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886|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阴阳五行学说的本质!(部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5-5 16:4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自:人体科学论坛http://www.jingluo.com
阴阳学说与系统论
  对系统的研究是自古就有的,因为自然界的所有事物都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在古中国,由于先哲们始终相信自然界统一于一种物质――“气”,而这种气又遵循同一个运动的规律――“理”,因此,先哲们坚信,只要我们领悟出自我存在与发展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个道理来理解自然界所有事物的存在。显然这里的事物包括所有物质的存在,大的可以扩展到有限的宇宙、星系、星体,小的可以延伸到组成世界的微观粒子,如现代科学所研究的分子、原子等等,中间则有生存在地球上所有生物和我们人类,以及生物圈和人类社会等等,总之,这些事物都是按照同样的规律运行的,这个规律就是系统产生、发展、壮大、衰退、灭亡的道理。不过,这个道理是内在于物质本性的,我们不可能用任何精密的仪器观测得到,只能通过理性的思辩。这就正如王夫之所指出的那样:“阴阳之消长隐现不可测,而天地人物屈伸往来之故尽于此。”
  既然一切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壮大、衰退、灭亡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是如何产生的呢?先哲们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现代不少人经常把阴阳学说看作是对立统一的一个变体,事实上则不然,对立统一只是强调了矛盾的两个方面,而阴阳学说不仅强调了矛盾的两个方面,而且还规定了矛盾的主次,即阳是主要矛盾,阴是次要矛盾,阴是从属于阳的。一般人对阴阳的理解仅仅局限于表象上的理解,而对其本质上所对应的方面缺乏深层的了解,正是这样的原因,阴阳学说内在的科学性还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认识。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经常把自然界的事物分为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气聚集而成的暂态结构,即阴,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另一方面则是由气在周期组织与离散中存在的混沌物质,即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宇宙空间。显然,阴阳两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在不断的相互作用之中,按照科学的语言来说就是系统是在不断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存在的,系统的产生、发展、壮大、衰退、灭亡的过程正是由于这对矛盾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讲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意思是说,阴指的就是内在相对稳定的系统,阳指的就是在不断变化中存在的整个外部世界,在这对矛盾中,阴的力量是无法与阳的力量抗拒的,因此,任何局部系统(阴)的存在都是无限广大的自然整体(阳)意志的一种体现,系统也只有服从于整体的意志并成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够存在。其实,阴阳学说诠释的就是“整体决定局部”的一个道理。
  现代系统的研究一般公认以20世纪初奥地利生物学家贝特朗菲的机体系统理论为标志。当时,贝特朗菲为了反对在生物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着的机械论方法,提出了生物学中的机体概念,强调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而且认为生物科学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发现种种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原理。1932年贝特朗菲进一步提出系统论的基本思想,认为系统是“整体的完整性”,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复合体”;要说明认识系统,就要通过对要素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来实现。1947年以后,贝特朗菲又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一般系统论,从而丰富了系统和要素的概念。
  系统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的荫生与生物学中批判机械论和活力论的错误观点有关。众所周知,在过去生物学的发展上,曾一度出现过机械论和活力论。机械论力图用分析方法,把生物运动简化还原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和化学运动,用物理和化学原因来说明的生理现象和心理过程。它虽然正确地指出了要搞清生命现象的奥秘,必须研究生命现象赖以发生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过程。但是,它那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却不能说明复杂生命体的有机统一性。活力论认为生物机体内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活力,支配着生命过程。它虽然指出了生命现象中一种整体性的联系方式,但它却把这种联系方式看作是非物质性的活力。在机械论与活力论的斗争过程中,系统论产生了,它批判了机械论和活力论的错误观念,提出了整体性、有机性概念,从而克服了以往那种单向的因果方式,把系统的每一个要素放入了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之中。
