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正说内经》是一本什么书?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21-5-3 08:20:53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21-5-2 22:33
说古代没有科学,是自己没有科学知识。

董先生的这个意见很好,赞一个!
82
发表于 2021-5-3 17:30: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喻家言 于 2021-5-5 05:23 编辑
喻家言 发表于 2021-5-2 06:35
四、无事实理由认定:七篇大论成书年代,使人匪夷所思。
        赵洪钧先生,作为中研院首届专 ...
          中国古代干支纪年法的权威证据一: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科技史文库,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中国古代天文学词典》第65页,“干支纪年法”词条解释摘录:
        “表明最迟在汉武帝时代人们已经在运用干支纪年法了。”
         说明:汉武帝,即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8年,已经使用干支纪年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3
发表于 2021-5-22 13:25: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喻家言 于 2021-5-23 05:14 编辑
喻家言 发表于 2021-5-2 06:35
四、无事实理由认定:七篇大论成书年代,使人匪夷所思。
        赵洪钧先生,作为中研院首届专 ...
        运气七篇的真伪及其与《内经》其他篇章的关系问题                  
        (摘录:方药中、许家松著《运气七篇讲解》207年10月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4页。该书第一次出版是1984年6月。见附图)
         现在通行的《黄帝内经素问》是唐·王冰次注,宋·林亿等新校正,明·顾从德刻本。由于王冰在次注本书的序文中谈到了原书有九卷,但“今之奉行,惟八卷尔”,“第七一卷,师氏藏之"。这就是说,唐代流行的《素问》已经缺了一卷,王冰在撰注《素问》时,将所得之“秘本”,连同“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一部”,使《素问》一书终成全壁。宋·林亿等奉诏对本书作《新校正》时,对王冰在序中所提到的这一问题提出了质疑。《新校正》云:“详素问第七卷,亡已久矣。按皇甫士安,晋人也,序《甲乙经》云亦有亡失。《隋书·经籍志》载梁《七录》亦云止存八卷。全元起,隋人,所注本乃无第七。王冰,唐宝应中人,上至皇甫谧甘露中已六百余年,而冰自谓得旧藏之卷,今窃疑之。仍观《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七篇,居今《素问》四卷,篇卷浩大,不与《素问》前后篇卷等。又且所载之事,与《素问》余篇略不相通。窃疑此七篇乃《阴阳大论》之文,王氏取以补所亡之卷,犹《周官》亡《冬官》,以《考功记》补之之类也。又按汉张仲景《伤寒论》序云,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经》、《阴阳大论》。是《素问》与《阴阳大论》两书甚明,乃王氏并《阴阳大论》于《素问》中也。要之,《阴阳大论》亦古医经,终非《素问》第七矣。”在此,《新校正》对“七篇”非《内经》原书内容,而是王冰“并论补亡”之作作了相当肯定的结论。自此以后,对于“七篇”是否为《素问》原文便引起了争议。争议主要围绕着《新校正》所提出的两个问题进行。其一,“七篇”是否是《素问》原文;其二,“七篇”中所论内容与《素问》中其他篇章是否相通?自宋以后至金、元、明、清以来的知名学者中,多数学者对“七篇”持肯定态度,或作诠释,或在论著中加以引证发挥,把“七篇”视为经典著作,作为《内经》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但也有少数学者对“七篇”持否定态度。其中有明·缪希雍反对最力。他在《本草经疏》中说:“原夫五运六气之说,起于汉魏之后乎?何者?张仲景汉末人也,其书不载也……是以为是后人所撰。”缪氏连《新校正》提出的“并论补亡”都不承认。近代以来持否定态度者也不乏其人,但更多则视“七篇”若有若无,避而不谈,把它摒弃于《内经》之外。有的人提出运气学说不但汉代未提及,就是两晋南北朝,也从未见诸记载,因而认为是“伪作”,是“荒诞不经的文字游戏”,“毫无实际和科学根据”,“纯属无稽之谈”等等。              “七篇”是“伪作”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因为我们认为提出“七篇”是伪书者毫无根据。“伪书”论者的根据之一是:“皇甫士安,晋人也,序《甲乙经》云亦有亡失。《隋书·经籍志》载梁《七录》亦云止存八卷。全元起,隋人,所注本乃无第七。”这就是说,既已亡失,就不能复得。后来王冰找到了原书是不可能的,所以是“伪书”。我们认为“伪书”论者所提供的根据和王冰序中所述完全是一致的。王冰已明确指出:“今之奉行,惟八卷耳。”   只不过王冰说缺的一卷“师氏藏之”有没有可能呢?我们认为是有可能的,不能轻易否定。因为先秦以前的文字经始皇焚书之后,流散于民间者极多。现在尚能看到的一些古书不少就是汉代“求遗书于天下”的情况下献出来的。“七篇”失而复出,当然也有可能。远的不说,亡佚两千余年的《孙子兵法》不是近年来才重现于世吗?其次,从王冰次注“素问”的整个过程来看,其治学态度是极其严谨的。他在整理过程中,对所作增补删编一一详述,所谓“加字以昭其义”,“迁移以补其处”,“别目以题篇首”,“增益以光其意”等等,而且声明“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糅”,毫不含混,一字不苟。例如对《针解篇》最后一段文字,由于无法解释,所以就干脆不予解释,并明确指出:“此一百二十四字,蠹简烂文,义理残缺,莫可寻究,而上古书,故且载之,以佇后之具本也。”对《五运行大论》中的缺字,宁缺而未以意补之。对《刺法论》知《本病论》两篇由于亡佚,所以就实事求是地存目注亡,也没有因为维持八十一篇求其全而任意增补。由于如此,所以没有根据怀疑王冰所谓“时于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是在说假话。皇甫士安说了一句缺一卷,全元起也因为缺第七卷,所以未注第七卷,伪书论者就以此为据来否定亡书复出的可能;王冰也说缺第七一卷,但他找到了秘本,而且秘本保存者有名有姓,伪书论者就可以据此轻率地指为伪书,如此结论未免有失严谨与公正。
