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理表现是疾病和证候才会有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1-30 11:3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病理表现是疾病和证候才会有的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是阴阳的动态平衡,是“阴平阳秘”。在内外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导致机体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病理产物在体内的产生与滞留等病理现象的产生,人的机体就产生了疾病。中医治疗通过调理阴阳,补益气血,调整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祛除病邪及病理产物,使人的机体恢复阴阳平衡的状态,达到健康的状态。
在某教授的《中医体质学》2008版里,某教授认为人体的健康是阴阳的动态平衡,是“阴平阳秘”。国人中占人中32.14%的人群是健康的,占人口67.86%的人群分属于他的八种病理体质类型,这八种病理体质类型是从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中得到的,它们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殊病理表现,是一种固有生理特征。它们虽然已有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病理产物在体内滞留等病理现象的产生,但它们不是疾病与证候,而是一种非疾病状态下的病理体质。在内外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下,八种病理体质类型通过量变到质变的变化,才能成为疾病。治疗疾病要从两方面下手,一是治疗疾病产生的症状(即对症治疗),二是要用改善体质的药物(即对体治疗)。病理体质的调整谈改善还可以,谈纠正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那就难了,疾病要想去根要想痊愈,那是太不可能了。疾病不是在内外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导致机体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病理产物在体内滞留等病理现象而产生的,而是在内外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从机体的八种病理体质中被诱发、激化、加重出来的,八种病理体质才是一切疾病的源泉。
以上某教授中医体质学的观点,已经是做过很大的调整了。在《王某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2006年4月版中,他的八种病理体质类型还是偏颇体质类型,八种偏颇体质类型还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殊生理表现,是非疾病状态下的偏颇体质。连八种偏颇体质类型是病理体质都不承认。《中医体质学》2008版里,承认他的八种偏颇体质是病理体质,承认八种病理体质是病理表现,已经是做了很大的调整了。
这种调整我认为是一种进步,但还是很不够的。我们知道,所谓偏颇是指健康人的机体在阴阳动态平衡的生理范畴内的一种倾向。某教授的八种偏颇体质早已远远地超过了阴阳动态平衡的生理范畴。这次改正为病理体质,视八种偏颇体质为病理表现自然是一种进步了。但病理现象是作为疾病和证候才可能出现的。病理现象是不能称做体质的。因此,仅承认是病理表现还是远远不够的。
某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第244页)中说:“发病即疾病的发生,是疾病的起始阶段,标志着人体从健康状态进入病理状态”。同书在(246页)说:“中医学认为人体正常生理状态或健康状态应为‘阴平阳秘’。这种平衡状态是动态的、相对的,它随时可以因人体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干扰而被破坏,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也就是说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机体的生理平衡被破坏,导致紊乱失调。”从这两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某教授对什么是疾病和证候是非常清楚的。
按理说在病的起始阶段,就标志着人体从健康状态进入病理状态,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机体的生理平衡被破坏,某教授已承认他的八种偏颇体质类型是病理体质、病理表现;也承认偏颇体质之人,阴阳气血已经失调,为什么就不能再进一步承认八种偏病理体质类型并不是什么体质现象而就是疾病、就是证候呢?
这也难,因为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如果承认了病理体质就是疾病和证候,他的三辨诊疗模式就不存在了,体质辨识作为“治未病”的重要工具也就失去了意义。这可不是一下能调整过来的。所以在书中的多处保留了他的八种病理体质是生理状态、生理表现的内容,改的很不彻底。我们不妨在下面摘录几条:
王某《中医体质学》2008版(第243页)中说:“体质与疾病两者相比,人们常将体质喻为画面上的‘底色’或‘背景’,将疾病喻为画面上的‘图象’或‘前景’,疾病总是发生在体质这一‘背景’之上。”同书(第281页)中说:“体质与证候,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体质是相对稳定的生理特性,是正气在个体的特殊存在形式;证候是个体患病后正邪交争的动态性、阶段性表现。”同书(第283页)中说:“体质的表现特点是在机体未病的状态时即有体现,即体质的表现是在证候之先。
王某《中医体质学》2008版编写说明(第16页)中说:“该标准(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表述的每一种体质类型都具有独特的生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发病倾向和用药宜忌等,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王某《中医体质学》2008版编写说明(第26页)中说:“从生理学上讲,对于生理状态下的不同体质类型的认识,有助于深化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
王某《中医体质学》2008版(第16页)中说:“在中医体质学中,体质的概念是指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某教授在《中医体质学》2008版(第14页)写道:“亚健康是医学研究的新领域,中医体质学的发展,为亚健康的调整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通过体质的调整、优化,可干预亚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在生理情况下,针对各种体质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某些不良的倾向性,改善和扭转偏颇体质,可改变易发某类疾病的倾向,从而预防疾病。或减轻病变程度”。
从上而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某教授虽然把他的八种偏颇体质改为病理体质,称它们为病理表现,只是一种表面文章,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过去定为偏颇体质、生理表现在理论上的错误。所以就不自主的出现了上面众多生理的表述,在矛盾中继续坚持他的理论。

2
发表于 2020-1-30 12:00:42 | 只看该作者
在内外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导致机体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
3
发表于 2020-1-30 12:03:13 | 只看该作者
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产生病理产物,病理产物产生疾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 19:37 , Processed in 0.06083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