  在贝特朗菲的思想中,组分之间的斗争,对立物之间的一致,是系统的一般组织原理。他力图从这种对立、斗争和一致中发现系统演化的机制,从系统内部根据说明何以能够出现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序向高序的演化。应该说,贝特朗菲的思想是极为卓越的,他敏锐地发现,生物体是不存在无中生有的活力的,所谓的活力只不过是诸多要素之间竞争的表象,而系统秩序的产生正是这诸多要素通过竞争实现统一的结果。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贝特朗菲强调了系统本身是动态的,经常与环境之间发生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但他却忽视了在系统发展中的外部动因的主导作用。
  与此有所不同的是,比利时化学家普里高津在他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中则更加强调了外部环境在系统秩序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因为在此之前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早已明确告诉我们,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系统的秩序只能不可逆地从有序向无序转化。但自然秩序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说明自然界的系统并不都是孤立于环境之外的,它们之所以产生秩序由于系统的开放性,而且系统所存在的环境必须是远离平衡态的,只有在这种状态下,系统各要素之间才有可能通过涨落产生有序。另外,普里高津还指出了系统各要素之间还存在一种非线性机制。
  显然,如果要从本质上解决自然科学所处的困境,我们就必须承认自然界是不对称的,只有这样,自然界的秩序才有可能从科学上得到解释。因此,普里高津得出了:“非平衡是有序之源”的结论。但在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上,自然界一直被相当然地认定是对称的,这样一来,空间中必然不存在不平衡的物质运动,在这样的观念下,得出自然界的一切都在不可逆转地走向混沌是理所当然的,“宇宙热寂说”就是对称的时空观下的产物。事实的自然并不是这样,自然秩序是相对稳定存在的,而且还在不断发展之中,这就充分地证明,自然界本质上是不对称的,尽管这种不对称可能是我们精密的观测仪器所不能观察到的,但承认它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科学走出神秘主义的唯一选择。
  耗散结构理论的出现对现代科学的推动意义是巨大的,它无可置疑地向人们证明,自然秩序并不是独立地、无条件地出现在系统之中,而是和外在世界的不对称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不过,受二十世纪时髦哲学的影响,普里高津并不是从必然性来把握自然秩序的形成,相反却是否定这种必然性,把系统的形成建立在偶然之上。可想而知,如果一个系统不是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那么这个系统就不会和环境之间产生和谐的关系,系统的存在与发展就不可能持续下去。相比较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哈肯的协同学更加完善了系统科学。哈肯认为,物质之间不仅仅存在竞争,而且存在还存在着协同,有序的产生过程是一个竞争和协同的结果。它首先是通过各要素的生存竞争优选出一个统治者,由于这个统治者顺应了环境的发展,并得到环境的优先加强,以致于它有足够的力量强制其它要素和它共同运动,从而达到有序的结果。
  哈肯的思路是明确的,他从激光这个“非生命系统”中的“达尔文主义”即自由竞争中认识到,生命和非生命并没有什么不可跨越的鸿沟,两者在本质上可能是相同的,因为生命可能是内在于物质本性的,只要环境合适,生命的秩序可以在任何一个系统中表现出来。的确,从统一性来把握物质世界,物质世界处处就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因为统一的物质之间是不存在什么无中生有的吸引力的,它只有那充满生命力的相互压迫与反抗,所以任意两个物体之间从本性上来说都是对立的。认识到物质的这种本性上的对立与统一意义是巨大的,它可以使我们明确地认识到一切事物存在的规律,这就是任意一个事物都是在不断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存在的。它们的本性就是紧张、反抗,最大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物质世界本身是充满生命力的,这种生命力就体现在每一个事物与外在世界的对立之上,因为只有存在了这种对立,局部的事物才有可能在反抗同一个目标--外在世界的压迫之中组织起来,从而出现生命系统。如果没有物质这种本性上的对立,统一的目标就不可能形成,生命系统也不可能出现。由此可见,任何一个有秩序的生命系统,都是以它各要素之间的对立为基础的,而且以“部分之间的对立”为先决条件。部分之间的对立就是生命系统中的一般组织原理,归根到底,是实在所呈现的对立物的一致这个命题的一种表达方式。“对立物的一致”所讲的就是系统各个要素在共同目标——对外在世界的反抗中协同起来,共同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有序整体。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对立统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最基本原理,它说明的是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对立性,同时又存在着统一性。就我们大多数人的认识而言,对立和统一绝对是一对矛盾的概念,试想,对立的两个事物之间怎么可能存在统一性呢?事实上,只要我们认识了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着主次,对立统一原理这很容易认识了。在混沌状态下,每一个要素都是在与周围诸多要素的竞争中存在的,由于个体的力量是极为渺小的,因此,诸要素的生命一般都是极为短暂的,不断有一些要素在竞争中灭亡,并释放它内聚的能量,而这些能量又促使了周围混沌的物质不断组织成新的要素,正是这连续物质的这种不断的周期组织与离散之中,能量无序地在物质空间游动。然而,混沌状态都只是暂时的,因为自然界本质上是在永恒地不对称运动中存在的,当其中一个要素得到了周围环境的支持,就会迅速从众多要素中优先竞争出来,成为众多要素的统治者,当这个要素通过各要素之间的竞争将自身的意志,同时也是环境的意志强加在其它要素身上之时,系统的秩序就出现了。显然,众多要素之间的协同并不是本性的,而是当它只有与周围众多要素组织起来成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够存在的时候,这种协同才能够产生。