        伪书论者根据之二是“七篇”篇卷浩大,不与《素问》前后篇等。这就是说,“七篇”在篇幅上与《素问》其他篇章长短不一,所以是伪书。这个理由更站不住脚。因为“七篇”从总的文字篇幅来看是大一些,但是“七篇”之中也有长有短,《六元正纪论》、《至真要大论》最长,《五常政大论》、《气交变大论》次之,其他如《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则只有1,116字,在篇幅上就比《阴阳应象大论》要小得多。所以,用篇幅大小,字数多少作为辨别真伪的论据,是站不住脚的。                        
        伪书论者根据之三是“七篇”与《素问》余篇,略不相通。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的回答也是:否。我们认为,“七篇”与《素问》其他篇章比较,不论是从语言上或是从内容上来看,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而且是息息相通、互为补充的。首先从语言上看,《素问》其他篇章韵语很多,“七篇”中亦是,而且不少韵语在内容上相似甚至完全一样。例如,《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谓:“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气交变大论》中也谓:“消者瞿瞿,莫知其妙,闵闵之当,孰者为良。”从文义、文风上来看,这两段文字可以说完全一样。再如《素问·举痛论》谓:“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气交变大论》中亦谓:“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从文义、文风上来看,这两段文字也可以说完全一样。使用韵语是先秦语言上的特点之一。“七篇”与《素问》其余篇章在语言上如此“相通”甚至相同,说明“七篇”和《素问》其余篇章都是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其次,从所述内容来看,“七篇”同《素问》其余篇章中的内容更是处处“相通”,而且是互为补充。例如,“七篇”中对五味与五脏补泻的关系问题,所述内容与《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所述内容完全一样。再如《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提出了“天以六六为节”的问题,但没有深入解释。《六微旨大论》中也提出了“六六之节”的问题,而且是作为一个专门问题提出,而后加以回答。原文谓“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之后,岐伯给予了相当明确的回答。原文谓:“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这就是说,所谓“六六之节”的含义,就是用三阴三阳来统领六气。这一段论述,对《素问·六节藏象论》作了十分重要的补充。这类例子,俯拾皆是。我们在前面所讲的“七篇”中的许多认识,实际上也是《内经》中其他篇章各种论点的总结,也都可以在《内经》其他篇章中找到论证。由此看来,那种认为“七篇”与《素问》其他篇章“略不相通”之说也是根本站不住脚的。至于其他所谓“伪书”的论据,如认为什么仲景书中未载呀,汉代未提及呀等等,就更不能成立。因为仲景书仍在,张仲景在其《金匮要略》中明确讨论过“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等问题,而且明确提出过“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的问题。这个问题,只要稍稍认真翻阅一下《金匮要略》,并把这些内容和“七篇”对照一下,就自然明了,无须再加讨论了。即使退一步,认为“七篇”虽不是伪书,而是王冰把失传的《阴阳大论》补入《素问》之中,那么,《阴阳大论》也仍然是与《素问》同时代的另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反映了那一时代的医学成就。既然大家已经公认,《内经》并非出自一人之手,一时之作,那么就更没有理由把“七篇”排出在《素问》之外。它和《素问》其余篇章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只能会使我们更全面地学习和继承我国古代的医学遗产。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七篇”不是伪书,说是王冰塞入的私货是没有根据的。“七篇”不但不是与《内经》无关,而是与《内经》密切相关,是《内经》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种把“七篇”摒弃于《内经》之外的提法和做法,我们认为是对《内经》的一种曲解,是对中医理论体系的一种割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4
发表于 2021-5-23 15:10:32 | 只看该作者
喻家言 发表于 2021-5-22 05:25
运气七篇的真伪及其与《内经》其他篇章的关系问题                  
        (摘录:方药中、许 ...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七篇”不是伪书,说是王冰塞入的私货是没有根据的。“七篇”不但不是与《内经》无关,而是与《内经》密切相关,是《内经》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种把“七篇”摒弃于《内经》之外的提法和做法,我们认为是对《内经》的一种曲解,是对中医理论体系的一种割裂。”
-------说得好,赞一个!
85
发表于 2023-1-15 13:40:58 | 只看该作者
先生 得出这样的结论:脏腑,《内经》以阴阳五行说推演而来。其推演的结果,或然性,即不确切,甚至谬误。临床是否如此,则全然不顾!

