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85|回复: 15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肖相如:中医不可能复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10-4 07: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肖相如:中医不可能复兴
肖相如 合欢中医 2019-10-25 05:18


肖相如,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跟随父亲肖立渭(湖北省仙桃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全国名老中医)学医。

屠教授的诺奖让国人倍受鼓舞,特别是热爱中医的人士认为这是中医被世界认可的标志。但从中医的实际状态来看,正在从整体上走向衰落,没有复兴的迹向。



从个体而言,总是有一小撮真正热爱中医的人在狭缝中顽强的学习实践中医,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在现实的环境之中,真正好的中医永远只能是极少数,这些极少数真正的中医已经成了稀缺资源,会越来越受到尊重,但却不可能改变中医整体衰落的局面。当然,也只要有这些极少数的中医存在,也就不能认为中医灭亡了。



中医的现状就是:久灭而不亡,久振而不兴。从晚清开始,直到现在,想灭中医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中医并没有如其所愿,并没有亡;和灭中医者相反,想振兴中医的人更多,也包括国家和政府,但也天违人愿,中医却总是在振兴中医的运动中不断衰落。所以,我认为中医不可能复兴。



1.中医生存的文化背景已不复存在



1956年1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从时间上算,1950年以后出生的人,接受的是简化汉字和现代汉语的教育,除非是上大学学的是古代汉语专业,或者少数热爱古典文学的人自学古代汉语以外,绝大部分的人不认识繁体字,读不懂文言文。



中医的理论体系形成于秦汉之际,中医的精髓保存在经典之中,实践证明,不学好经典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中医,中医衰败的根源也是对经典的忽略。经典是繁体字和文言文。文以载道,现代的人的已经不懂,也不用载中医之道的文,中医之道怎么传承?



一方面,现在的中医界的从业人员绝大部分属于1950年以后出生的,因为此前出生的人应该退休了。据我所知,在中医领域,除了大学的四大经典教研室的教师和中医研究院的医史文献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中医经典和古典医籍掌握的多一点外,绝大部分中医经典水平和阅读古典医籍的能力都相当薄弱。就凭这支整体上不认识繁体字,读不懂文言文的中医队伍,振兴的了中医吗?



另一方面,现代的人除了不认识繁体字和读不懂文言文以外,所受的教育是以西方近代科学文化为主体的西式教育,从世界观、价值观、知识结构而言,更容易接受西方的东西,对中国传统的东西难以接受。



所以,所有的人都知道医院,但知道的医院是西医,知道中医的人永远不会有知道西医的人多,选择西医的人也永远比选择中医的人多。光从医院的名称就能感受到从政府到人民,都认为西医是主要的,必须的;中医是次要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所有的政府主办的医院都叫人民医院,人民医院是西医院,因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当家作主;所有的中医院都不是人民的,甚至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中医院,在振兴中医的过程中,虽然新建了很多中医院,但也大部分是挂羊头卖狗肉,挂着中医的牌子,干着西医的活。



所以,中医的客体越来越不认同,越来越不接受中医,不象建国前,国人对中医的认同是出自内心的,不是现在主要是被忽悠的结果。



2.体制内真正的中医生存越来越困难



体制内的中医教育、研究、医疗机构,因为和其他行业的衡量、评价标准相同,而其他行业大部分是以西方近代科学体系为主体的学术体系,特别是和同属于医学的西医的衡量标准相同。这就导致了中医的机构设置越来越畸型,评价标准完全背离了中医的核心,这就迫使中医从业人员必须放弃中医的核心体系去迎合西方的评价标准,比如中医也必须发表SCI论文,中医也必须申请国家的科研课题,也必须以获得的学术奖励来衡量其学术地位和价值,而所有这些都是以西方的学术体系为标准的。



在这样的衡量、评价体系下,中医想静下心来读经典、好好看病是不可能。如果你非要读经典、非要看病不可,你就必须被主流抛弃,被边缘化,甚至难以生存,比如晋升就很困难,难以得到基本的学术经费支持,难以有基本的学术地位等。



体制内的中医人员是现在中医的主要构成,主要的中医人员生存状态如此,中医怎么复兴?





