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40|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 — 从胰腺说起 赵洪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21 20:57: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萧铁 于 2017-10-21 21:04 编辑

【萧按】此文是赵老今年4月的新作,原是为到中医科学院做学术报告而准备的讲稿,后因故没有采用。因见论坛有人提出“西医中国化”的主张,令我想起此文里恰恰也提到此语,虽然语意完全不一样。本文既保持老师对史实之严谨翔实的一贯态度,又以深厚广博的学识将相关素材编织成一篇充满趣味性和思想性的文章,实是多年难得一见的好文章;不仅可供对这题目有兴趣的同道参考,即使对这题目没兴趣,相信仍可从中获得许多新知识,故特征得老师同意将此文在论坛发表。建议论坛也可考虑在内刊发表。


中西医结合的必要性 — 从胰腺说起

赵洪钧

  胰腺这个汉语词语的出现,能很好地说明,西医必须结合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才能中国化。中医必须结合西医,并通过西医结合现代科学才能保持活力。

  一、胰腺的由来
  提到胰腺,很多普通中国人,会立即想到胰岛素和糖尿病,特别是自己的血糖高不高,还有最近广告做得很火爆的植物胰岛素。这是现代胰腺常识普及后,必然有的文化现象。然而,我觉得,作为国家中医最高学府的研究人员,应该同时想到:为什么中医的脏腑中没有胰腺之说?须知,八十多年前,糖尿病是和癌瘤一样可怕的疾病。那时,1型糖尿病很少能活两三年;2型糖尿病一旦出现较重的并发症,也大都在短时期内死亡。现在,糖尿病虽然不再那么可怕,却应该认识到,有关胰腺问题,对中西医来说——特别是对中医来说,是一件很值得反思的大事。
  问:确认一下,中医的脏腑学说——五脏六腑或六脏六腑中,有没有胰腺之说呢?
  回答是:肯定没有!
  再问:那么,其它中国古代文献中有没有胰腺之说呢?
  回答是:现存古代文献——包括中医文献中,提到“胰”地方比较少而且一直不受重视。至于腺字,则古代汉语中根本没有。详情下面再说。
  那么,国人何时才有了胰腺的概念呢?
  这要从国人努力把西医全面引进中国说起。
  1915年,我国出现了第一个由中国人发起组织的西医团体——中华医学会。这个团体最初只有40多个人。她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尽快全面引进西医。
  注意!这时距加拿大医生班廷(Banting,Sir Frederick Grant),提取出可供治疗用的胰岛素制剂还有7年。再说一句:1922年班廷发明了胰岛素,第二年就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是因为胰岛素对糖尿病有立竿见影、起死回生的疗效。故胰岛素的发明,被看做西医现代化的一件大事。看来,国人有组织地认真、全面引进西医时,西医已经接近现代化。
  要全面引进西医,首先必须把西文——特别是英文医学名词译为中文。这样才有可能把西文医学文献译为中文,才有可能用中文编写西医教科书,也才有可能用中文进行西医教学。为此,该会于1916年成立了医学名词审查会。
  胰腺就是最早经过该会审查确定的译文名词之一。这就是胰腺一词的由来——把英文PANCREAS译为胰腺。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17
发表于 2018-5-4 15:11:07 | 只看该作者
xychen 问50多年的脉诊经验,老朽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转了?

有什反应?
16
发表于 2018-5-4 14:39:43 | 只看该作者
一气二三四 发表于 2018-5-4 12:23
呵呵 网上的
胰腺癌中医治疗的理论根据
  “在中医基础理论之脏腑中,胰脏始终是一个缺位,在经脉之中 ...

言之有理!不少现代人认为他们比古人聪明,然而,今人智慧者少也!
15
发表于 2018-5-4 12:23:24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网上的
胰腺癌中医治疗的理论根据
  “在中医基础理论之脏腑中,胰脏始终是一个缺位,在经脉之中,也是一个空白;但胰脏做为一个实体,终究有它应有的位置及归属。” 提出,这似乎是个问题。
  但这是个根本就不存在的问题!

  中医 的脾脏(藏) 在今天因为大家学习西医解剖,按现在西医解剖器官命名的概念,被分为脾脏和胰腺。
  古字“卑”是脾的原字,加“月”(肉)字旁是周以后的事。
  今人编书是没读明白古书,反而倒打一耙,说中医没看见胰腺。这世道。。。。。

  卑 有两个 + 字 指的是“实体” 古书用这个“卑”字用得明明白白,怎么就视而不见?

