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论.申景旺评》第75-78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9-11 19: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75]
    评文:这条明显是将两段错简到一起来。第一段:“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这段说明发汗过多,在人体津液流失严重时,不但会心悸,而且还可能发生耳聋现象。
    第二段:“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发汗后,因为病人的津血较虚,在饮水多时,不但可引起水逆证,而且可诱发喘证;以水灌之,就是以桶盛冷水冲洗身体,用冷水一激,毛孔就会闭塞,加大了病人肺部的工作量,也可诱发喘证。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音到下同),心中懊憹(上乌浩,下奴冬切,下同),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方三十八。[76]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 香豉四合,绵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甘草汤豉方
    栀子十四个,擘 甘草二两, 炙 香豉四两,绵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 生姜五两 香豉四合, 绵裹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评文:这条也是将两段错简到一起来。第一段:“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多是因发汗太过或误发汗所致。如果继续发汗,首先应该出现恶寒症状;即使出现吐下现象,也多是下不止,其次才是吐;但不至于吐不止,可能只是干哕。这很可能是王叔和的言论!
    第二段讲述了三个方证。“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是说发汗、吐下后,病人出现了虚烦不得眠的现象;严重者心烦意乱,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这是因为发汗、吐下,导致病人津血骤虚,而胸膈中仍留有邪热,这就是个典型的少阳病;应在不伤病人胃气的前提下补津液、散邪热,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用栀子豉汤治疗只是清散邪热,没有补充津液的作用;而且栀子用量较大,容易伤人胃气,所以有人就在方后附加了“得吐者,止后服”的警示!
    “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是说如果病人无力,就加甘草补充津液;有呕吐现象,就加生姜止呕。但方后仍有“得吐者,止后服”的警示,也应该是栀子用量偏大的缘故。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三十九。用上初方。[77]
    评文:这条也是一个栀子豉汤方证。先发汗又下之,症状比76条稍轻些,只是烦热、胸中窒塞不通;烦热,是因为血中还有郁热;胸中窒塞不通,是因为发汗又下之,损伤了人体的津液,导致胸中津血流动量不足,所以病人感觉窒塞不通了;其实,用小柴胡汤治疗要比栀子豉汤更好些!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四十。用上初方。[78]
    评文:这条“伤寒五六日”,没有说是否治疗过,但此时大下了一次,不仅身热未去,而且还劫去了人体津血之源;心中,也就是心窝处,出现了结痛,这是因大下导致病人胃部的津血流动量不足出现了窒塞不通性的疼痛;应温补津液、外散邪热,用栀子豉汤仍没有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合适。其中“未欲解也”,也应该是王叔和画蛇添足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5 16:23 , Processed in 0.0494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