这种说法,其实是没有搞清楚阴阳五行在中医中的具体作用。中医自己说阴阳五行是哲学,反中医的说阴阳五行是神学。其实阴阳五行既不是哲学,更不是神学。中医的本质是什么?是认识和治疗疾病。中医首先是医,然后才是中医。阴阳五行,是中医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工具和方法。阴阳也是一种分类工具,一分为二,是最基本分类,表里、寒热、虚实,都是把某一属性的内容分为两类。五行,为什么是五?因为只有奇数才能形成生克的循环,为什么不用其他单数?因为整体观要求整体内的各个局部是普遍联系的,我,生我,我生,克我,我克,恰好是五。如果用七,就会有2行跟其他没有关系,违背了整体观的思想。五行,五脏中心论,就是把人体所有的功能分为五大类,并用生克来构建五大类之间的关系。分类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鉴别。认识了解疾病,就是要看出不同疾病、不同症状的差异。
所以中医五脏体系,不是用阴阳五行推演出来的。恰恰相反,其逻辑思路是归纳,而不是演绎。说推演,是把过程搞反了。
医的目的就是认识和治疗疾病,中医是医的一种。别把乌七八糟的东西强加给中医。神话中医,跟糟蹋中医,结果是一样的,都是在祸害中医。
学好逻辑学,学好分类学,有助于学习中医。

点评

非常赞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26 07:14
有水平,赞一个。  发表于 2023-1-17 07:3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86
发表于 2023-1-15 14:12: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董建军 于 2023-1-15 06:21 编辑

中医是一种科学技术,阴阳五行是对人体生命运动自然规律的描述,适用于生命运动,不是物质结构规律,阴阳是运动的极限性夹逼规律,不是哲学的两面性,五行显然是指运动,是夹逼规律内的周期性正弦波的运动过程,用金木水火土表达,不可能超过五个运动过程,多与少就不是生命运动波。可以掌握运用阴阳(夹逼规律),可以用脉诊诊断五行波段。可以用眼睛看到人的阴阳(左为阳右为阴),中间可以看到五行的形态。
87
发表于 2023-1-15 14:24: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董建军 于 2023-1-15 06:33 编辑

内经题目含义就是生命运动夹逼内的规律。内经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就是运用夹逼规律,使五行周期性运动,生命运动恢复正常。
88
发表于 2023-1-15 15:45:39 | 只看该作者
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
89
发表于 2023-1-26 07:14:45 | 只看该作者
slgcyt 发表于 2023-1-15 13:40
先生 得出这样的结论:脏腑,《内经》以阴阳五行说推演而来。其推演的结果,或然性,即不确切,甚至谬误。 ...

非常赞同
90
发表于 2023-1-26 13:38:3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25 10:51 , Processed in 0.05632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