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风患者而言,除了必要的康复训练,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也是极其必要的。可以从与人们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衣、食、住、行着手,科学调摄、有机配合,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减少意外,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经历了中风之后,不管是青年还是老年患者,都会存在身体虚弱的情况,容易患感冒等疾病。所以,我们提倡“加一”原则,即在健康人群穿衣习惯的基础上加一件衣服,或在患者自己既往的穿衣基础上加上一件衣服,防止受凉。不管是穿衣脱衣,中风患者都应尽量自己完成,做力所能及的事。此外,中风病人适宜穿防滑的鞋子,建议穿软底鞋为主,防止滑倒。
中风患者康复期无吞咽困难的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少油、忌肥肉 油脂与动物脂肪中所含饱和脂肪酸可使血胆固醇浓度升高,促进动脉硬化;有血胆固醇过高的人,则每周摄取的蛋黄,以不超过三个为原则。可食用植物油,如油菜籽油、特级初榨橄榄油等,因其中所含不饱和脂肪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推迟和减轻动脉硬化。 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的食物。烹时宜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烤、烧、炖等方式。
忌高嘌呤食物 忌用食用动物内脏、豆类、芦笋等高嘌呤的食物,以避免尿酸过高。多喝水,也可以减低尿酸的浓度。
宜果蔬和优质蛋白 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维生素C和钾、镁等。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钾、镁对血管有保护作用。中风患者宜多吃富含omega-3脂肪的鱼,如果你的血液中含有大量omega-3脂肪酸,中风的机会就会少一点,而且即使中风,对身体的伤害也会比较小。
此外,每日食盐控制在3克~5克为宜,少吃腌制食品、腊味食品及调味浓重的罐头食品等;不要过量饮酒,喝酒会增加出血性中风或因血管栓塞而引起中风的机率;咖啡、茶类都属于含咖啡因的饮料,应适可而止,饮用时,应避免添加奶精,少用糖。爱喝茶的人应以绿茶为主。有中风先兆的在饮食中也应该遵循以上原则。
鼻饲护理
一般来说,患者昏迷发病24小时内禁食,24小时~48小时后,病情无特殊变化者可选择以流质饮食鼻饲,鼻饲护理操作应听医嘱。鼻饲管注入人体的饮食和正常人的饮食一样,包括米、面、肉、奶、蛋、绿蔬、水果、糖、盐、油等。鼻饲护理的同时还应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居住环境要保持空气流通,并建议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重度脑中风的患者容易出现睡眠黑白颠倒的情况——白天呼呼大睡,晚上常常睡不着。这时就需要患者和家人齐心协力,一起将睡眠时间调整过来。白天尽量安排康复锻炼,外出呼吸新鲜空气,或听听音乐,或跟家人多聊聊天,白天尽量不要安排睡眠,可以仅仅安排短时午睡(半小时左右)。晚上10点左右按时睡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保证每天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如果不能有效地将睡眠习惯调整好,要找专业的医师来帮助。
注意安全,防止意外 行走不方便的患者,可配备手杖。家属还应该教患者万一跌倒时怎么减少损伤(例如,像运动员一样跌倒时采用自我保护体位),跌倒后该如何爬起来,这样可以减少病人对跌倒的恐惧。
正确的锻炼方法 行走时注意要维持正确的抬腿抬脚动作,防止出现“画弧圈”步态,平时锻炼行走时,如果出现患侧肢体“不够听使唤”(步态或动作有些变形时),注意要适当休息后再锻炼。
此外,中风除了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外,还对患者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影响。中风后的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愤怒,甚至厌世的情绪,尤其是那些原本处于事业高峰期的中年中风患者更容易出现心理落差。对中风病人急于回归工作社会的心情,家人要予以充分的理解。家人要一起了解疾病的状况,引导合理锻炼、同时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并且给予患者以信心。中风康复过程中不仅需要对一些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或因素进行干预,同时还要营造一个利于身心的健康家庭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对患者整体的康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如何为中风患者营造干净、舒适、安全的室内环境?
•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摄氏度~25摄氏度,湿度应保持在50%~60%。
•室内光线充足,但要避免强光。
•保持安静,避免噪音。
•注意开窗自然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清新、流通。
•严寒季节注意保暖,夏季防止中暑。
•夏季不要过度开空调。预防感冒,防止加重病情。
•室内地板要防滑,预防遇障碍物跌倒。
•床要舒适,最好用硬床板、软床垫,以利于翻身和预防腰椎损伤。
•床单应用透气性好、干燥、清洁的纯棉织品。
•有大小便失禁的人,还要加铺橡胶单。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