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红莎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得不说的几句话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0-1-19 15:13:15 | 只看该作者

不得不说的几句话

下面引用由红莎草2010/01/18 10:03pm 发表的内容:
看了大家对论坛的一些意见,我将我的观点表明一下,首先声明,这是我个人意见,并不代表论坛。
  我认为:第一,这个论坛是中医药专业论坛,理应是中医药专业人士进行学术讨论交流的一个平台,但论坛是开放的, ...
完全支持!
12
发表于 2010-1-19 15:13:48 | 只看该作者

不得不说的几句话

在当前西化中医的氛围中,争论是必然的,有益的。不过,象楼主列举的一些离谱论调的出现说明,大家应该好好读中医经典,这样就能统一到中医的思想上来
13
发表于 2010-1-19 16:08:39 | 只看该作者

不得不说的几句话

支持红总 不能神仙化 也不能西洋化 净我中医面目  回归中医本源  
14
发表于 2010-1-19 16:56:08 | 只看该作者

不得不说的几句话


‘“全球中医药论坛”,他今后依然是全球中医药论坛!’
    是啊,我之所以要来这里,就是认定这里能有我为之学习和追随的东西。
   
    学中医之法,随缘随善,己心先得中正平和。较真可以,请把真知卓见引玉抛。

  ‘因为从论坛建立论坛的宗旨就是建立一个中医药学术交流的平台’。
    我只是一个业余水平的民间中医侍者,我想这里应该能够成为我们的一个《家》;不管是年长年少,有心为家就好。临证做过,心有所获,做个兄弟姐妹来肯谈,那该多好。
15
发表于 2010-1-19 20:49:30 | 只看该作者

不得不说的几句话

[这个贴子最后由仁海中西医在 2010/01/19 09:17pm 第 3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红莎草2010/01/18 10:03pm 发表的内容:
看了大家对论坛的一些意见,我将我的观点表明一下,首先声明,这是我个人意见,并不代表论坛。
  我认为:第一,这个论坛是中医药专业论坛,理应是中医药专业人士进行学术讨论交流的一个平台,但论坛是开放的, ...
看到红总版这个帖子,让我感慨万千。
我从07年3月来这个论坛,至今就快要三年了,我所认识的朋友之中,红总版是最早者之一,同时很多观点也很一致。因此,几年来,红总一直是我的知心朋友,尤其先生处理论坛纷争的技巧,让我极其佩服。随着时间的流逝,尽管在学术见解上产生了一些分歧,但我们的友谊依然不减当年。
作为朋友,在见解上有分歧,就应该及时沟通解决,以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也有利于论坛的健康发展。
因此,今就红总版以上的意见,发表我个人的看法,当否,请红总提出批评。


“第一,这个论坛是中医药专业论坛,理应是中医药专业人士进行学术讨论交流的一个平台,但论坛是开放的,我们不能禁止非专业人士进入论坛,也不能拒绝那些热爱中医的非专业人士对中医药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非专业人士发表的一些观点,不管对错,我们都应该包容。论坛不能只有一个声音,只有一个声音的那不是论坛!”

——这一条意见很好。
作为全球中医药论坛理应是开放的论坛,中医人士可以来发表不同见解,中医爱好者也可以来学习,甚至反对中医者也可以来发表意见,正如红总版所说,有些反中医人士的言论,恰恰是戳到了中医的“软肋”,因此,反中医者的言论,恰好应该引起中医界的重视,并予以纠正之。
但是,作为论坛,不是无原则地让他们来发言,而是只允许他们“理性”发言,不得胡搅蛮缠来实施破坏活动,否则应该给予警告,直至驱逐出去,以维护论坛的正常秩序。
论坛、论坛,就是讨论的平台,只要不涉及不合法的内容,不怕会员说错,谁也不会一贯正确。但对来捣乱者,则决不能姑息。姑息了他们,就是乱了我们论坛,就是乱了中医的学术交流。




“  第二,论坛争论最激烈的,也是爆发口水仗最多的话题,一个是中医是否是科学之争,另一个是中西医结合的拥护者和所谓“纯中医”之争。对于这些争论,本来是应该心平气和的进行讨论,但讨论了几句,就变成了相互谩骂。同是中医的拥护者,爱好者,为什么会成了仇敌?同室操戈,中医焉能不败?问题出在哪里???}c\
               神话中医,将中医理论说成是无所不能的真理,我们说他是骗子,可哪些割裂中医全盘否定中医基本理论的就是真中医吗?”
——论坛上的争论是不可避免的,否则就不是论坛。有关同室操戈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论坛的制度来进行约束。
至于否定中医理论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弄明白,中医理论是否完美无缺,然后才能断定否定中医理论者的是与非。为什么西医理论就不怕别人否定呢?为什么中医理论就怕否定呢?正确的东西,即使被否定,也否定不了。但没有生命力的东西,再怎么去刻意地保护,那也同样是徒劳的。
因此,中医不怕否定,而恰恰应该公开地接受别人的批评。不但如此,中医界还应该鼓励其他学科的人士为中医理论挑毛病,提缺点。只有如此,中医才能更好地明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然后吸收西医的长处以补中医之短,而不是在歌舞升平中去用“温水煮青蛙式”的方法自杀。