3.中医作家们用生花妙笔把中医演绎的虚火升腾



还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是,许多中医作家虚构中医故事,把中医学习、治疗的情节演绎的高潮迭起,惟妙惟肖,无限联想,广泛联系,甚至将高人指点、风水八卦、因果报应等等参杂其中,将一些中医爱好者和学而不精的所谓中医忽悠得如痴如醉,欲死欲仙。



实际临证总是幻想着自己也能如饮上池之水,如有神来之笔,而忽略了中医只是医学,必须落实到人体和疾病,必须落实到证,必须落实到对证的准确辨析,对药物方剂以及其他治法的准确把握,而仅仅凭文学家式的奇思妙想是不可能治好病的。



中医在这种氛围之中怎么能够静下心来,不静下心来读书、思考、临床,中医怎么提高疗效。中医的泛文化倾向严重影响中医正常发展,现在很多人甚至将道、佛等宗教的东西当成中医的主体,导致中医严重异化。我所熟悉的一些易学权威,他们都不看病,更何况象佛、道这宗教呢?中医需要有文化,但中医不仅仅是文化。



4.民间中医难以担当复兴重任



有很多人将振兴中医的希望寄托于民间,认为民间有高人,真正的中医在民间。我一直致力于寻找民间的高人,可是总是让我失望。



我当然不否认民间有身怀绝技的人,而落实到中医上,真正的绝技也绝对不会太多。有的技术是世代相传,相当宝贵,但仅仅凭这些零碎的绝技也支撑不起振兴中医的大旗。



以上问题能解决的话,中医当然能复兴

(转自:中医肖相如博客)






点评

说得比较客观,但是可以改变的.  发表于 2023-10-23 19:17
爹是名中医,儿子不好好学  发表于 2023-10-5 07:10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84
发表于 2023-11-2 11:18:06 | 只看该作者
以象取之就是医学实验,是物理医学实验,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做医学物理实验,以象取之天地之气。
83
发表于 2023-11-1 12:12:07 | 只看该作者
以象取之,不知道怎么做物理实验,怎么搞也不行。

点评

重复古人做过的医学实验就可以了。如果看不出来古人是怎么做的就查阅《内经》,去除古代哲学的掩盖后剩下的就是实验的内容了。  发表于 2023-11-1 22:26
82
发表于 2023-10-30 23:00:1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的复兴是必然的事情,因为现代医学已经进入了瓶颈期需要另辟蹊径。即便是中医自己不能复兴也会由洋人来复兴。怎么做大家自己想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23-10-30 11:51: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董建军 于 2023-10-30 07:43 编辑

阅读能力是认知辨别中医理论的敲门砖,如天圆地方,员者,行也,移也,方者,以日方出也。,时间运动是运行的,作用面正在进行。
80
发表于 2023-10-30 09:34:34 | 只看该作者
经典的学习有几个层次:1)用汉代以后的字典和度量衡标准阅读(大部分人);2)用甲骨文字典和商末时期的度量衡标准阅读(少部分人);3)训诂以后再阅读。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笔误,漏简,是否被后人修改过(修改的人,年代,修改的内容及评价);4)重复古人的医学实验后再阅读;5)修改古医文后再阅读一遍;6)用现代科技设备高水平重复古人的医学实验后再阅读一遍;7)补充完善古人医学实验残缺后再用现代语言改写该段文章。不知道各位大师们能做到哪一步?
79
发表于 2023-10-30 09:18:5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发展的几个阶段:1)远古巫医时代(纯经验医学);2)上古医学实验时代;3)中古哲学替代实验时代;4)近古百家争鸣时代;5)近代中医西医争鸣时代;6)现代纯中医式微时代。复兴中医复兴到哪一个时代为准呢?
78
发表于 2023-10-30 06:35: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10-30 06:37 编辑

纯中医的确是不可能复兴了,因为没有复兴的基本条件。除非满足以下条件才可以复兴现代的中医:1)重复古人的医学实验;2)改正古人的错误;3)补充古人的缺失;4)变换成现代中医语言和术语;5)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高水平的重复古人的医学实验;6)更改中医教材使文献汇编的传统形式变成系统化逻辑化的新教材;7)古汉语,古文献,古哲学和古中医仅用于部分研究生课程。

点评

看来你对经典的学习还不够,如何学科都符合写作知识规则与定律  发表于 2023-10-30 08:08
77
发表于 2023-10-26 10:56:09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23-10-24 15:12
中医肯定会能复兴,能从中医教材中废除五行学说之后。

以象取之,就是你看到了,你说没有,与别人无关,与你自己有关。
76
发表于 2023-10-24 23:12:3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肯定会能复兴,能从中医教材中废除五行学说之后。

点评

以象取之,就是你看到了,你说没有,与别人无关,与你自己有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10-26 10:5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19 15:04 , Processed in 0.0547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