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97|回复: 1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循经取穴的误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10-30 11: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循经取穴是针灸学中的经典名句,几乎是无懈可击的真理。可是在临床中也并非都很灵验,分析是进入了几个误区所导致的。有以下几个类型是造成无效的原因以供参考:
1、穴位归经错误导致所寻找的穴位与患病的经脉不符。例如:肘髎穴是三焦经的穴位却被归经为大肠经;八髎穴本是督脉的穴位却被归经为膀胱经;水沟穴本是胃经的穴位却被归经为督脉。看来古人传下来的医术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2、交会穴归经只考虑经穴排列的顺眼或流畅,实际上有些穴位的最强作用经脉并不是所归的经脉。例如背俞穴的归经是膀胱经,但是这些穴位作用最强的经脉却是那些横行的经脉或者是穴位名称所提示的经脉。如果把这些穴位当作所归经脉来使用的话疗效就大打折扣了。
3、串经感传的作用强于归经的穴位。有些穴位对本经的作用较弱,但是却对某一条串经的作用较强。这样的穴位特点就是喧宾夺主。例如手三阳经的下合穴或委阳下一寸的肺经下合穴就具有如上特征。
4、并行经脉的误区。在十二经脉中肾经、膀胱经和胆经都是双线的结构。这成对出现的经脉气血是并行的状态。所以在计算时间的时候只能算是一条。但是这两条并行的同名经脉所循行的路线和联系的脏腑是明显不同的。因此在临证时需要分开处理。否则只能有一半的疗效。可是我们循经取穴时并不会考虑这个内容。于是疗效减半(平均)。
5、忽略了穴位感传的重点部位。即便是我们取到了患病经脉上的穴位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有的穴位事半功倍,有的穴位事倍功半,大部分穴位都是具有一般的疗效。这是因为忽略了穴位的特异性。特别是忽略了穴位感传的重点部位特性。所谓穴位感传的重点部位就是指某一个区域或部位的结构密度与某穴位的结构密度一致或十分接近。在生理上和病理上这两个部位会互相影响,在治疗上也会重点关照。例如用阑尾穴治疗阑尾疾病,用孔最穴治疗头皮痛(孔和最都是指的头皮部位)。这时就会一针见效,针到病除。
6、忽略对侧同名经脉的作用。一般的针灸师在选穴时都会选择病侧的穴位治疗。这并没有错。可是有些内脏器官是不对称的,有些穴位作用的部位只在对侧不在同侧。这时候的循经取穴也是无效或低效的。例如右侧意舍穴作用的部位是左侧的语言中枢。左侧小肠经通小肠的部位是位于右侧的十二指肠。
7、复合穴位的取穴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实际上我们继承的很多穴位都是由多条经脉上的穴位组成的复合穴位。在远古还没有发明毫针的时代,他们使用较大范围的治疗方法。例如艾灸、指压、膏药等。这时发现的穴位都是一个较大的范围。涉及到1~4条并不交会的经脉。例如三阴交、筑宾、行间、少商等等。当使用毫针以后就需要细分了。因为这些分穴分属于不同的经脉。例如行间穴有四个分穴(肝经、胆经前线、脾经和胃经)。归经是肝经,如果偏一点的话就不是肝经了。所以即便是循经取了穴也只有四分之一的几率取效。
8、全息穴的选取有1/15或1/17作用。在众多的穴位中。有一部分单个穴位是经脉全息的。有经脉交会全息穴,有经脉交会加上串经全息的 , 有本经加上串经的。如果选择这些全息穴,不否认你选对了经脉和穴位,但是这类穴位对患病经脉的作用也只能有全息经脉数量总和之一。即便是个别经脉的作用有所加强也不会太多。因此循经取穴就变成了不具备特点的大接经或全经取穴。
9、针刺深度的差异。有些交会穴位是立体交会的(就像立交桥交叉)。浅刺到一定的深度可以刺中一条经脉,再深到一定位置后才会串连两条经脉。如果该穴位所归的经脉在深部的话,针刺不到位也与所归经脉无关。疗效也就不要想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22-10-31 03: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的中点。传统的归经是任脉。可是任脉是夹前正中线左右对称的两条线。因此传统的天突穴并不是在任脉上。只有锁骨上窝两侧缘的旁天突穴才在任脉线上。实际上旁天突穴是一个大全息的交会穴(通一侧所有的经脉)。旁天突穴归经在任脉也只是一个权宜的办法。那么天突穴相关的经脉与那些经脉有关呢?来路的经脉的确是任脉,去路的经脉是对侧的肺经。两侧的旁天突穴是天突穴最近的穴位。如果从经脉循环的角度考虑的话,天突穴的归经应当是肺经(对侧的肺经)。因为其他的三十三条经脉都是处于相对的不应期中。从这个角度看的话天突穴是对侧肺经经气循环的起点。因此这个穴位应当归经为肺经。实际上这个穴位在临床中也是主治肺经疾病的。
3
 楼主| 发表于 2022-10-31 08: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fayuan_guo 发表于 2022-10-31 03:56
天突穴位于胸骨上窝的中点。传统的归经是任脉。可是任脉是夹前正中线左右对称的两条线。因此传统的天突穴并 ...