  在以往的系统理论中,不少科学家已经相信,在系统产生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要素竞争出来成为统治者决定系统的性质,但有一点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这就是竞争出来的统治者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事实上,只要我们明白了系统的产生和外在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是不难回答的,因为自然界并不是根据这个要素的大小强弱才给予它生存和发展机会的,而是依据它是否顺应了环境的变化,即使它一时强大,如果它与环境意志相违背,那么它很快就会在竞争中走向衰退灭亡;相反,不管这个要素多么弱小,只要它能够不断与发展的环境相和谐,那么它就会逐渐由弱变强,并很快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由此可见,哪一个要素在系统形成的过程中能够成为统治者,关键在于它是否顺应了外部环境的变化,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也是以体现环境意志为基础的。
  自然界的物质是丰富多样的,但它们都统一于一种最基础的物质,显然,这种多样性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随着它们生成环境的不同而表现出来的性质也不同,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在本质上它们都是在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存在的,他们也只有物质量上的不同。也正是这样的原因,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有限的反抗范围,但外在环境变化超过它们有限的反抗范围的时候,系统就会由于中心要素的不稳定走向灭亡,或以新的要素竞争出来成为统治者而发生突变成为新的系统。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确,每一个事物本身都是具有生命力的,也都是在不断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存在的,但正是在这与周围众多事物的竞争之中,有的事物发展壮大起来了,而有的事物却逐渐走向衰退灭亡,原因是很简单的,这就是看这个事物是否顺应了环境变化的趋势,并不断与环境变化相统一。如果这个事物能够不断变化自身,不断与变化的环境相和谐,那么这个事物就会不断地发展壮大,相反,如果这个事物不能够及时反省自身,认识到外在世界力量的宏大和不可抗拒,那么,这个事物走向灭亡是一种必然的事情。显然,如果自然界真的存在上帝的话,那么这个上帝就是在不断变化中存在的无限广大的自然整体。
五行学说与控制论
  对统一的物理世界而言,将自然界的一切归于统一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显然是十分自然的出发点。但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得不面临一个更大的问题。这就是:物质的本性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反抗、扩张,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在本性上而言,任意两个个体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吸引力的,但这些个体是如何在一个系统中有序地组织起来并相对稳定存在呢?
  的确,从物质本性上来看,反抗周围要素的压迫是物质存在的基础,在这种反抗之中,众多要素也只能在对立中离散开来,而不是组织起来。但如果我们反过来看,自然界本质上是连续的,所有物质都处在相互紧张的压迫之中,而正是在相互压迫之中,局部的物质才有可能在反抗这种压迫之中组织起来,也就是说,物质之间的组织并不是本性的,而是物质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必然。
  在古希腊哲学中,不少思想家也倾向于把自然界的一切归于统一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但他们大多数没有意识到内在于物质的这种本性,因此,统一和多样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于是才出现了与之对立的“原子论”。与此不同的是东方哲学,他们很早就认识到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气一元论”就是对这种思想的一种高度概括。按照这种思想,自然界是连续的,气就充满着无限的宇宙空间,气本身并不是死寂不变的,而是紧张、反抗,充满着生命力,也正是有了这种生命力的存在,物质才会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中组织起来或离散开来,从而组成了丰富多样的世界。
