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41|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注中西医融合观先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2-21 06:2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7-2-20 22:26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先生是我全球中医药论坛元老级人物,是一个博学多识的德高望重的学者,一向积极参与论坛活动,关心论坛发展,为论坛的进步和中医事业的振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是今年春节后,未见其发帖和参与评论,心甚挂念。有了解其近况者,请予以介绍。有知晓其联系方式者,请代为问好。不胜感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7-2-24 06:53:21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先生好久没有信息了,有谁知道他的情况和联系方式呢?请告知好吗?

点评

千版: 融合先生目前在王世保的“中华歧黄学术论坛”微信群,铁版也在那里,具体情况,请你到铁版府上询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4 18:56
3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02:31:25 | 只看该作者
再次表示关注和挂念中西医融合观先生!
4
 楼主| 发表于 2017-2-27 06:55: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7-2-26 22:57 编辑

挂念融合观先生,吟诗一首:


维护岐黄一老将,赤膊征战创辉煌。
假途伐虢今重演,谁人似君抛肝肠?
5
 楼主| 发表于 2017-3-1 06:22: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7-3-2 03:04 编辑

鸡年未见融合观先生登论坛议事,特记之。


猴年转鸡年,鸡年万事吉。
辞旧念君德,迎新黯消息。
衷心披肝胆,博学兼中西。
何事竟缠身,论坛难相依?
6
发表于 2017-3-4 18:56: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鹏举 于 2017-3-4 18:57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2-24 06:53
中西医融合观先生好久没有信息了,有谁知道他的情况和联系方式呢?请告知好吗?


千版:
  融合先生目前在王世保的“中华歧黄学术论坛”微信群,铁版也在那里,具体情况,请你到铁版府上询问。你也可以咨询王世保先生。
7
 楼主| 发表于 2017-3-4 19:21:11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7-3-4 10:56
千版:
  融合先生目前在王世保的“中华歧黄学术论坛”微信群,铁版也在那里,具体情况,请你到铁版府 ...

谢谢杨先生回复,致敬!
8
发表于 2017-3-5 09:11:00 | 只看该作者
千版,不客气。我给你提供的线索,你找到他了吗?
9
 楼主| 发表于 2017-3-5 18:50:39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7-3-5 01:11
千版,不客气。我给你提供的线索,你找到他了吗?

中医学的阴阳·五行来自哪里?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7-1-17 08:21 AM
阴阳、五行的观念,大约起源于伏羲-女娲时代,距今大约1万年以前。通常认为:五行说是在太极阴阳说的基础上形成的。阴阳学说产生于夏朝,它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源流和基础。
     阴阳五行,远古的时候,可能是两个学说,邹衍开创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其主要思想是“五德始终说”和“大九州说”。邹衍提出了五行的概念、“五行生胜”的理论,试图说明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的规律。他认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是五行相生的转化形式,说明事物之间有着阴阳对立的关系。至此阴阳五行学说成为一个学说。董仲舒将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与儒学相结合,“废除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接纳,开汉代儒学阴阳五行化的先河。阴阳五行学说进一步完善。邹衍把阴阳、五行融合为阴阳五行学说,是个转折点,分界线。至此,阴阳五行学说替代了阴阳与五行,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意识,应用于各个领域。
《内经》里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一个统一的学说,阴阳中蕴含着五行,五行中包含着阴阳。“肾阳”是五行中的肾,阴阳中的阳。“肾阳”不能拆开了!这就是阴阳五行中的“肾阳”,远古的,各自独立的阴阳与五行,都不存在“肾阳”这个概念,都不能解释“肾阳”!更不要说肾阳虚,肾阴虚之类的概念了!
余类推。
  阴阳五行学说,中医理论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内经》之后,阴阳五行学说在脏腑理论中也在不断的发展,《金匮要略》中只有肾气虚,没有肾阳虚、肾阴虚。到了宋朝钱乙,创造了六味地黄丸,才可能出现肾阴虚之说,到了金元四大家,肾为命门之火兴盛起来,肾阴虚,肾阳虚才完善起来。

http://www.zhongyiyao.net/bbs/vi ... ge=3&authorid=47665

点评

问你“我给你提供的线索,你找到他了吗?”结果你问是答,既然吧你承认融合“为论坛的进步和中医事业的振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你当把融合先生请回来,千万不要人家回来了,你重复辩五行存废论期间的话——“一地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6 21:35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3-5 18:53:14 | 只看该作者
阴阳五行,来源于:天圆地方。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7-3-5 09:19 AM

       商代人还有了方位观念,在甲骨文中就发现了东西南北中等。在他们的观念中,东西南北四方都有神灵。不但在地上的各个方位有神灵,在天上也有东母和西母等方位神灵。方位观念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为参考系),依据太阳的运动对空间进行标定,把空间分为东西南北中。
       据学者研究,“天圆地方”的观念起源于立杆测影所用晷影盘的形制。陆思贤先生说:“晷影盘必然是方中套圆,即‘方数为典,以方出圆’,才能控制太阳东升西落的座标点,也才能保证每天太阳上中天时的晷影落在同一条南北纵线上,这是产生‘天圆地方’观念的基本实践活动”。有学者认为:“‘天圆地方’是一种观测天文的方法,因为天体是运行不息的,故曰‘圆’;地平作为固定不移的对照标准,故曰‘方’。所以,取法地平作为观测天体运动的标准,有如物理上作相对运动的两物体,必取一个物体作为静点(参照物)以计算之,由此而得出的结果是完全正确的”。
        根据《周易•系辞传》记载:古者(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远古伏羲氏是父系社会的首领,他长期仰首观察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低头观察大地的一切现象,发现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轨道是圆的,特别是太阳的运行轨道,无论用山或树作参照物,或者用插在地上的木棍作参照物,都不难发现它的轨道是圆形的。既然太阳的轨道是圆的,当然可以推知天是圆的,因为太阳是在天上运动的。他又以自己为中心(参考系)从四个方向观察大地,看到地平线是直的,四条地平线相交,从而得出结论:地是方的。“天圆地方说”产生于父系社会,是经过无数人、经过几万年的经验积累才得到的认识,而不是一个人发明的。相传伏羲创制《河图》、《洛书》时也用了“天圆地方”这个学说。
       既然天在上,地在下,那么如何解释天地之间万物的生长发育呢?能够作为参照物的只有人,以男女交媾生儿育女作参照物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参考系,因此,伏羲氏认为,天地交媾,交换位置方能生长万物,于是创立了“天地相交说”,这就是“天人合一”学说的渊源。《易经》是在“天圆地方”“天地相交说”“天人合一”学说基础上形成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5-20 06:54 , Processed in 0.05107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