我读研时见到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问:您认为经络是什么?他说:我只能说不是神经。就这么实诚的话怎么就骗人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22-10-31 12: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往情深 发表于 2022-10-31 08:33
经络不是神经也不是血管,更不是血管神经的统称。那么经络是什么呢?经络循行是古人通过主观臆想构建出来 ...

经脉不是神经但受神经的调控。经脉不是动脉也不是静脉但未必不是血管。脉(衇)就是血管。那么除了动静脉之外就没有其他的血管了吗?还有一类血管叫做毛细血管。当毛细血管聚集成管网线的情况下,就具备了所有经脉的特性了。古人发现经脉是通过经脉感传发现的。方法有很多。大约在一万两千年以前聚集在布里亚特的黄帝家族就通过把玩玉石诱发出了经脉感传。他们认为玉能通神。当时的神指闪电。玉石诱发的经脉感传就如闪电那样使人们感到奇特。在黄帝家族南迁到中原以后就在这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把研究的结果用于医学。近代有德法显微解剖学家也发现经脉的解剖结构。这就是密集分布的毛细血管管网线,上面缠绕着胆碱能纤维。尽管这个发现一直不被重视。但是这是与中医经脉理论基本符合的假说。
5
 楼主| 发表于 2022-10-31 23: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脉学的本质也是经脉。例如遍诊法的十二经皆有动脉提示经脉与小动脉有关联;寸口人迎与十二经脉的对应;刺激寸口脉管壁诱发经脉感传都是《内经》的实验结果。经脉气血的多少通过对寸关尺半片管壁的营养作用调控动脉的张力。于是就形成了各种脉象(并不全面,有些脉是心脏导致的)。
微循环经脉观点并非是我一个人的观点。国内外都有持此观点的。只不过我能把它系统化了而已。可以认为:微循环的密集分布状况就是经脉的解剖学,微循环的生理学就是经脉的生理学,微循环的病理学就是经脉的病理学。在微循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中医已经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的。如果你不承认有微循环的话你可以反对中医,而且也没有人会与你争论。
6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11: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灸经》有十一条经脉,《阴阳二十五人》和《五音无味》有十条经脉,《灵枢经脉》有十二条经脉,《经络论》有五条经脉,《营气》有十四条经脉,《伤寒论》有六条经脉。这说明经络的数量在不断的补充增加着。我加到十七条也属正常。不同的流派,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时代得出不同的研究结果。这是历史。
7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11: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各有各的长处,真的不能比。有时庸医会的某项医术也可能比名医强。
8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 11: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对经脉是密集的毛细血管管网线结构是坚定不移,以后也不会改了。用这个观点指导临床治疗疗效奇佳。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改到哪些根本就没有边际的说法中去呢?经脉假说的难点是不容易把所有的事情都讲得通。但是我觉得我已经能够讲得通很大部分了。必须坚持。
9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22: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董建军 发表于 2022-11-2 11:27
经脉成了假说,看来你普通物理没有学好。共振是初中知识。

大部分的科学理论都是假说。牛顿的力学三定律是假说,爱恩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是假说,就连波粒二象性也是假说。假说不是假的意思。就这还批人家不懂物理。我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是科大郎教授讲的。教室很大都是读研读博的学生。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6 02: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中医曾经采取双穴治疗的方法来应对并行经脉的选穴困境。例如:用环跳穴和阳陵泉两个穴位治疗胆经的疾病。不管你胆经前线还是胆经后线的疾病亦或者是胆经前后线的两线疾病,这两个穴位就都给治疗了。其中的环跳穴治疗胆经后线的疾病;阳陵泉穴治疗胆经前线的疾病。两头堵的方法在只有一条经脉患病的情况下会有一个弊端。这就是对于没有病的经脉不仅是徒伤皮肉,还可能会导致暂时的经脉虚实变化。因此还是要分开为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5 23:21 , Processed in 0.0599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