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fayuan_g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穴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0 22:05:53 | 只看该作者
一往情深 发表于 2023-11-20 21:26
经脉和穴位是人体结构的一部分,它来自于人体的基因。正因如此才会有人类经脉和穴位的共性。国人有经脉和 ...

古代和现代只在哺乳动物和禽类做过经脉穴位研究。但是穴位的名称与人类有异。例如羊的百会穴在骶部不在头部;哺乳动物的手三里叫前三里,足三里叫后三里。
32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0 22:14:44 | 只看该作者
一往情深 发表于 2023-11-20 21:28
动物身上有八脉交会穴吗?!说一说鸟类穴位分布规律。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动物的经脉穴位研究程度还很低。尽管在兽医方面使用了针灸疗法。所以不能把针灸学的内容与兽医针灸学完整的对比。
3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0 22:33:13 | 只看该作者
八脉交会穴的误区。刺激穴位诱发的经脉感传在厘定经脉方面属于初级阶段,结果大多不可用。因为1)除了本经感传以外还有十四经脉的泛经;2)泛经的数量从几个到十六个不等;3)泛经的感传强度大多数是不均一的;4)每条泛经各段的强度也不是均等的。因此利用刺激穴位诱发的经脉感传就很杂乱。需要人为的排除泛经的部分或泛经加本经的部分。例如列缺穴通过肺经到旁天突穴进入任脉。另外还有其他的几条较弱的泛经。因此在厘定任脉的时候就需要把肺经和任脉以外的泛经排除掉。这样厘定经脉的做法在科学性上是不可取的。后来岐伯和姬昌利用乐音的频率来厘定经脉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因为每条经脉的固有频率基本上是固定的。姬昌和岐伯是黄帝医学流派的人物。研究出奇经八脉的是扁鹊医学流派的人物(具体人名不详)。流派不同对经脉命名的方式也不同,但是他们的经脉研究会有部分重叠。
34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0 22:52:07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几位老师们曾经走进了利用刺激穴位厘定经脉的误区。他们做了一百例经络敏感人的研究并会有图谱。因为过于杂乱其资料只能作为后人内部参考。其实这个图谱还是可以看出十七经脉大体的路线的,只不过由于以下原因没有给杂志投稿:1)泛经的细线当时不好解释;2)肾经、膀胱经和胆经的分股与流行的经脉有差异;3)该实测图与穴位连线图差别较大;4)研究的水平赶不上《灵枢经脉》十二经的记载。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该项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只不过当时不能理解罢了。只有回头看才会觉得这是一份非常宝贵的资料。很可贵的是这批科学家们并没有做过任何改动。宁可十多年的研究内容不发表也要实事求是。在电视剧《好梦一日游》中有一句名言叫:打死我也不知道。行刑着以为受刑者很坚强,后来才领悟到这就是实话(秘密)。
35
发表于 2023-11-20 23:01:2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6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1 00:40: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11-21 00:44 编辑
真真 发表于 2023-11-20 23:01
来岐伯和姬昌利用乐音的频率来厘定经脉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因为每条经脉的固有频率基本上是固定的。

岐伯 ...