  阴阳学说概括了局部的事物与外在世界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即一切事物都是在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存在的,外在世界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因此局部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以自觉或不自觉地顺应外在世界的变化为前提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事物之间的对立是内在于物质本性的,而统一则是个体存在与发展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因为相对于整体而言,个体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它与外在世界的对立只能使它在众多要素的竞争中走向灭亡,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局部的个体只有协同起来,共同与外在世界的变化作斗争,才能够依赖整体的力量在竞争中获胜。
“  五行学说”原来是一个独立的学说,它与“阴阳学说”一样,产生于“气一元论”的大氛围之中。阴阳学说描述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而五行学说则侧重于一个整体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整体为什么能够在众多个体的相互对立中组织起来。先哲们认为,万物都是由气组成的,它的本性都是反抗、扩张,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如果不对每一个要素实行控制,这个要素就会不断按照自己的意志不断扩张,最终成为破坏整体秩序的“害群之马”;但如果只注意到要素之间的对立,而不注重诸要素之间的协同,那么新的秩序就不会产生。这就正如《类经图冀·运气上》所载:“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无穷已。”
  现在不少人认为,“五行学说 ”纯粹就是一种牵强附会,没有任何物质上的根据;还有一些人类比于古希腊哲学中的“原子论”,认为金、木、水、火、土是组成物质世界的五种不同的元素。其实,这些观念与“五行学说”的本意是差之千里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认识到,“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虽然是一种理,但它们都是建立在“气一元论”这个坚实的物质基础之上的。现在不少人经常把“气”理解为一种不可理喻的东西,但在中国古代先哲们的心目中,“气”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它连续在无限的宇宙空间,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只不过是它有组织的形式。显然,这里的五行并不是五种本性不同的东西,而是由同一种东西“气”组成的五种形态的暂态结构,也正是这个原因,它们之间才能够在相互作用中彼此消长。
  在《尚书?洪范》中,先哲对五行有一极好的解释:“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从这里可以看出,先哲们用五行这个概念所说讲述的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一个存在于每一个系统之中的控制原理。
  系统论的发展已经告诉我们,系统的产生是以某一要素在竞争中被环境优选出来并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每一个要素身上的结果。显然,简单地把中心要素与它统治的众多要素共同的力量相比,中心要素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实际的系统产生发展过程中,每一个系统都是由一个中心要素统治下才具有了统一的反抗步调,系统的生命历程就是一个在中心要素的统治下众多要素与外在世界变化对立统一的过程。但中心要素是如何在它的生命历程中始终如一地控制着整体呢?
  的确,如果单纯从中心要素与众多要素的力量相对比,“一”统治“多”确实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注意到任意两个要素之间同样是在对立中存在的,那么,“一”统治“多”就可以得到理解了。原来,中心要素并不是直接对众多要素进行统治的,相反,它的统治是是通过众多要素之间的竞争来实现的。具体地说,在每一个系统之中,众多要素之间都是在竞争中存在的,中心要素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不断使少数与自身意志相违背的要素在竞争中灭亡,同时又不断使与它自身意志相和拍的要素在它的内环境中产生,这样,统治者就通过不断的新陈代谢保持了整体的步调一致。
  每一个事物都是在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存在的,它永恒的运动趋势就是不断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显然,这种走向对称的趋势就是由众多要素之间的竞争产生的。因为每一个要素的灭亡都会向外突发它内聚的能量,而这些能量的释放又会重新促使一个新要素的产生,以此类推,能量就通过基础物质的周期组织与离散流通于整个系统空间,从而使整体不断达到一种动量势上的平衡,并不断与外在世界的变化相平衡。需要指出的是,在现代科学中,不少科学家把这种动量势上的平衡与物质分布上的对称和运动上的对称混淆起来了,从而造成了我们长期以来畸形的对称观,干扰了我们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其实,就每一个系统而言,它的空间中的物质分布都是不对称的,这一点我们很容易从系统的层次性领悟到。物质的不对称同时也意谓着运动上的不对称,也正是这两种不对称的综合才造成了系统空间动量势上的对称。
