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六一齋隨筆:方藥臨床心悟(二) 何紹奇 /香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29 02:0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六一齋隨筆:方藥臨床心悟(二) 何紹奇 /香港  
                                           十大功勞‧苦丁茶‧目木
十大功勞,《本草綱目》無載,大約從清代開始才有人使用,由於藥用部分為葉,(也夾雜一些果實),處方又作“功勞葉”。
功勞葉長於退虛熱,是因為它性味苦寒,既具清除熱蒸之功,又具一定的滋養作用,所以陰虛內熱者,用之頗宜,既無地黃的峻補與粘膩,又非黃柏之有瀉無補。我常用功勞葉治療糖尿病、肺結核病,屬於陰虛內熱,證見顴紅、心煩、潮熱、盜汗、舌質紅、脈細數者。湯劑用量一般以20~30克為宜。
十大功勞的根、莖,藥店無售,而藥用價值更大,因含小蘗鹼,有較好的清瀉濕熱的功效,草藥醫多用於治療痢疾、腸炎、黃疸,以及目赤腫痛。七十年代初期,我在甘肅電站工地作醫生,適遇當地痢疾流行,同事許萬謙大夫用氯霉素乏效,我即攜眾前往碧峰口,採掘到大量十大功勞根、莖,煎大鍋藥,作治療及預防之用,收效奇佳。
十大功勞常與枸骨相混。前年冬天,我在江蘇南通小狼山飯店的魚池旁,看到形態相近的十大功勞和枸骨各一株,仔細比較,前者葉闊,漿果卵圓形,暗藍色,被蠟粉,後者葉小、果實則呈鮮紅色。二者雖科屬不同,一屬小蘗科、一屬女貞科,但因其形態、作用都相近,所以常常混用。如我讀張路玉《本經逢原》時發現,他就把枸骨葉混同於十大功勞了。
枸骨葉或功勞葉,經蒸壓過後,即為苦丁茶,經銷於北京、安徽、江浙。而四川、貴州之苦丁茶,則多用女貞葉。兩種苦丁茶之別,在前者浸泡後其苦味苦劣,很難喝;後者雖也味苦,但苦後微微回甜,口感稍好一點。
九十年代中期,我在歐洲工作時,見十大功勞、三棵針、小蘗等小蘗科植物幾乎遍佈公有綠地及私家庭院,其植物形態與我國所產殊無二致,且在風雪中亦不凋謝。一串串紫色、紅色的漿果在白雪的掩映下晶瑩可愛。不過歐人僅把它們作觀賞之用。我介紹給當地的一位醫師,用小蘗的根,洗淨、水煎,過濾後洗眼,治目赤腫痛,效果很好。我告訴她,在日本,小蘗的別名就叫“目木”。
                                                             溯源散
民間有“原湯化原食”之說,例如餃子吃多了,腹脹,喝半碗餃子湯就好。另有一法,就是詢其所傷之物是甚麼,即以原食之物,燒存性,約30克,研末吞服即愈。其理不明,有甚麼依據也不得而知。
明代虞摶(花溪老人)在他的《醫學正傳》中,有一首很特別的方子叫“溯源散”,還註明是“祖方”。他指出:溯源散的療效不僅是消化積食,而且對傷食發熱不愈,或傷寒後“食復”而潮熱不已也有效。而“溯源散”只有方名,卻沒有固定的藥物,也就是前面說的把原食之物燒存性,研末吞服,“其所傷之宿食即下,熱退而愈”。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也記載了這樣的方法。他說他起初並不相信,“然亦往往驗”,也就是說用了之後,確實是有效的。他反覆推測其中的道理,久而悟及﹕“食而不化者,皆油膩凝滯”,“凡藥物入胃,必湊其同氣,故某物之灰,能自到某物滯處。凡油膩得灰即解散,故灰到其處,滯者自行,猶之以灰浣垢(洗去衣服上的油垢)”。紀公博學多思之士,說的似有一定道理,但是傷胃之物,不一定都是油膩之品,那又該怎麼解釋呢?
如果不能解釋,那麼,就讓我們珍惜這些前人的經驗吧。
                                                      疏金利肺湯
疏金利肺湯是清代名醫顧松園(靖遠)手定之方,主治傷風咳嗽﹕
荊芥10克、防風10克、前胡6克、杏仁10克、蘇子6克、桔梗6克、橘紅6克、甘草3克
初起惡寒,加麻黃3克,無汗加蘇葉6克,久則風化為熱勿用。
(按)此方看似平常,而組合有法,微辛微溫,輕清靈動,外則宣肺散邪,內則肅降化痰,用於傷風咳嗽初起,較之程鍾齡止嗽散更勝一籌。加麻黃則合三拗湯,加蘇葉則有杏蘇散意,如此極簡單的一味藥物的加減,也頗具功力。當然,風寒化熱,而見痰稠,咽平舌紅者即不適用,當改用桑菊飲、麻杏石甘湯加減了。
傷風咳嗽本非大病,而遷延難愈者,多是初起失於疏散,早用涼潤,冰伏其邪所致,如貝母梨膏,二冬二母、蛇膽川貝、養陰清肺、川貝枇杷之類,方非不佳,用於傷風咳嗽卻大謬,閉門留寇的後果是想止咳而咳愈不止,學者鑒之。


2
发表于 2004-12-29 05:00:04 | 只看该作者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医理探源</a>转移过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20 01:13 , Processed in 0.04975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