先说岐伯。岐指岐山地区。伯是指老大或称之为首领。岐伯是岐山地区的部族首领。这个部族的首领是可以传代的,就像是村长或乡长。据记载岐伯博学多才不仅对医学有很深的造诣,对制作乐器也是行家里手。姬昌是季历之子。姬昌少年聪慧好学。姬昌祖父晚年迁居到岐山地区建立西岐诸侯国。以后逐渐扩张势力。姬昌小的时候就拜岐伯为师学习文化,音乐(包括五弦古琴的斫造)和医学。姬昌成家生子以后把古琴斫造工艺传给了姬发和伯邑考。后来伯邑考发明了六弦琴,姬发发明了七弦琴。其中六弦古琴使用的时间很短,七弦古琴沿用至今。伯邑考英年早逝。姬昌就用六弦琴的散音和七徽按音诱发经脉感传。结果记录在《灵枢经脉》中。在此之前姬昌学习的内容是岐伯传给他的五弦琴内容(《五音五味》和《阴阳二十五人》)。姬昌是黄帝后裔,在继承了季历的诸侯国国君权利后就打着黄帝的旗号继续扩张势力。因此在《阴阳二十五人》中才会出现两个黄帝的情况。其中的上古黄帝是指轩辕,与岐伯对话的黄帝是姬昌。黄帝是部族首领,这个黄帝位置是可以传代的。类似的还有伏羲。因为六弦琴使用的时间极短和伯邑考的早亡。因此六弦琴的数量也是极少的。所以用六弦琴诱发的十二经脉循行线路只能是姬昌或姬昌领导的医学研究团队的作品。岐伯是姬昌的老师也是姬昌医学研究团队的主力。两代人的努力奠定了经脉医学实验研究的基础理论。姬发当政以后并没有在医学研究上做出更多的贡献。他把精力都放在推翻商纣王上了。否则就不是十二经而是十四经或十七经了。利用音乐诱发经脉并厘定各经脉的段落或线路是岐伯和姬昌的伟大创举,这是中医的历程碑。尽管战汉时期给中医披上了哲学的外衣,但是其内核还是医学实验。因此中医学才成为各国传统医学中的佼佼者。
37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1 01:13: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23-11-21 01:16 编辑

以往大家都不知道《灵枢经脉》是怎么做出来的。因为手三阴经的起点是无法复制的。人们可以刺激人体表面的任何一点(穴位)。但是无法刺激到中焦、心中和胸中。因为:1)这些部位都太大了;2)描述的定位不精确;3)位置不在体表。那么古人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我在读大二的时候就开始跟彭静山教授学习《内经》。但是关于二十五音的部分怎么也弄不懂。后来也去了沈阳音乐学院、沈阳师范学院和北京中医研究院请教都没有正确的解答。九零年我开始学习古琴斫造,七年以后我忽然觉得二十五音可能是古琴的乐音。于是我首先研究古代的标准音。然后用古琴诱发经脉感传。结果竟与《灵枢经脉》中的十二经一模一样。后来我也使用了其他能够诱发经脉感传的方法,结果都不能与《灵枢经脉》中的十二经脉循行线完全吻合。因此我认为《灵枢经脉》中的十二经脉是用六弦古琴做出来的。其实用钢琴做也有类似的效果但是强度远远赶不上古琴。再说了当时还没有钢琴。其他的弦乐器都是五音体系定音。只有六弦琴可以在一个八度内确定六条琴弦的散音。
38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1 01:59:20 | 只看该作者
说穴的标题被人带偏了。下面说一说复合穴。在古代还没有毫针的时候,人们经常使用手指按摩穴位或是用艾灸灸灼穴位。由于治疗的作用面积较大,治疗所涉及的穴位也同样被大范围的圈大了一些。这些穴位中有很多都不是单一经脉上的穴位而是由多条经脉上的穴位组成的复合穴位。这样就导致了治疗的复合性。临床上治疗的经脉往往是复合的。这在理论研究上是非常难以控制的。因此在针灸临床中不确定的因素就比较多,条理化的难度就较大。后来毫针发明以后就更容易出错了。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都不为过。。例如行间穴归经是肝经。但是这是由四个分穴组成的复合穴位。涉及到的经脉有:胆经前线、肝经、脾经和胃经。这四个分穴并不是密集分布的。传统行间穴的精确定位处并没有任何的穴位,在这个位点的两边才各有两个分穴。不过艾灸或指压的话就四个分穴都治疗了。在经穴体系中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在临床中毫针的使用频率也是较高的。因此不把复合穴位分开就会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行间穴的行字在甲骨文中指十字路口,提示有四条经脉从这里经过。间是指月光从门缝中照射进入室内,提示穴位在足大趾和足二趾之间的缝隙中(这个缝隙有点大,以至于包含了四个分穴)。行间就是说穴位在足大趾和足二趾之间,这是由四条经脉上的分穴组成的复合穴位。愚昧的古人命名的穴位竟然这样深奥,以至于三千年后的智人怎么都猜不透。我们是否有些自大了呀!
39
发表于 2023-11-21 04:13:1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0
发表于 2023-11-21 04:16:2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7 20:33 , Processed in 0.07751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