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中医小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灸学】足少阴肾经经脉循行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21-6-1 09:19:30 | 只看该作者
人中:上唇上方正中的凹痕。又名“水沟穴”、“沟洫”、“寿堂”、“子庭”。为“十三部位”之一。相术家认为人中象沟渠,宜宽深通达,主长寿有子息。若浅狭壅滞,则非佳相。宋王逵《蠡海集·人身类》:“人之水沟穴,在鼻下口上,一名人中,盖居人身天地之中也。”参见“寿堂”、“沟洫”、“子庭”等条。中医术语。①指人中穴,在鼻下唇上,鼻唇沟正中。②指身体九窍中,单窍与双窍的分界点。其上耳目鼻皆双窍,其下口及二便道皆为单窍。见《脉望》:“唇之上,何以曰人中?若以为人身之中,则当在脐腹间,盖自此而上耳目鼻皆双窍。自此而下,口及二便皆单窍。上三画阳,下三画阴,合成太卦也。”③指人体头脚连线之正中,大约在脐腹部。督脉穴位。又称水沟。位于人中沟中央近鼻孔处。周天功法中沟通任督二脉的重要穴道之一。
12
发表于 2021-6-1 09:20:55 | 只看该作者
武极 发表于 2021-6-1 09:11
人中穴是胃经

就别再瞎编了。

督脉穴位。又称水沟。位于人中沟中央近鼻孔处。周天功法中沟通任督二脉的重要穴道之一。
13
发表于 2021-6-1 09:23:57 | 只看该作者
举几个例子:大脑皮质的经脉分布,筛窦的经脉分布,子宫的经脉分布等。

这些地方并没有经脉。
有的是气脏腑气分布。

点评

子宫肌的经脉是肝经,子宫内膜的经脉是肾经前线,子宫颈的经脉是肾经后线。知道了子宫的经脉分布就可以有的放矢的治疗子宫肌瘤,痛经和宫颈糜烂。不信你就试一试?  发表于 2021-6-1 10:49
中央前回就是胃经,海马回是小肠经,内囊是胆经。无知者无畏!  发表于 2021-6-1 09:52
14
发表于 2021-6-1 09:25:58 | 只看该作者
古人是如何发现经脉的:
1)刺激穴位诱发经脉感传(例如《灸经》)。
2)古琴乐音诱发经脉感传(《灵枢经脉》)。
3)顶眼透视经脉(《灵枢五十营》。
4)临床观察循经痛或循经皮肤病等。
5)修炼气功发现经脉感传线路。
6)利用语言诱发经脉感传。例如佛号,道号,六字诀等。
7)佩戴彩色宝石诱发经脉感传。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1-6-1 09:27:24 | 只看该作者
交会穴
经穴分类名。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经脉交会通过的穴位。出《针灸甲乙经》。这类穴位大多分布在头面和躯干部。一般阳经与阳经相交,阴经与阴经相交。经脉之间的交叉会合,可使脉气互通,故交叉穴的治疗作用较广,为临床所常选用,如三阴交为脾、肝、肾三经所交,能治疗脾经、肝经和肾经的病证。

点评

交会穴有以下几种类型: 1)真交会穴(经脉交汇于此) 2)立体交会穴。经脉并没有交会但是从皮肤的角度看是交会的。针刺时先刺中一条经脉,隔一段距离后再刺中另一条经脉。 3)近似交会穴。经脉距离很近,实际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 11:00
三阴交并未交会只不过离得比较近罢了(2mm)。但是艾灸的话还是等同于交会的。  发表于 2021-6-1 09:54
16
发表于 2021-6-1 09:27:52 | 只看该作者
交会穴的数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由于记载交会穴的文献较多,互有出入,所以交会穴的穴名和穴位数都有些差异。交会穴到底有多少个,至今无统计定论。据以往的文献统计为108个。在头面部的有92个。
17
发表于 2021-6-1 09:31:06 | 只看该作者
顶眼透视经脉

等你练成非肉眼视觉功能,就知经脉分布了。

点评

我在1982年开过顶眼,看到小肠经就像一条筷子粗的亮线,颜色黄。  发表于 2021-6-1 09:57
18
发表于 2021-6-1 09:49: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1-6-1 09:59 编辑

笑话人不如人的道理你不会不知道吧!督脉的督字下面的目原本是一个双棘突连线的龟背甲,用在经脉命名上指这是两条左右对称的夹脊突连线的经脉。《内经》讲的夹脊之脉或夹膂上项就是指此。任脉也是左右对称的。教材讲任者妊也是错误的解法。《说文》讲:任符也。符是指把六寸长的竹管从中劈开,双方各执一半。用时和在一起取得信任。合并的竹管置于前胸中线展示给对方。用在医学上指位于前正中线两侧的左右对称的经脉。经脉不能穿过无组织的空间,但是如今的经脉穴位图任督经脉需要穿过好几个空洞。例如口,脐,尿道口,阴道口和肛门。类似的胃经也不是穿过乳头孔的而是从乳头外侧绕行的。
19
发表于 2021-6-1 10:16:44 | 只看该作者
《灵枢营气》讲述了一侧十四经脉的循行过程,这提示任脉和督脉是左右对称的。在一个经脉大循环中每一段经脉只能开放一次。如果任督在前后正中线的话就不好办了。《灵枢脉度》就犯了这样的错误。为了弥补这个错误他们借用了跷脉。因为跷脉有四条所以解释成男人走阳跷,女人走阴跷。这是明显的用十个错误掩盖一个错误的方法。跷脉是扁鹊医学流派用刺激穴位诱发的经脉感传,结果与黄帝医学流派研究的十二经脉部分重叠(一部分本经感传,一部分串经感传)。在一个经脉大循环中有一段经脉可以走两次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经脉有相对不应期。
20
发表于 2021-6-1 10:25:22 | 只看该作者
任督经脉左右对称的情况在现代也是有人发现的,例如青城山的祝华英道长。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你说人中穴的归经是不是胃经呢?其实天突穴也是一样的。旁天突穴是一个全息的穴位,但是当感传从任脉走到旁天突穴时,其他的经脉都在不应期中,只有对侧的肺经才在可开放期内,所以这个穴位归属于肺经而不是其他经脉。

点评

下人中穴的归经是大肠经,位于人中穴与上唇的中点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6-1 10:2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8 02:37 , Processed in 0.07435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