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008|回复: 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舌头开裂,舌苔厚,有裂痕是什么原因?怎么调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3 12:3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舌头开裂,舌苔厚,有裂痕是什么原因?怎么调理?
      舌头上有类似裂纹的痕迹,这就是中医说的裂纹舌,舌头的这种表现症状说明身体出问题了,那么,舌头开裂是怎么回事呢?
      舌头开裂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舌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开痕,故裂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实际表现
参考文献编辑
[1]邓铁涛.中医诊断学,第5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4.
[2]钱心如,陈依萍,胡庆福,等.齿印舌的舌蕈状乳头计数及舌尖微循环观察[J].天津中医,1990,7⑶:34-35.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有些人光彩照人,容光焕发,精神抖擞,神采奕奕,看起来精气神十足,健康满满。

这究竟是为什么?别人活力十足,健康美丽,而自己却像中了“毒”一样,萎靡不振,满身的小毛病呢?
研究发现舌头开裂只是脾虚湿气重的其中一种表现,你还可以反观下自己,会发现经常困倦乏力,舌苔开裂白胖,早上不爱起床,饭后易犯困,头晕头痛等症状,看起来满身都是毛病。

如果你去检查,也发现不了什么重大问题;可是你可能每天都会受到下面这些小毛病的折磨:


这些小毛病,往往从西医上无法解释,但是如果你了解医典上的“湿、热、毒”,就会恍然大悟,舌苔白厚,舌头开裂这可能都是“湿、热、毒”惹得祸。

什么是湿热毒?
湿气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一,自古有“千寒易除,一湿难去”的说法。人如果夏秋淋雨涉水或在潮湿的环境中,湿气就会通过呼吸道、皮肤毛孔等入侵体内,在各个脏腑组织之中“安营扎寨”,并“长期居住”。

一个人长期被湿气困扰,湿气会久蕴化热,这就是医典上所说的“热”。身体受热之后会出现非常多的类似上火的症状,如:大便不成形、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牙痛、咽喉痛,头晕,头发油腻,苦干口苦,头发皮肤油腻......

毒是人体内多余的垃圾,因饮食不节、居处潮湿等,造成体内湿热蕴积,热盛成毒。

湿热毒对人有哪些危害呢?
湿热毒被称为万恶之源,健康杀手。那么湿热毒对人有哪些危害呢?

一、有损形象


湿热毒对容貌影响之大,难以想象,青春痘,面色灰暗、油光,毛孔粗大,眼袋,色斑,酒糟鼻等面部问题以及身材走形等,湿热毒都难辞其咎,湿疹,荨麻疹也与湿热毒关系巨大。

二、精神萎靡


湿热毒会让人倦怠,头晕,没有精力,对其工作和事业都产生较大的影响。当你的同事精力满满,而你全身不适,无心工作,会被同事和竞争对手远远甩开。

三、心烦意乱


湿热毒导致人心情变差,一个人的心情会影响整个人,甚至是身体健康。长期的抑郁心情,使人食欲减低,做任何事都没兴趣,从而丧失生活目标,诱发身体的其他问题。

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有“湿热毒”?
湿热毒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人长期被湿热毒困扰而浑然不觉,如果你伸出自己的舌头,观察下舌头的边缘,如果舌头表面开裂或者有白白的舌苔和齿痕,就像下面这种,那么你体内已经有湿热毒了。



湿:

1.舌头表面开裂,舌苔白厚,大便不成形。
2.食欲不好,容易反胃、恶心,消化不良。
3.常常觉得呼吸费力,胸闷!
4.常感心烦意乱。睡眠质量不好,稍有动静就会醒过来,或突然莫名地醒过来。
5.身体发沉,四肢无力,昏昏欲睡、没有精神,头晕。
6.眼睛容易疲劳、酸痛,或视力减退。

热:

7.头发才1~2天没洗,就油腻腻的,有头屑。
8.面色发黄、发暗,油腻,泛油光。
9.口干、口苦,口臭,有异味,泛酸。
10.牙齿比较黄,没有光泽。而且牙龈色红,口唇也偏红。
11.爱出汗,而且汗味重、体味大。
12.常觉得身体发热,皮肤发烫,尤其是手脚心爱发热出汗。