“ 第三,什么是中医?中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中医的基本理论有哪些?看看我们的论坛吧:颠倒阴阳者有之;将五行视为垃圾要抛弃的有之;说经络根本不存在者有之,质疑脏腑理论者有之;。。。。。中医还剩下什么?中医还有什么能够继承?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那些否定中医基本理论原理的所谓“创新”,所创的不是中医,发展的也不是中医!”
——什么是中医?中医是中国的医学,并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的、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因此,还是那句话,医学是向正确方向发展的,不是停滞不前的。——即:不经过风吹雨打的植物没有生命力,不经过大浪掏沙,那也不是真正有质量的砂子。
对于中医来说,继承才能根深,发展方可叶茂,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根深叶茂。任何单纯注重、或是单纯夸大继承、抑或发展,都是片面的,都是不理性的。——否则,只能在“温室”里生长的医学,不是真正的医学。所谓“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不讲发展的纯中医,只有根而没有枝叶,因此早晚要灭亡:但离开继承而单纯讲发展的中医,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而也不会长久。
单纯强调纯而又纯的中医者是缺乏现代知识;只强调发展不强调继承者,恰恰是没学习到中医精髓,从而走上了西化中医的道路。二者都是十分有害的。


“第四,这个论坛不能成为“神仙”论坛,宗教论坛,但也绝对不能成为完全西化的“中西医结合”论坛!因为从论坛建立论坛的宗旨就是建立一个中医药学术交流的平台,因此取名叫“全球中医药论坛”,他今后依然是全球中医药论坛!”
——医学不是迷信,很正确。
但医学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没有一个医学是固步自封、永久停止不前的。任何时代都是总结所有能认识到的知识,经过分析、筛选、反复实验,然后才出现既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成果,又总结出更高于前人认识的新理论。
医学就是在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然后继续发展的科学。汉代张仲景可以在继承《内经》时代有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然后再创新;明清时期,又可以在《内经》、《伤寒杂病论》的基础上再创新。是否我们的中医到了有西医的年代,就可以固步自封、夜郞自大地再也不用吸取别人的优秀成果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即:绝对不是!我们现代的中医不但要继承我们祖先的精华,而且,我们还要在他们原有成果的基础上,更加发扬光大,更加完善。——这才是我们历代中医,不!,而是历代中国医生(现在的中国医生已经不仅仅是中医,而且应该包括西医)的历史使命!中医怎么了?西医怎么了?二者都是医生。任何有偏见的人,都是没有前途的人;同样,任何有偏见的医学,也都是没有前途的医学。中西医结合碍着谁了?那是医学的进步。那些自以为是的、称搞什么纯中医者,都是“智叟”型的不学无术、自欺欺人!任何医学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来就没有不是吐故纳新的医学。
我前一段时间治了一个“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症”,男孩,14岁,性格内向,早上几乎不吃饭,其母喜欢唠叨。脐周痛、发热38.5℃左右,莫菲征(±),肝区轻扣痛,嗜酸性粒细胞83.5%,b超示:肝脾肿大,上腹部腹腔多发淋巴结肿大。青医附院认为没有合适的西药治疗,只能给激素。我认为肝内胆汁分泌排泄不通畅所致。经用中药疏泄肝胆治疗,今天去青医附院复查,完全正常了。这说明了什么?正象赵洪钧先生所说的,单纯的中医,或单纯的西医,都是半瓶子醋。尽管这种形容词太过直白,难以让纯中医、纯西医们接受,但这是实话。确切地说,中医很有优势,但在西医善长治疗急症的情况下,却无法发挥出来。而事实上,只要中医们吸收了西医在急救方面的长处,那么,中医就会相对西医来说,所向披糜。既然如此,中医吸收西医的长处,这样的中西医结合,又有什么不好的呢?——这恰恰是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的中医,谁还会是纯中医?除非他是怪物,除非他不从事临床,而只会纸上谈兵。可以断言,如果中医界人为地阻断吸收西医长处这条路的话,那么,中医必然死亡,而只是个时间问题。因为任何事物,都是适者生存。
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只是说出了我的个人之见,这也说明了我们之间的友谊,我们之间的分歧,不是原则上的分歧。如果朋友之间没有分歧的话,那么,我们又相互学习什么呢?正确与否,还望仁兄谅之。
16
发表于 2010-1-19 22:53:02 | 只看该作者

不得不说的几句话

[这个贴子最后由仁海中西医在 2010/01/19 10:59pm 第 2 次编辑]