  现代科学一直是把系统孤立出它赖以生存的环境孤立地进行研究的,这样,本来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系统顿时在我们感觉中就失去了它应有的生命,于是生命的问题便无中生有地产生了。其实,生命问题本身是不存在的,每一个事物也都和外在世界的变化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尽管我们可能看不到这种普遍联系,但如果你相信自然进化的物质性,那么你就会不可避免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宇宙空间充满着不对称运动的物质,正是这种不对称的存在,自然才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自然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这不仅是几千年来哲学思辩的结果,而且也是现代科学发展不断证实的结果。但现代人对它的认识是机械的,就拿信息这个概念来说,不少人就一直试图将它与物质和能量截然分离开来,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就说过:“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从哲学和科学的角度来看,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信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必然有它的物质基础,因此,信息必然是对一种物质现象的一种客观描述,离开了物质运动谈信息是没有意义的。
  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实体线性的运动,即实体连续地在空间进行移动;另一种是非线性运动,它的物质基础是连续在系统中某一层次的物质,这些物质是在周期性的组织与离散中运动的,一个要素的离散会向外释放能量,而这些释放的能量又会重新促使周围的物质的组织起来,以此类推,一个能量包就连续地在空间进行移动。显然,物质的不对称运动本身都包含着信息,信息就是物质在单位时间内不对称运动的量。
  在现代科学中,不少人经常把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看作是死寂不变的,是能量和信息的作用才使它按照一定目标运动起来。其实不然,生命是一切物质内在的本性,不仅整个系统是一个生命,而且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也都是生命系统,整体是生命的集合。不过,整体并不是众多个体胡乱堆积起来的集合,而是按照统一的目标有序运动的集合。它的运动是这样进行的,首先是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在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产生一个个信息,然后这些信息在系统中心进行竞争,与整体意志相和拍的信息就得到了整体的能量的支持,从而使它有能力通过其它要素之间的竞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每一个要素身上,整体就是以这个信息为中心统一运动的。
  无可置疑,信息在系统中的正确传递是至关重要的。不论是从系统的各个局部到它的信息处理中心,还是从系统中心到组成它的各个局部,只有信息在它的传递过程中不失真、不变形,才能够使信息正确地反映客观事实。特别是按照整体意志对各个信息进行优胜劣汰的系统中心,只有它能够正确地体现整体的意志,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系统的生存与发展。
  从信息传递的物质基础可以看出,信息正确传递的前提条件就是系统中存在一种平衡。当然这种平衡并不是物质在分布上的对称,也不是在运动趋势上的对称,而是一种动量势上的对称。这种对称是由各个要素之间的竞争产生的,各要素之间的竞争并不是无序的,而是按照整体意志对它们进行优胜劣汰,与整体意志相和拍的要素就能够不断在系统空间产生并发展,而那些与整体意志相违背的要素就只能在竞争中不断走向灭亡。从这里可以看出,只有各要素之间的有序竞争,才能够保证整体在动量势上的平衡,整体的意志才能够在系统空间得到体现。
  “五行学说”是一种如何维持整体平衡的理论。我们知道,系统再大,它仍旧是自然整体的一部分,它的存在与发展就依赖于系统不断与外在世界的变化相平衡,而这就需要系统不断通过各要素之间的有序竞争使整体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只有这样,系统才能够迅速适应外在世界变化并与之相平衡。因此,“五行学说”其实就是一种如何与外在世界相平衡的理论。
  “五行学说”是用我们常见的五种不同的东西加以说明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的。如图一所示:金、木、水、火、土是系统五个性质不同的部分,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它们相互生成,共同构成了一个闭合的回路,系统的能量就是在这个闭合的回路中有序运行的。显然,在这个闭合的回路中,每一个部分都是非常重要的,缺少了哪一部分系统都是不完整的,因为能量就难以在这个系统中有序运行。
  系统秩序的存在不仅表现在能量在系统中的有序运行,更重要地表现在物质分布在系统上的秩序,即每一个系统中都存在中心和层次,没有中心,就没有统一的目标,更不会存在什么统一的秩序了。或许大家会认为,“五行学说”虽然用它们在位置上的对称说明了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但它忽视了中心在系统中的特殊作用。其实不然,在“五行”之中,有一个特殊的部分――“土”的存在,它在位置上处于四方的中心,它所起的作用也与其它部分有所不同,这就是沟通四方的作用,也可以说是沟通整体意志与各个部分之间的作用。如图二所示,不过,尽管它作用特殊,但在五行的相互关系中并没有给它安排一个特殊的位置,同样受着其它部分的制约,这就说明,整体的意志是在各个部分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中体现出来的,中心虽然在系统中重要,但它和其它部分是平等的,不存在任何一个凌驾于整体之上的部分。
  从“五行学说”可以看出,系统要想在与外在世界的对立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依赖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竞争,即与整体生存与发展意志相统一的部分就得到其它部分的支持和促进,而与整体意志相违背的部分就受到其它的制约和抑制,只有这样,信息才会在系统中的传递不失真、不变形,系统才能够迅速与外在世界的变化求得平衡。如果各个部分不平等竞争,甚至部分凌驾在整体之上,那么这个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就会混乱,没有了整体步调一致的协调运动,它的生存与发展就难以持续。
只是部分更多 http://www.jingluo.com