毒:

13.大便燥结或是黏滞不爽不成形;小便短黄。
14.皮肤起痘,长斑,湿疹,瘙痒,荨麻疹反复发作。
15.肥胖,有小肚子,游泳圈。

如果你符合上面15种中的很多种,那么,就说明你正在受湿热毒的严重侵害,清除湿热毒就刻不容缓。

否则湿热毒会夺走你美好的生活,让你满身都是毛病。

更重要的是,湿热毒缠身的人浑身没有精神,灰头灰脸,在职场上和事业上往往力不从心,被同事和竞争对手远远甩开。

对女性来说,湿热毒会造成容貌上的损伤,头发油腻,满脸油光,长斑长痘,对自己的爱情,婚姻,事业都极为不利,没有一点竞争力。而且湿热毒引发多种生理问题,让女性饱受折磨。

如何才能摆脱“湿热毒”呢?
之前我对湿热毒一点概念都没有,嘴里经常长疮,脸上,后背长满痘痘,满脸油腻,毛孔粗大,真是糟透了,但是这些都没有引起的重视。

当天气转凉时,湿气重、舌苔白腻、齿痕严重、大便不成形等总是反复发作,使我心烦意乱、头晕犯困、精力不济,严重影响了我的工作;而我的竞争对手却精力充沛、雄心壮志,这让我不得不做出改变。

最终我还是把湿热毒这个难题给解决了。我一个朋友湿气很重,常年固定找一个老师调理,于是带我去看了看。

名医给我开了一个食疗除湿热毒的方子,名医说:每天三次,每次一袋,十天到十五天就能感觉到效果,但是不要停,至少坚持28天,湿热毒就会祛除,百试百灵。

名医说这个方子叫同旭堂茯莲散,源自于金元四大名医朱丹溪的《丹溪心法》,经过千年验证,祛湿效果极佳。内含20味药材:红小豆、薏苡仁、茯苓、雪莲、燕麦、甘草、枸杞、砂仁、马齿苋、荞麦、白芸豆、橘(陈)皮、莲子、菊花、杏仁、山楂、白扁豆、南瓜子、芡实。因含茯苓,雪莲二味药材,出自同旭堂之手,故名“同旭堂茯莲散”。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05:51: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8-11-29 21:52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8-11-18 14:37
杨先生,别偷着笑,好好讨论问题。

湿热病辨治法则及禁忌

http://compaign.tudou.com/v/XMjAzMzQwNjU4MA%3D%3D.html?m=yunfan
4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05:37: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8-11-30 00:02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8-11-19 16:13
还有一点不好理解的。
本文介绍了湿热毒以后,介绍的一个方剂叫“同旭堂茯莲散”,从前面讲的病机看,这里 ...




雪莲花性温,味甘苦,入肝、脾、肾三经,具除寒、壮阳、调经、止血之功,用于治疗阳痿、腰膝软弱、妇女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风湿性关节炎及外伤出血等症。雪莲花含有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等。具有通经活血、散寒除湿、止血消肿、排体内毒素等功效。

这种情况下使用雪莲,是利用雪莲的热性祛除体内的湿邪。因为湿性黏腻重浊,在湿热相结的情况下,要祛“热”,必须先祛除“湿”。而祛湿必须使用温热药,这就是方中选用雪莲的原因。李老师说“不知道什么意思”,我想李老师也应该是具有临床经验的人,对此是可以理解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2
发表于 2018-11-29 23:59:31 | 只看该作者
我这人就是这样,认理不认人,不信?你去问王锡民教授!
41
发表于 2018-11-29 23:32: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喻家言 于 2018-11-29 23:34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8-11-29 23:14
一味中药,不同书籍性味、功用记载有不同,这是常有的事。《中药大辞典》罗列出来此药各书内容,但收此药 ...