  同样 中医脑 髄 胆 。。。等的问题, 都是后人不读圣贤书造成的,其实后人不承认先人的智慧,是普遍现象。

  呜呼哀哉

 

点评

言之有理!不少现代人认为他们比古人聪明,然而,今人智慧者少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5-4 14:39
14
发表于 2017-12-26 17:59: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7-12-26 10:27 编辑

胰,最早谓之(月臣)[非此字,键盘无此字,而用此字代之。当为(月颐)字去掉后面的'页'字而成],日本人谓之"膵"。按《玉篇·肉部》:"(月臣),猪(月臣)也。"《广韵·之韵》:"月臣,豕息肉。今谓之猪月臣。"《集韵·之韵》:"月臣,豕脾息肉。"猪的脾息肉即是月臣(胰)。《本草纲目·兽部·豕》:"月臣,音夷。亦作胰。时珍曰:一名肾脂。生两肾中间,似脂非脂,似肉非肉,乃人物之命门,三焦发原处也。肥则多,瘦则少。盖颐养赖之,故谓之(月臣)。"


从以上可见,中国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个特殊的脏器,只是没有现代解剖和生理学更深刻罢了!


13
发表于 2017-12-26 17:38:08 |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7-12-26 07:45: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7-12-26 07:48 编辑

中西医结合是指治疗疾病时的结合,并非将中医的心肝脾肺肾与西医的心肝脾肺肾对接。例如:薏米健脾化湿的药性是通过中医方法认识到的;薏米降糖药理是通过西医方法认识到的。那么,治疗血糖高的糖尿病人病机为湿邪内蕴时,虽然知道茯苓也有健脾化湿的作用,但在不知茯苓有没有降糖作用的情况下,可选薏米。
若将中医的脾与西医的脾完全对接,中医健脾化湿就没有了依据。只能完全像西医那样将血糖高低作为唯一的依据进行治疗了

点评

小高,你指什么都无所谓,不要用中指来指就好了  发表于 2017-12-26 08:27
11
发表于 2017-10-25 08:35:25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10-24 09:04
萧铁对我的帖子总是捧场,礼尚往来,我也给萧铁捧捧场。
  此文只能说是医话而非医学,是西风东渐, ...

萧铁,你真笨呀,你老师咋收你这个笨学生,不禁一帖就打昏了。发帖就发帖呗,提什么【中医科学院做学术报告而准备的讲稿】,显然是要抬高身份,又来个【因故没有采用】,显然是看不中。你对老师又褒又贬,文章已失三分鋭气。又来个【建议论坛也可考虑在内刊发表】的哀求,文章好,内刊自然发表。哀求表明是没人要,何况中医科学院不要的文章,内刊能接受吗?你也太小视内刊了。

点评

瞧,假学究的形象一被正义人士戳破,真打手的面目马上原形毕露  发表于 2017-10-25 09:20
10
发表于 2017-10-24 09:04:05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10-24 08:11
此文是赵老今年4月的新作,原是为到中医科学院做学术报告而准备的讲稿,后因故没有采用。
--------------- ...

   萧铁对我的帖子总是捧场,礼尚往来,我也给萧铁捧捧场。
  此文只能说是医话而非医学,是西风东渐,西医在中国发展的史话,哪里有医学的一丁点味道。谬之千里呀。不过,这也是梁院长崇拜的中医的“骨气”。“骨气”是不是阶级斗争?
  中医是整体医学,“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是水墨画,是气化学说。天地人一气贯通,一个六腑包含了人体立形的生命运动,重在六经气化。西医是油画写真的手法,对人体器官解剖细而入微。可谓各有特色,各有神通。你要说胰岛素治糖尿有效,难道中医桂附地黄汤治消渴就无效?说中西医结合,起码要搞明什么是中医。
  现代医学已可切除胃,切除胆,斩断神经,萧铁却大谈什么腰子,是不是也在倒骑驴呀。

点评

萧铁,你真笨呀,你老师咋收你这个笨学生,不禁一帖就打昏了。发帖就发帖呗,提什么【中医科学院做学术报告而准备的讲稿】,显然是要抬高身份,又来个【因故没有采用】,显然是看不中。你对老师又褒又贬,文章已失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5 08:35
第一,俺对你的帖子偶尔当皮球踢一脚是有的,“总是捧场”?连我最捧场的小高也没有此等待遇呢。第二。你连腰了胰子都分不清,简直连杀猪的都不如,还装模作样学人论医,真是笑死人也。  发表于 2017-10-25 07:40
9
发表于 2017-10-24 08:11:42 | 只看该作者
此文是赵老今年4月的新作,原是为到中医科学院做学术报告而准备的讲稿,后因故没有采用。
----------------------------------这又是邓老搞的阶级斗争吧,看來要发表,还得等待30年呀。

点评

已经进入新时代了  发表于 2017-10-24 10:08
萧铁对我的帖子总是捧场,礼尚往来,我也给萧铁捧捧场。 此文只能说是医话而非医学,是西风东渐,西医在中国发展的史话,哪里有医学的一丁点味道。谬之千里呀。不过,这也是梁院长崇拜的中医的“骨气”。“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4 09:0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7 01:01 , Processed in 0.0667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