五行学说本来就是一种僵化教条的理论,它是阻碍中医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经络学说,其实,说穿了只是神经、循环系统、淋巴系统等功能的综合反应。还什么“井荥输经合原”学说,只是从五行学说中演义出来的东东,纯粹是自欺欺人。那几个穴位怎么就出来相生相克了呢?
脏腑关系中也同样有很多牵强附会。什么肺与大肠相表里,它们怎么就成为表里了?之所以通大便能缓解肺内壅塞不通的现象,是因为大肠内的糟粕被排泄之后,腹内压减低,可以使胸隔下移,从而可以相对增大胸腔容积,并有清热的作用,从而减轻了肺组织的肿胀。腹水病人胸满,是否肺与肾相表里?大月份孕妇呼吸急促,是否肺与生殖器官相表里?
心与小肠又怎么相表里了?小肠的吸收功能,与心脏功能有什么根本关系?即使“小肠火”是指泌尿系感染,那也与心脏没有根本上的瓜葛。
某一个脏器有什么功能,就让其有什么功能,大可不必胡诌乱攀地弄出些什么模型来。
中医界该醒醒了!不要再继续说梦话了!
17
发表于 2010-1-19 23:57:21 | 只看该作者

不得不说的几句话

真怪!林大鸟多,什么声音都有。
这里是《全球中医药论坛》,本想来此学点有益于临证的东西,谁知看了一些帖子,倒觉得象是《中国西化中医论坛》,或《中国废除中医论坛》了呢?这难道是中医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吗?
18
发表于 2010-1-20 05:12:35 | 只看该作者

不得不说的几句话

仁海先生说得非常好!如果业中医者都有这样的正确思维,中医绝不会落到今天的地步,"可以断言,如果中医界人为地阻断吸收西医长处这条路的话,那么,中医必然死亡,而只是个时间问题。"仁海先生这句话对中医界来说是警言,我深有同感。至于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经络、脏腑、气血、五运六气等学说,有精华,也有很多糟粕,必须在临床实践中进行验证,扬弃糟粕,才能使中医理论完善。其实人体的结构及其所产生的物质决定了其生理功能,因此,有什么样的人体的组织器官及其所产生的物质,就有什么样的生理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和联系,古人在从事医疗活动中,对人体的观察相当仔细,而对人体的认识却是有限的,也是粗浅的,通过大体剖,他们只能认识人体的组织器官,而不其功能,只能将临床上仔细观察到的人体的生命现象按中国当时的哲学理论附会到各组织器官中,形成了阴阳、五行、经络、脏腑、气血等学说,这是中医基楚理论的核心,如果从科学的角度考察,其中经络的独立结构是不存在的,脏腑体用是错误的,五行的生克是机械的,所谓的气血包括了人体的各种精微调节物质、各种生反应、能量代谢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免疫机能、血液等方面的功能。所有这些,从人体的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来看,中医理论只能从功能现象学去理解,不能将中医的脏看成是结构单位,只是功能单位,若要从结构与功能去理解,则必须对上述学说进行修改。这样一来,我们的铁杆就不答应了,例如“心主神明”,若将中医的脏看成是功能单位,那是对的,因为中医的“心”包括两方面的功能,一主血脉,一主神明,从人体结构看,主血脉是心脏,而主神明是大脑,而邓大师却偏偏要在心脏中发现主管神明的“心激素”来证明“心主神明”。因此,那些盲目提倡“回归经典”的“倒骑驴”们是中医发展的最大障碍。中医要发扬光大,必须清除“倒骑驴”们的这种墨守成规、食古不化的倒退思想,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化,去其糟粕”为原则,通过不断的实践验证,辨别中医理论中的精华与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就是对中医理论最很好的继承和完善。同时,中医必须在保持中医理论精华特色的基础上,将现代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引入中医的研究中,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和揭示中医理论的科学原理及其治病规律。用现代医学理论知识及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阐释, 人们才能更好的认识中医,了解中医,相信中医,才能重树中医的威信。“倒骑驴”们曾提出“回归经典”、“回归古中医”来阐释中医理论,阐来阐去,直到现在也没有阐释清楚,而且很多很简单的中医道理被阐释得神乎其神,玄之又玄,老百姓听不懂,这样中医能发展吗?
19
发表于 2010-1-20 05:41:42 | 只看该作者

不得不说的几句话

      完全支持「仁海中西医」的上述发言。
      关于〝五行〞,邓老花五千万写『五脏相关』以代之,说明在现今把五行看得太重,必然内外受敌。
      阴阳就是哲学说理工具,不能代替具体的每一个证候。开口闭口阴阳,没有具体事物,是男女、上下、天地、水火、南北?
     笔者以现代人的立场,摆事实讲新道理(只字不提阴阳五行),句句实在话,绝不空谈,让中西医都耳目一新,明白中、西医同样万万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20
发表于 2010-1-20 06:55:10 | 只看该作者

不得不说的几句话

看了仁海中西医先生的回帖,很感动,真是古道热肠,披肝沥胆,一片真诚,十分执着。谢谢!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希望先生继续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战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7 02:36 , Processed in 0.05321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