那么一点点小聪明,改良人家的查询工具,不值一提!

        看你也与修铁路的差不多。

点评

莫名其妙。  发表于 2018-9-19 20:47
这又奇了,我那小工具与此事毫无关系,大概有人突然觉得自己武功一夜间被废,精神有些错乱?  发表于 2018-9-19 20:26
109
发表于 2018-9-19 17:37:24 | 只看该作者
柳之心 发表于 2018-9-19 15:27
电子大力丸、麦克斯韦方程内经电磁场、五味电磁场、纳米砭石、量子纠缠针灸......

如果说这是科学研究, ...

我们做工程的,每发生一次意外,就要做个源头分析,叫root cause analysis,找出发生问题的根源所在,从根本上去杜绝问题发生的条件,所以现代的产品大至汽车小至家电,能够不断改进,除了在技术上的突破,这个排除源头失误的做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从源头分析的方法去看,这个“取类比象”的思维方式确可说是源头之一。如枊先生所说,这思维方式在整个科学理论的形成中充其量只能算是启发灵感,实际要能成为科学理论还需要严格的论证。这就是改革开放对传统思维方式所起改造作用的二条关键论述之一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另一条是“实事求是”)。中医界在4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基本上是在关起门来搞意识形态斗争,所以,思维方式基本上仍然是原地踏步,以致一些中医人好像觉得把“取类比象”捧成“东方科学”的瑰宝就有了正当性似的,所以可以说,这是此一中医“量子纠缠”事件发生的思想根源之一。

不过,如果中医人一早就有这个所谓“子病针母”的实践,由此类比出量子纠缠理论,那当然是中医人和“取类比象”的伟大成就了,估计你不用吹“东方科学”,现代科学工作者们都要抢着找个老中医拜师了。

但可惜的是,过去不断发生的这些中医奇葩创新(除了那个五行论断飞机故障外),却不是用中医原理向现代科学进行类比的创新,而只是一些人把中医另一个传统 一 对不明机理的现象做个黑盒子贴个标签 一 简单拿过来进行所谓科学创新的包装操作。所以,严格地说,说这些人做了“取类比象”的研究恐怕还是抬高了他们。因为任何人都可百度出一些量子纠缠的科普解说,如果读完抽出几个专业术语就可随意贴标签,那这前沿科学就没啥意义了。

由此观之,即使“取类比象”有其价值,怎样与像这案子所揭示的、类似“奸商”的包装操作划清界线,值得继续深入探讨。


点评

夸夸其谈,你知道什么是:取象比类?取类比象?取象建类?取象归类?格物致知?你知道不知道:取象比类与科学实验之间的关系?与形式逻辑之间的关系?与实践论之间的关系?? 中医与中国古代、现代有许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9-19 18:52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08
发表于 2018-9-19 16:53:02 | 只看该作者
   取象比类,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反复检验,才能得出正确结论。科学实验是在取象比类的基础上,人为的控制一定的条件把现实缩小或者简单化(模型),重复取象比类,验证取象比类的方法。所以取象比类是科学实验的基础,科学实验是取象比类的验证或者说延伸。科学实验得出来的结论,还需要社会实践的检验,但是这个过程就要短得多,可靠的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3 22:18 , Processed in 0.05075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