点评

反五行者是为灭中医而反五行,不尊事实不讲理。中医五行属能量体系概念,反五行者偏要用质量体系概念歪说強加五行能量概念而给以否定,不尊事实不讲理还能是什么学术鸣吗?  发表于 2016-1-20 09:41
现代物理学的观点认为世界上一切由物质构成,物质可细分,从分子、原子到粒子,粒子物理学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粒子为瞬息亿万变的动态网络。物理客体分物体、粒子、网络三类。物理学理论分别用质量计量和时间描述,   发表于 2016-1-17 12:18
2
发表于 2004-5-7 18:36:31 | 只看该作者

阴阳五行学说的本质!(部分)

zhaowmtz 兄您好!您 摘自:人体科学论坛http://www.jingluo.com“阴阳学说与系统论 ”,对我很有启发。在此,向您请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具体点的东西,加上您的看法更好)谢谢!!!

点评

反五行者是为灭中医而反五行,不尊事实不讲理。中医五行属能量体系概念,反五行者偏要用质量体系概念歪说強加五行能量概念而给以否定,不尊事实不讲理还能是什么学术鸣吗?  发表于 2016-1-20 09:41
3
发表于 2016-1-17 06:07:56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五行学说的论述,比较系统和全面,学习了。谢谢分享。
4
发表于 2016-1-17 06:11: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6-1-17 02:12 编辑

