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936|回复: 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0-16 23: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中医(学)在古代属于方技(之学)。科学一词,源于西方,是近二百多年的事,在中国古代属于术数与方技(之学)。在中国古代术数与方技(之学)中,既有科学,亦有迷信!


点评

说的很对!  发表于 2018-11-17 17:25
名词表达不同  发表于 2018-10-22 18:51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6 23: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术数与方技——链接如下: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age%3D15&page=7
3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6 23: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数术与方技统称为方术,属于古代的科学技术。
李零说:“我们要知道,欧洲传教士来华传教,他们是靠科学来传教。科学虽不等于方术,但在文化比较的谱系上,其位置却是对应于巫术和方术。他们的术,古代不如我们,但现代比我们发达。在科学的面前,我们的方术像巫术。”(《中国方术正考》)


点评

什么是方?什么是术?不懂的就是巫术吗?  发表于 2018-10-17 08:28
4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6 23: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零又说:“它既是中国古代科技的源泉,也是中国古代迷信的渊薮。”

点评

错!方术源于生命,生命是迷信吗?  发表于 2018-10-17 08:30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8 18: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中医学传播到世界各地,对当地民族医学的诞生和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而在世界传统医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医学的某些理论和认识,如整体思想、体质理论等,正在影响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亦具有浓厚的社会科学的特点,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交融的医学科科学。

1、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或本质的学科。中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主要探讨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规律等,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

2、 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人不仅具有自然物质(生物)的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由此引起一系列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医学问题。社会环境的变更,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变化,对人体的身心健康常产生较大影响。因而中医学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属性。

3、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中最一般的共同规律的科学。任何一门自然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哲学的作用。中医学发祥于中国古代,受当时的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了当时的哲学成就,用当时盛行的哲学思想如精气、阴阳、五行等,阐述关于生命、健康、疾病等一系列医学问题,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4、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除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起到过重要作用外,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物候学、农学、生物学、矿物学、植物学、军事学、数学以及酿酒技术、冶炼技术等,都曾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起到过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气象学知识促进了六淫病因学说的产生,兵法知识奠基了治病原则与方法的形成,对四时物候变化的认识促成了“天人相应”思想的建立等等。

(以上内容见于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绪论》)

点评

不要那么复杂,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实际就两个,一个是医学,一个是科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19 11:29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19: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董建军 发表于 2018-10-22 18:52
古人把科学还叫“淫巧”。

《尚书》谓之“奇技淫巧”!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22: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灵枢·邪客》云:
黄帝问于伯高曰:愿闻人之肢节,以应天地奈何?
伯高答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
天有日月,人有两目。
地有九州,人有九窍。
天有风雨,人有喜怒。
天有雷电,人有声音。
天有四时,人有四肢。
天有五音,人有五藏。
天有六律,人有六府。
天有冬夏,人有寒热。
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
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女子不足二节,以抱人形。
天有阴阳,人有夫妻。
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
地有高山,人有肩膝。
地有深谷,人有腋腘。
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
地有泉脉,人有卫气。
地有草蓂,人有毫毛。
天有昼夜,人有卧起。
天有列星,人有牙齿。
地有小山,人有小节。
地有山石,人有高骨。
地有林木,人有募筋。
地有聚邑,人有腘肉。
岁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节。
地有四时不生草,人有无子。
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

金栋按:科学有不同的历史形态。二千年之前的科学理论——特别是关于生命现象的——只能表现为自然哲学形态。如上所云,同道认为这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吗?这是典型的“天人相应”观之自然哲学思想!

自然哲学,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前身,主要是思考人面对的自然界的哲学问题。包括自然界和人的关系,人造自然和原生自然的关系,自然界的最基本规律等。其中不少理论奠定了今日物理学的基石。不少近代的名人,如英国科学家牛顿、德国哲学家黑格尔都曾为自然哲学编写过著作。牛顿为经典物理奠基的名著就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百度百科)

为何会出现《灵枢·邪客》篇这段“天人相应”之比附内容?正如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所云:“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及《官制象天》所云:“求天数之微,莫若于人。”即“人副天数”。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23: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人相应:
“指人体与大自然有相似的方面或相似的变化。《灵枢·邪客》:‘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其主要精神揭示在预防疾病及诊治疾病时,应注意自然环境及阴阳四时气候等诸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影响。例如在辨证论治时,必须注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汉典》)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23: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云:
“求天数之微,莫若于人。人之身有四肢,每肢有三节。三四十二节,十二节相持而形体立矣。……一时之中有三长,天之节也。人生于天而体天之节,故亦有大小厚薄之变,人之气也。”

《淮南子·天文训》云:
“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窍;天有四时以制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节;天有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十节。”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23: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之首(头)为何是圆的?足(脚)为何是方的?因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同道认为这是科学吗?为什么?

点评

也不能说不科学,有人地是圆的就科学,但几千年前有人说地是方的,那是没有航海,没天文观测,全凭肉眼的小泛围观察,观察者也没有歪曲所见所闻,小泛围内地是方的,是正确。 就像牛顿定定律也只适用于一定的泛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23 00:1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惟圣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王冰注:“头圆故配天,足方故象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22 23:21
看看明代大医学家张介宾是怎么说的。 张介宾《类经三卷·藏象类十六·人身应天地》云:“圆者径一围三,阳奇之数;方者径一围四,阴偶之数。人首属阳居上,故圆而应天;人足属阴居下,故方而应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22 23: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9 04:39 , Processed in 0.06832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