“”问问喻先生,我的“谎”,谎在何处?
         回答:
        第一版,(86年版也是错,正确是1986再版或者1986年缩印版)或第2版,即2010年版,这两版的原意是明确一致的,是【性味】甘苦,温”。
  。   你自己看错,将《纲目拾遗》的内容,变为中药大辞典的内容,这不是你的“谎”吗?
         
40
发表于 2018-11-29 23:32:48 | 只看该作者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11-29 22:55
这是《纲目拾遗》引的各家学说的观点,1976版《中药大辞典》的定义是“【性味】甘苦,温”。
   ...

我不是想浑水摸鱼,因为,没有鱼。其实,我也就是开开玩笑。因为,关于中医药学里的太多东西,都是含混不清的。这些问题,我们大家也不过是讨论一下,都算不上什么结论。

点评

中医药学里的中药,清楚明白,含混不清是不存在的。  发表于 2018-11-29 23:52
39
发表于 2018-11-29 23:24:23 | 只看该作者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11-29 22:55
这是《纲目拾遗》引的各家学说的观点,1976版《中药大辞典》的定义是“【性味】甘苦,温”。
   ...

引用的是废止版。
-----------------------------------------------
废止版?这个名词没听见过。《新华字典》、《药典》、某些生产、质量标准、学校正式教材……这些带有标准性的出版物听说有废止某些版本的说法,普通学术著作,还真没听说会废止,听说过秦始皇焚书坑儒,没听“废止”一说。

点评

就事论是,《中药大辞典》本身是文献资料,它只有参考价值,遗憾的是你连文献资料的本意的搞错了。  发表于 2018-11-29 23:41
38
发表于 2018-11-29 23:14:44 | 只看该作者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11-29 22:55
这是《纲目拾遗》引的各家学说的观点,1976版《中药大辞典》的定义是“【性味】甘苦,温”。
   ...

一味中药,不同书籍性味、功用记载有不同,这是常有的事。《中药大辞典》罗列出来此药各书内容,但收此药,来自《纲目拾遗》,其他书籍内容不列入第一项,可以认为,辞典是认可《拾遗》的记载。
即使各书有所不同,但药性没有“寒或凉”的记载。


这个话题,是从本帖里介绍一个治“湿热毒”的处方开始的。这个处方里用了一味“温”或者“大热”的药,引起我的一点疑问。
至于"类似乌头附子”,是我的理解。我从雪莲的应用上来理解的。资料我贴出来了。


我现在手头的是86年版本,可能是第二版吧。不清楚。最早见过别人好像是77还是79年版,编者署名“江苏新医学院”,显然最早编书,是在文革时期,最早的版本应该是70年代。
前段时间,看见淘宝网上卖新版的,没有买,可能是2000年以后的出版的。


不管哪个版本,我想这个高寒地区出产、专治寒证的药物,绝不会是寒凉药。


以上是我对这味药和《中药大辞典》的了解。


想问问喻先生,我的“谎”,谎在何处?


点评

“”问问喻先生,我的“谎”,谎在何处? 回答: 第一版,(86年版也是错,正确是1986再版或者1986年缩印版)或第2版,即2010年版,这两版的原意是明确一致的,是【性味】甘苦,温”。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9 23:32
37
发表于 2018-11-29 22:55: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喻家言 于 2018-11-29 22:58 编辑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11-29 22:43
①《纲目拾遗》:"性大热。"。读帖要认真点,这是我在李老师转发的帖上复制的。

        这是《纲目拾遗》引的各家学说的观点,1976版《中药大辞典》的定义是“【性味】甘苦,温”。
        而且,引用的是废止版。
        2010年已经出版第2版《中药大辞典》
      无论是第一版,或者是第2版,都不是中药大辞典本意。
     你可以说是纲目拾遗的观点,但不能说是中药大辞典的观点。
36
发表于 2018-11-29 22:44:46 | 只看该作者
喻家言 发表于 2018-11-29 22:39
按你提供的《中药大辞典》是“【性味】甘苦,温”。
        根本没有你说的“性,大热”。
     ...

接上,
        而且,你提供的所谓《中药大辞典》是废止版,它是上世纪1976版,也就是第一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2 00:17 , Processed in 0.0703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