任何人的五行学说都是错误的。哪一位不承认五行学说是错误的,那么,请用证据来驳倒下面的观点。
:从中医理论中废除五行学说的根据
     
1、四季配属五行的错误  2013-10-2

点评

反五行者是为灭中医而反五行,不尊事实不讲理。中医五行属能量体系概念,反五行者偏要用质量体系概念歪说強加五行能量概念而给以否定,不尊事实不讲理还能是什么学术鸣吗?  发表于 2016-1-20 09:41
仁海,你这些羔皮膏药已经在辩论时候被驳斥了,既不需要楼主驳斥你,你又没有必要反复粘贴牛皮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7 19:37
狗皮膏药反复贴  发表于 2016-1-17 06:27
5
发表于 2016-1-17 06:23:57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16 22:11
任何人的五行学说都是错误的。哪一位不承认五行学说是错误的,那么,请用证据来驳倒下面的观点。
:从中医 ...

      请仁海先生实证:仁海先生的孙子是仁海先生间接生的。
      
6
发表于 2016-1-17 06:39:51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17 02:23
请仁海先生实证:仁海先生的孙子是仁海先生间接生的。

       中西医融合观(李同宪)先生:一、你直接生了你儿子,你儿子又直接生了你的孙子,这属实吧?那么,这种情况,你的孙子是不是你间接生的?
二、当然,如果你的儿子不是你亲生的话,那么,他就不是你直接生的儿子。从某种意义上讲,充其量,只是个名义上的父子关系。你儿子与你孙子的关系亦同理。
三、如果上述“第一”种情况属实的话,那么,你的孙子,是不是你间接生的?难道不是你间接生的,而是你直接生的不成?



      请问,人类繁衍,除了直接生与间接生两种方式,还有其它方式吗?老先生,你究竟是哪一种呢?


      请自称不是三八250的中西医融合观、李同宪老先生,给予明确地答复!然后,我们就以你的答复为唯一正确答案,给您大力宣传宣传,以表彰您在医学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你看这样可以吗?

点评

反五行者是为灭中医而反五行,不尊事实不讲理。中医五行属能量体系概念,反五行者偏要用质量体系概念歪说強加五行能量概念而给以否定,不尊事实不讲理还能是什么学术鸣吗?  发表于 2016-1-20 09:42
请实证!  发表于 2016-1-17 08:23
7
发表于 2016-1-17 08:21:10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16 22:39
中西医融合观(李同宪)先生:一、你直接生了你儿子,你儿子又直接生了你的孙子,这属实吧?那么 ...

   请你实证!
    不要推理!
    这是科学态度!
8
发表于 2016-1-17 08:26:15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目的是要仁海先生解释清楚,他理解的金生木到底对不对!!??
9
发表于 2016-1-17 15:13:30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根本没有讲明什么,好象许多地方的观点是错误的。

点评

反五行者是为灭中医而反五行,不尊事实不讲理。中医五行属能量体系概念,反五行者偏要用质量体系概念歪说強加五行能量概念而给以否定,不尊事实不讲理还能是什么学术鸣吗?  发表于 2016-1-20 09:43
10
发表于 2016-1-17 17:12:12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16 22:39
中西医融合观(李同宪)先生:一、你直接生了你儿子,你儿子又直接生了你的孙子,这属实吧?那么 ...

       请问,人类繁衍,除了直接生与间接生两种方式,还有其它方式吗?老先生,你究竟是哪一种呢?
=================================================
      回复:
       请出示出处!
       又是胡诌!
     你说:  你孙子是你间接生的,看你儿子扇你嘴巴子!!

点评

反五行者是为灭中医而反五行,不尊事实不讲理。中医五行属能量体系概念,反五行者偏要用质量体系概念歪说強加五行能量概念而给以否定,不尊事实不讲理还能是什么学术鸣吗?  发表于 2016-1-20 09:43
都是炎黄子孙没有错,但是是他的子孙不能其生的,如果 以“间接”而论,那儿媳的作用呢,退一步来讲,这种比喻根本就不合适。换句话说,有爷爷有不制约孙子的吗?所以强调生,废弃克,本身就是不讲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7 19:4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0 01:17 , Processed in 0.1007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